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铺展中华玉文明万年长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铺展中华玉文明万年长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1-14 10:21

  为庆祝建院90周年,近日,南京博物院推出“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汇集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文物珍品600余件(组),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场顶级玉器盛宴。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表示,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此次展览分为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3个章节,以中国玉器近万年的发展史为线索,阐释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呈现精美玉器所蕴含的匠心巧思和中华民族比德于玉、温良坚韧的品格。

商代大玉戈,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代嵌宝石金座玉帽顶,湖北省博物馆藏。

  先民制玉 沟通天地

  在展览第一单元,一组距今9000多年的玉器诉说着中国先民制玉的悠久历史。

  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只是一座百米小山,却被誉为“中华玉文化的摇篮”。2015年以来,小南山遗址出土了环、玦、管、珠、璧、斧等各类玉器140余件,部分玉器表面有砂绳切割留下的弧形痕迹。根据文化特征和测年数据分析,这批玉器的年代为距今9000多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器组合。

  发源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以种类丰富、雕刻精美的玉器闻名于世。这些玉器大多作为随葬品出现,具有宗教、祭祀意义。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一种是C形玉龙,另一种是玉猪龙。此次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红山文化玉龙由一整块黄绿色闪石玉雕琢而成,龙身弯曲成优美的虹形曲线。玉龙头部雕刻出梭形长眼、长而前凸的吻、上翘的鼻等,脑后长鬣飘逸,龙身中部有穿系孔。据介绍,这件玉龙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件C形玉龙。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是国内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集坛、庙、冢为一体的大型宗教祭祀遗址,出土了大量红山文化玉器。展览中展示了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玉凤、玉人等,一般被认为是巫师祭祀通神时所用的法器。

  距离牛河梁遗址1000多公里的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也是一处以玉闻名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出土了与红山文化相仿的玉人。这件玉人为蹲坐状,方脸,细目,姿态端庄虔敬,两臂弯曲,五指张开置于胸前,双手戴有多个臂环,背后饰高颈服饰和对钻的隧孔。专家认为,相距甚远的凌家滩和红山文化遗址出现了相似的玉器,表明这一时期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交流互动。

  玉鹰也是凌家滩文化的典型器物,双面雕刻,呈展翅飞翔状,双翼作猪首形,鹰首侧向傲视,鹰眼、猪眼和猪鼻孔均以穿孔表示。鹰腹部刻有圆圈间八角星纹。据介绍,八角星纹在长江中下游和海岱地区常见,或为刻画,或为彩绘,反映了华东地区先民对该图形意涵的一致认同。

  在凌家滩文化走向衰落的同时,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开始兴起。玉琮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通常作为随葬品放在墓主头侧、手边或套在手臂上。展览中呈现的多件良渚文化玉琮均刻有神人兽面纹,这种纹饰在不同形制的良渚玉礼器上多有出现,代表了良渚先民的信仰。

红山文化玉龙,故宫博物院藏。

凌家滩文化玉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战国晚期朱雀衔环踏虎玉卮,巢湖市博物馆藏。(本文图片均由苏阳摄)

  以玉载礼 一脉相承

  夏商周时期,多元化的邦国文明逐渐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玉器成为维持国家礼仪和制度的载体,在华夏民族的凝聚、统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等,专家认为可能是夏王朝的都城所在。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底蕴经过商周的传承扬弃,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以牙璋、璧戚为代表的玉礼器是二里头文化礼制的象征。牙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早期牙璋尺寸较小,造型较为简单,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牙璋向尺寸大型化、扉牙龙形化、功能礼器化转变。此次展出了二里头遗址七区7号墓出土的牙璋,是二里头迄今发现的4件牙璋中造型最复杂的一件。器身下端与柄部之间有阑,阑部刻有密集的凹凸弦纹,阑两侧边施刻大小扉棱与扉牙,左右两两相对,排列密集工整,显示出很高的工艺水平。

  玉戈在商代玉器中是王权礼制的典型代表。此次展出的商代大玉戈出土自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长94厘米、宽11厘米,是目前已知商代玉戈中最大的一件。

