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勤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祖师,与孔子一样,是上古王官学的整理者、阐释者和发扬者。其思想以“道”“德”“善”等为核心,倡导“涤除玄览”“知白守黑”“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饱藏着关乎宇宙、自然、政治、人生、教化之深邃哲理,透显着明朗的辩证法思维。道家与儒家思想一道,一主坤阴一主乾阳,一主消解一主建构,深刻影响了历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趣和行为举止。老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亦是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世界的学术瑰宝,具有充实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道德素养、化解人与自然之矛盾、推动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等价值。
对于老子思想的域外传播,有历史记载的《老子》译本最早出现于唐朝,是梵文译本。目前译本虽已失传,但翻译过程的记录还有留存。比如,如何翻译“道”。玄奘和道士们就进行过讨论,玄奘建议用“末伽”(Mārga)即“路径、方法、解脱道”的意思,而成玄英等道士主张用更具超越意义的“菩提”(Bodhi)。最后,选用“末伽”作为“道”的翻译。《老子》在西方的销量之大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诗歌集子,而译本的种类之多仅次于《圣经》。
武志勇、甘莅豪的新著《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专研已成“庞然大物”的老学在世界范围的开枝散叶。作者首先介绍域外书籍这一媒介空间中老子著作与思想的传播。在一般所关注的老子思想对日本、欧美地区的影响之外,作者还探究了其在印度、泰国、越南、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同时关注到老子思想在除学者以外的普通民众中的传播,即域外新闻报刊和新闻网络、影视媒介空间、社交网络媒介空间、域外知识网络媒介空间中——如海外重要报刊,非虚构影视作品,以及脸书、域外社群、维基百科中的老子思想,可谓别具视野。
书中还给出了媒介空间视域下,未来推动老子思想之域外传播的基本策略,即重视现实层面老子思想与著作传播的共通与拓展,重视学术研究层面老子思想与著作传播的共享与丰富。书后附有《罗维前、森舸澜教授谈老子思想域外传播及其现实意义》,以及《〈道德经〉域外翻译和出版译者、出版时间、出版地、出版语种一览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作者立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历史研究法,梳理分析了老子著作与思想的翻译出版情况,探讨了其在书籍媒介空间与域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状况与历史经验。此外,作者以美国、英国、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的近300家报刊和海外网络媒体对老子思想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并使用数据处理工具,对1134条主流报刊报道数据和19658条网络数据深入分析,从而呈现出老子思想在域外媒体中的传播图景。在影视传播部分,作者则从政治霸权、影视市场逻辑以及文化壁垒等三个方面着手,分析老子和《道德经》在海外非虚构影视作品中的缺失及其原因。而在社交网络媒介部分,作者以脸书上26个英文群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与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老子文化网络趣缘群体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形成、运作以及传播机制。
翻译学的一般理论也被运用其中。书中介绍了老子著作在全球的译介状况,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翻译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跨语言理解上的问题。作者以文化趣缘群体概念、身份共同体理论、组织形态理论,以及传播学的一般理论,对老子思想在新闻报刊、网络的传播规律及社交媒介中的传播情况作了分析。书中还启用了源于20世纪中期的环境戏剧理论,探讨维基百科中的老子思想。
本书得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新意的成果。如在研究老子思想在域外新闻报刊和网络媒体中的传播时,作者发现,数十年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联合早报》《悉尼先驱晨报》等报刊对老子思想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报道灵活运用通讯、评论等体裁和引述、预设、对比等表达策略,以肯定或中立的态度重点诠释了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柔弱不争”等思想。多数报道习惯将文本语境与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问题交融,影响海外受众对老子思想乃至中国的认知……
总之,《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一书,充分展示了老子思想的价值,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代甚至是将来,老子思想依然会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史怀哲曾说,康德、黑格尔是西方思想的巨人,而老子则是人类思想的巨人。探讨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老子,将持续给人类思想带来巨大的洗礼。(周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