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她用笔赶路,重走一遍人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她用笔赶路,重走一遍人生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28 09:24

  作者:路艳霞

  在中国作协近日公布的最新一轮入选的作家名单中,83岁的素人作家杨本芬赫然在列,就在最近,她的第四本书《豆子芝麻茶》面世。

  前天,感到脚疼稍微有所缓解,杨本芬赶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将搁置了好几天的写作继续下去。对于杨本芬来说,写作在她的晚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她会凌晨两三点爬起来浏览网友的点评,那是支撑她写作的力量,病痛、孤独、寂寞在那一刻被彻底忘记。

  让无名者留下名字

  自2020年《秋园》出版以来,杨本芬每年都出了一本书:2021年出版《浮木》,2022年出版《我本芬芳》,第四本书《豆子芝麻茶》近日出版。杨本芬说,很庆幸之前20年的时光里,纯粹因为爱好而写作的自己,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积攒下来这么多文字。

  《豆子芝麻茶》也是杨本芬“看见女性”系列的第四本书。书中,杨本芬将目光聚焦到秦老太、湘君、冬莲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一位是在小区里捡破烂的老太太,一位是一生想逃离家暴的女工人,还有一位是陷入“爱情”又不断失去的农妇……她细致入微地讲述着老一代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选择与担当、勇气与坚持,即便命运不公,她们也从未放弃自我救赎。

  该书第二部分则是《秋园》真正意义上的番外,杨奶奶忍痛回忆了与妈妈、哥哥两位至亲在世界上的最后时光,那些芝麻豆子般的小事虽然微小、脆弱、转瞬即逝,却在那时那刻丈量着一个人伤心的极限。她说,书写的过程几度泣不成声,要休息好几次才有力气写下。

  杨本芬笔下的,常常是豆子芝麻般的小事,却如一盏豆子芝麻茶一样,热气腾腾,暖人心脾。她不写达官显贵、奇人异士,只写走进过她生命里的普通人:母亲、兄弟姐妹、邻里乡亲、拾荒的老太、青年时的女友等。她写母亲的一生,写一家人的生活,写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她不断地打捞起这些边缘又微小的普通人,给予这些人坚韧的一生应有的注视。“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让无名者留下名字。”杨本芬说。

  在厨房小板凳上开启写作路

  20年前的某一天,杨本芬动了写作的念头。她站在书架前,被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触动,“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写,说干就干,就这样开始了。重要的是有了写的念头,并且行动了。”

  “从开始写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我就是喜欢写,不需要特别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写下去。”杨本芬说,自己心里存了很多故事、很多感情,都需要写出来。杨本芬最开始写妈妈,于是有了《秋园》。写作时又回忆起故乡的很多事情,比如童年的玩伴,还有一些横遭不测的乡邻,她又想将他们写下来,这就是后来《浮木》中最重要的篇章。写完故乡,她又回到自身,写了一个女性在婚姻中的经历,于是成就了《我本芬芳》。

  回忆起《秋园》的问世,杨本芬说,在母亲去世的巨大悲痛中,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于是,她在厨房的小板凳上,在等水煮开的间隙,颤颤巍巍地提笔,写下了母亲一生的故事。多年后,许多读者说,在这本书里,想到了自己妈妈、奶奶、外婆。

  杨本芬什么都写:过去的同事,在江西铜鼓生活时的左邻右舍,他们的故事她都写过。帮女儿带孩子,她记录了不少与外孙女秋秋相处的时光。老伴在世时,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她也会记下来。“婚姻中的遗憾、伤痛是真的,那些日常的点点滴滴也是真的。生活很漫长,也不是永远剑拔弩张,生活是有很多面的。”杨本芬的话听起来平实,却总是充满深意。

  喜欢作家这个新身份

  2017年,杨本芬做了一场失败的膝盖手术,从此,钻心的疼痛没日没夜地折磨着她。

  作文、阅读、讲故事,在杨本芬一生中具有浓重色彩。杨本芬从小就喜欢写作文,读书时,她曾靠一篇作文赢得老师的赞许。她在孩子们及邻居、同事中间,一直被称为“故事大王”,很多孩子长大成人后依然记得她讲故事的模样。只有杨本芬知道这些故事来自她坚持不懈的阅读,那是她珍藏了一生的“百宝箱”:从早先阅读的《红楼梦》《七侠五义》,到后来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百年孤独》《三个火枪手》,再到后来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她用尽全力拥抱多彩的文学世界。

  多年的阅读和生活积累,静静等来了花开时刻。杨本芬的二女儿章红是位作家和编辑,每当她看到母亲想写东西时,总会用话语鼓励母亲。“她总是说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如果你想表达就去表达,这是很好的事情。”杨本芬说,女儿一直觉得妈妈有讲故事的才能,更希望妈妈不要将自己终生束缚在柴米油盐上,“她觉得写东西会让我拥有精神生活,帮了我很多。不过她并不会催促我写,因为我不需要催促,自己就会一直在写。”

  从最初用笔写,到后来学会用台式电脑,再到用平板电脑写作,杨本芬持续耕耘着。如今她的作品累计销量已近百万册,但很长一段时间她还是难以相信自己真的成为了作家,直到女儿不断地告诉她,她才慢慢地适应这个身份。“我非常喜欢这个新的身份。一部分读者被我写的东西打动了,这件事就有了意义。”

  “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杨本芬说,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写出第五本书,但她会一直咬牙坚持。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