  到了周代,玉的宗教功能明显弱化,玉器成为礼制和伦理的载体。除了象征神权与王权的礼器之外,各种佩饰器大量出现。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季夫人墓出土的西周五璜联佩,由1件人龙合纹佩、5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红色或橘红色玛瑙珠和15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周礼》等文献中明确记载了贵族器具的使用等级,从考古发现看,虢国国君为公爵,墓葬有七璜联佩,虢国国君夫人的随葬品为五璜联佩,与晋国国君(侯爵)随葬玉佩的等级一致。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使用逐渐扩大到普通百姓,此外,以玉比德的风气兴起,提倡佩玉制度化,玉器的装饰性也更加突出。此次展出的战国晚期龙虎纹绞丝环、玉舞人、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等,造型灵动,雕工精细,令人赞叹。

  卮是古代盛酒、饮酒的器皿,流行于战国和两汉时期,常用于重要仪式、筵席等。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1号墓出土的朱雀衔环踏虎玉卮,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刻琢纹饰。整器造型别致,构图奇巧,工艺高超,是价值非凡的玉雕精品。

  汉代重黄老思想,玉器多表现求仙、长生主题,常刻画王母、朱雀等道教神灵形象。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出土于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也是汉代玉器中唯一的玉座屏。此器由4块镂空玉片接插而成,两侧支架为连璧形,分别透雕一龙。中间两屏玉片略呈半月形,两端有榫,插入架内,两屏分别透雕西王母、东王公和羽人、朱雀、玄武、玉兔、三足乌等纹饰。整个画面灵动多姿,超世脱俗,颇具浪漫主义色彩。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精雕细琢 多姿多彩

  三国时期至明清,在多民族融合、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大潮中,中华玉文化吸收融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技术,迈向艺术巅峰。

  唐代丝绸之路畅通,和田玉料大量输入中原地区,有实用价值的玉杯、玉碗增多,并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展览中的唐代胡人伎乐玉带、羚羊首玛瑙来通杯等反映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盛况。

  宋代玉器器型多样化、实用化,图案装饰丰富,以人物、花卉和鸟兽为题材的玉器神形兼备,富有生活情趣。天津博物馆藏骑鹅持荷玉童子由和田白玉制成,生动写实,情态逼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民俗。据文献记载,宋代七夕节,民间多供奉一种叫“磨喝乐”(又称“磨合罗”)的玩偶,即手持莲花或荷叶的童子。莲蓬多子,持莲童子寓意“连生贵子”。

  辽金元时期是文化融合的时代,“春水秋山玉”是这一时期独特的玉器类型,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猎、游幸活动。展厅里展示的春水图玉钩及绦环、双鹿柞树纹玉饰、秋山图玉带饰,均是这一题材的典型代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嵌宝石金座玉帽顶华美夺目,由金质椭圆形喇叭状底座和白玉镂空龙纹顶饰组成,金座覆莲瓣面上现存宝石7颗。元代帽顶是辨尊卑的标志之一,帽顶用玉品级高于用金,宝石及龙纹玉帽顶应为皇室贵族佩用。

  明代玉器形成了追求装饰美的艺术风格,随着商品经济繁荣,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开有玉肆,最著名的制玉中心是苏州。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子刚”款白玉凤螭万寿纹合卺杯是苏州制玉名家陆子刚的作品。杯为双筒相连式,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雕双螭攀趴于杯壁,外饰上下两周绳纹,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篆文诗句和款识,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左骏介绍,该合卺杯可能是明代后期某位皇帝大婚时所用。

  清代玉器玉质精良,碾琢精细,品种繁多,包括仿古玉器、陈设玉器、实用玉器、装饰玉器、文房玉器等。清乾隆嘉庆时期集历代玉雕之大成,在中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以“乾隆工”来赞誉乾隆朝精益求精的琢玉工艺。展览中可以看到乾隆时期的白玉熏、仿古雕龙黄玉方觥、青玉丹台春晓图山子等,还有一方珍贵的“太上皇帝之宝”玉印,是乾隆帝传位于嘉庆帝后使用的。

  从通天的法器到王权的象征,再到君子品德的表达,乃至成为百姓生活中兼具实用性的工艺品,玉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创新发展,历经万年仍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尹晓宇)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