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跟着演出去旅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3-10-10 09:49

  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同比增长227.68%……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演艺呈现出巨大潜力和旺盛需求。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一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推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平精湛、叫好又叫座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从风景游到体验游、文化游,近年来,沉浸式、强互动、新体验的旅游演艺,日益受到人们欢迎和市场青睐。白天看景晚上观剧、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蓬勃的旅游演艺创作生产,丰富的旅游演艺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旅融合发展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更多新动能。

  ——编 者

  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沉浸空间 可观可游

  16扇风格迥异的门、108个各具特色的情景空间、12个大小不一的室内剧场……步入河北省廊坊市的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内,一处处现代与古韵融合的园林美景,一场场生动丰富的沉浸式戏剧让人陶醉其中。

  “没想到自己也当了一次演员。”在“第三十五中学”剧场,来自北京的游客许乐兮和扮演学生的演员们一起穿梭走廊,步入教室。课堂上,游客与演员一同落座,共同完成了这场戏剧表演。

  导演王潮歌介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以《红楼梦》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讲述了关于《红楼梦》作者、续写者以及读者的故事。

  作为演艺旅游的新形式、体验经济的新载体,“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打破了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采用移步易景的设计理念,融合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空间,让游客仿佛“走进”书中。

  “来之前我以为这里是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的复建,来了以后才知道,这儿集合了和《红楼梦》有关的各个年代、各种情境和想象空间。”许乐兮说。“行进式的观剧体验太特别了,今天我们一共看了6场剧,明天一早我们还要来。”游客冉小宁和朋友专程从山东济南赶来。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共设置了16个入口、上百个情景空间、超800分钟的剧目总时长,可以排列组合成个性化游览路线供游客观剧游玩。”项目出品方新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李晓菲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河北省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其他项目一道,形成一个集戏剧、音乐、美术、美食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产品体系。

  城内是剧,城外是街。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只有一墙之隔的水云间文化商街上,书中人物品尝过的美食、各式文创手作、艺术工坊引人驻足。文化商街一旁,排列着由一栋栋古朴建筑组成的水云宿集。

  据了解,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入园5万多人,观剧超12万人次,演出520余场。从开城到现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已入园近20万人,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各种配套服务业态、文旅产业的发展。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力拉动廊坊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影视、动漫、演艺、文创、戏剧等重点行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打造文旅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示范区。”廊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许建军表示,廊坊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业态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带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

  实景演出《知音号》以轮船为舞台——

  移步换景 且行且赏

  夜幕初降,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与五福广场之间,一艘具有上世纪20—30年代风格的蒸汽轮船——知音号,如一颗明珠点缀于长江岸边。码头上,长木椅、木质集装箱等老物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吸引许多游客拍照。“我们专门搜集了各种老物件,以上世纪初汉口的商业文化为故事背景,从码头部分就为游客设置了鲜活的实景体验区。”讲解员罗琴边引导游客排队边介绍。

  2017年5月20日,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正式公演,每天晚上演出两场。这部剧将整艘船打造成了舞台,可容纳600多位游客。全程108分钟的演出里,观众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各个角落。“为了让游客能够更沉浸式地体验长江文化,我们的游轮以上世纪初的‘江华轮’为原型打造,里面的故事也都取材于那个时期的武汉。”罗琴说。

  晚上7时30分,伴着悠长的汽笛长鸣,轮船的舱门全部打开,舒缓的音乐也随之响起,扮演鞋匠、船工、医生、科学家等角色的演员一一登场。在轮船的每一层甲板上,演员们来回走动,声情并茂地说着台词。“我们有108个演员,通过他们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进而展现出百年前的画面。”罗琴说。

  10分钟后,汽笛再次响起,演员回到船内。轮船即将起航,游客化身“船客”,有序登船,演出正式拉开帷幕。进入一楼,船舱内的舞台中间,7对舞蹈演员摆着不同的造型,如雕塑般静立。待观众落座完毕,爵士乐响起,演员们顿时舞动起来。“观众不仅可以观看演出,演员们还会邀请观众互动,与他们共舞对戏。”罗琴说。

  从轮船的一层到四层,在98个大小不一的房间里,不同的演员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演绎出几十个故事。“我们将体验演出的主动权交给观众,他们在船舱内没有固定的座位,移步换景,观众的眼睛就是镜头,他们的行动轨迹就是镜头行进的过程。”演出运营方、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伍迪介绍,除了观看演出,观众还能给朋友或自己写明信片,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演出即将结束,游客聚集到了四层甲板上。不知不觉中,轮船也早已开到了武汉长江二桥下游,正缓缓逆流而上开回码头,两岸的高楼外墙,闪耀着不同色彩和图案的灯光秀。“我们通过《知音号》将武汉的过去与当下串联起来,让观众在畅游长江时感受时光穿梭,感受武汉百年长江文化变迁。”伍迪介绍,《知音号》已累计演出超1800场,接待综合游客超150万人次。截至今年9月,《知音号》2023年累计总票房收入同比上涨161%。

  晚上9时10分,轮船回到码头,在演员和服务人员的挥手中,游客缓缓下船。“未来,我们还将设计更多的活动,举办甲板聚会、咖啡厅聚会等,在戏剧、婚礼等方面进行拓展,将《知音号》品牌持续延伸。”伍迪说。

  舞剧《长恨歌》18年演出4900余场——

  古今交融 常演常新

  陕西西安,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现场,观众纷纷举着手机记录。“诗句伴随着演员们的演绎,从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具象的感知,拉近了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河南游客侯秋梅说。

  该舞剧以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为蓝本,以骊山为背景,以华清宫九龙湖作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借助科技手段,营造了星光闪烁的天空幕顶、如梦如幻的森林雾瀑……自2006年公演以来,该舞剧已演出49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19亿元。

  持续火爆有什么秘诀?

  “我们每年都会对演出进行更新,在叙事主线不变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从服装道具到舞台设计也不断升级改造,力求给观众呈现出‘常看常新’的效果。”华清宫景区副总经理聂庆林说。

  华清宫所在的西安市临潼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区内不仅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有着诸多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剧《长恨歌》是我们着力打造的经典文化IP,力求在文旅融合中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形成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长恨歌》艺术总监薛雷凯说。

  此外,2021年12月,华清宫景区创新性推出了冬季版《长恨歌》,实现了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的突破。“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适应夜间演出需求的《长恨歌》演出管理体系。”《长恨歌》总导演王文彦说,200多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从演出人员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事件流程规范,到票务、安保、销售、保洁、接待的日常管理,分工明确。

  随着旅游演艺热度不断提升,华清宫景区瞄准沉浸式文化之旅,将“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动景区热度不断攀升。景区内随处可见身着各式华服的游客拍照打卡,霓裳羽衣舞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身着古代服饰的工作人员,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游客在不经意间就能与“胡旋舞姬”擦肩而过。节假日期间,景区还开展唐诗研学活动,飞花令、读唐诗,让青少年在游戏互动中感悟诗词文化魅力。

  据介绍,临潼区今年集中发布《西安市临潼区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推出文化演艺新产品、打造特色旅游服务街区,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张丹华 邵玉姿 吴 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