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梦馨 朱子钰 刘涛
戏剧是一种发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下,缺少表演舞台、传承人才的戏剧正面临受众流失、难以为继的发展困境。如何让戏剧活起来、继续在民间发光发亮?以燎原之势扎根生长于全省的小戏小剧,为戏剧的今日生存、文化的惠民乐民提供了一种鲜活的答案。
群众演给群众看
什么是小戏小剧?顾名思义,小戏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演出时间较短,一般在二三十分钟左右;演员数量较少,三五人就能成一台戏;剧本篇幅小,演出节奏较快。不过,小戏小剧虽然体量有限,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容纳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因此受到大众的青睐。
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侯村的村民刘洪胜今年虽已七十多岁高龄,但他平时仍然带领着一班同龄人在周边村庄演出,艺术团的成员跟他一样都是当地的村民,唱戏只能算是业余爱好。他亲手组建起这个团队,大家利用农闲时间排练、演出——“群众演给群众看”,正是小戏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当与记者谈到最新编排的小戏,眼前的这位白发老人立刻来了精神,表演起自己创作的唱段。“这段时间在村里演出,还吸引了相邻几个村的村民专程来看,那场面好不热闹!”刘洪胜自豪地说。
从常规剧场走到村头广场,甚至是田间地头,只要有一方空地,就有小戏小剧上演的舞台,真正称得上是送戏送到了“家门口”,这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实惠和便利,毕竟不需要花钱买门票,想听戏只要带上耳朵就能随时驻足享受。小戏小剧的低门槛,对观众极具吸引力,也让这门艺术迅速在基层落地生根。
山东各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催生了风貌各异的小戏小剧。经典戏曲依然是小戏小剧的重头戏,譬如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而成的、劝诫人孝敬父母的山东梆子《墙头记》,还有柳琴戏经典剧目《打干棒》等。但更多的小戏小剧还是诞生于当下,或贴近现实生活,或缅怀红色历史,如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那时花开》、讲述社区矛盾调解的《社区里的“云”法庭》、诉说黄河精神的《守黄人》等。刘洪胜所在的剧团就根据当地故事编排了一出戏,演出之后广受好评。在刘洪胜的剧团里,写戏、排戏、演戏,基本上都由剧团成员一手包办,这也是当前小戏小剧的主要创作生态。
当地人写,当地人演,演当下事,从民间土壤生长出来的小戏小剧,顺理成章地收获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并唤醒了一度备受冷落的传统艺术。大汶口镇的山西会馆曾是清代晋商聚会议事的场所,里面的古戏楼已空闲大约四十年。随着小戏小剧创演进基层,特别是首届古镇小戏小剧节的举办,镇上的山西会馆古戏楼重新开张,“活”了起来。同样被注入生命力的还有博兴县的非遗剧种扽腔,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的限制几十年一度处于“无剧无团”的局面,正是因为小戏小剧的创演才迸发新的活力。
事实也证明,小戏小剧的辐射力远远不止一个小舞台和百十号观众。得益于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田间地头搭起舞台的小戏小剧,已经唱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泰安市大汶口镇文化艺术团在常规的小戏小剧演出外,还表演唱歌、魔术等,团长王立元在每次演出时都会在快手平台同步开启线上直播,他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直播间里能有四五千人观看。
一张闪亮的文旅新名片
“戏剧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公共娱乐,戏剧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士之于西班牙人。”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曾如此形容中国老百姓对戏剧的热爱,浓郁的氛围带来了戏剧得天独厚的生产土壤。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见证,小戏小剧的存在、发展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生态。
如今看待小戏小剧,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舞台上的热闹。舞台之外,贴近生活的小戏小剧,蕴含着特定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能量不可小觑。经济致用,文化致远。肉眼可见,小戏小剧已经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
在泰安九女峰·沉浸式景区,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跨过神龙大峡谷,美景之外,“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打开了别样的文化体验,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从古到今,从嫦娥、李白到宇航员,整场演出分为“月光”“月色”“月思”和“月望”四个内容篇章,展现出如诗如画的东方美学。时长仅仅二十五分钟的演出,只需要四位演员。这种集数字演绎、舞美灯光和戏剧表演于一体的小戏小剧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
“小戏小剧+”产生了什么能量?首要一点便是创新文旅体验,提高服务品质与水平,给景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记者在一个工作日探访“故乡的月”演出现场,现场售价88元的门票,场场爆满。进入演出现场,360度环屏,配合主舞台纱幕和地面投影,将异想的戏剧空间与真实的现实空间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实际上,“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只是一个鲜活的样本。以小戏小剧为载体,一批叫得响的文旅品牌蓄势待发,真正实现让传统戏剧找到新表达,“活”起来、传下去、火出圈。探索“小戏小剧+”,丰富内涵与外延,助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山东正在不断实践。小戏小剧的步伐,正在加快迈进。2022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创作演出工作基础上,山东组织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全省各地组织“大擂台”一千余场,参与群众约290万人次,一系列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今年,山东正式启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活动,将巡演2万场次以上。
达成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识与融合,从文化名片到经济品牌的转换,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小戏小剧将文旅融合“大戏”越唱越响。现实中,除了演出演艺,小戏小剧还与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旅游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能量。可以预见,在齐鲁大地,小戏小剧的未来是一幅壮丽图景。(李梦馨 朱子钰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