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歌,一项心灵的事业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诗歌,一项心灵的事业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3-11-23 10:33

  作者:张锐 李丽 潘宝仪 尹春芳 刘莎莎 郑铭 姚卓文

  诗歌,源自生活,是生活的闪光。诗人,关照森罗万象,从幽微或宏大中寻找饱含灵性的表达。作为一种存在于千百年间的情感寄托,人打磨诗,诗塑造人,让诗歌的领域如生活一般广阔无垠。

  第十七届“诗歌人间”主题阅读活动将于11月25日、26日举行。我们特邀本届“诗歌人间”诗人嘉宾,围绕“传承与创新:盛唐诗韵的当代存在——致敬李白”主题,在写诗之外,谈谈他们关于诗的观点。15位诗人,15段“人间诗话”,以飨读者。

  何小竹:李白对现代汉语诗歌有着永恒的滋养

  诗人何小竹一直提倡“以直觉去感知事物,从而突破既有的理性认知。”他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在实践。“像说话那样写诗”是他的创作理念。他解释说,并不是只有口语才具备诗歌语言的合法性,而是在寻求诗的语言创新以及形式的陌生化上,口语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口语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内心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它带来的节奏感和语感具有天然的身体和心灵的属性,具体而不空泛。”

  谈及对本届活动主题致敬李白的理解,何小竹表示,任何时代的诗歌总是相对于传统而发生和存在的,作为汉语诗歌,李白是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对现代汉语诗歌有着永恒的滋养。“对于李白,乃至整个唐代诗歌,我认为与其说继承与发展,不如说凝视与共生。诗歌是超越时间的,诗人更不分朝代的先后。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是唐代诗人,而李白也可以是一个当代诗人。”

  普珉:以求真态度为自己写诗

  诗人普珉对写作这件事情的理解是,为自己写诗,求真而已。他说:“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有两大派,为人生而写作和为艺术而艺术,现在看前者对文学艺术的建设贡献更大。其更多原因在于求真。”普珉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近年来,一直思考如何写出自己满意的诗歌,用他话讲“都是尝试,不算创作。”

  普珉对本届活动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求真这一实践标准,可以放在各个方面。研究李白及其诗歌并传播以丰富当代文化也不例外。李白在唐代是独特的存在,从人到诗,其主要特征都是《楚辞》在唐代的倒影。生活上,李白的飘逸如神仙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后来李白也自认为“谪仙”,且以“谪仙”自谓。李白诗歌中的生存状态基本都是《离骚》第二章的层次中;诗歌上,李白古体诗作占绝对多数,近体诗作所占比例少,可以说古体诗的形式,更适合容纳《楚辞》的精神与风格。“唐代诗歌因为传播的限制,算是小众诗人与小众诗歌,多以入世为主。李白是少有几个能够脱俗的诗人。”

  高兴:随心而写,诗歌写作最理想的方式

  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在谈及自己的诗观时他表示,自己格外认同罗马尼亚诗人索雷斯库曾说过的一句话,“诗意并非物品的属性,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中观察事物时内心情感的流露。”“在此意义上,诗歌写作是一项心灵的事业,随心而写,理应是诗歌写作最理想的方式。”

  “这一次‘诗歌人间’致敬李白,实际上就是在致敬真正的诗歌。我们呼唤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纯粹的诗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歌。”高兴说,为了这次“诗歌人间”朗诵会,他特意挑选了《中轴线魔术》将在现场朗诵。他介绍,这首诗的完成源自一次在北京的漫步。“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地标式的建筑。沿着这条中轴线漫步,也是沿着时间的中轴漫步,自然而然地便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串联在一起。”高兴介绍,那次漫步后,他产生了对于青春、对于城市变迁的感慨,由此在作品中完成了一次诗意的追忆和分享。

  龚学敏:用诗歌的方式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

  著名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是诗歌创作者,也是诗歌研究者。对于本次“诗歌人间”的主题,龚学敏感触颇深、谈性颇浓。“唐诗作为农耕文明文学艺术的一个巅峰,无疑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一种文化的基因。不管你写不写诗,都被打上了这种诗歌的烙印。现在新诗的发展已经过了百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有了新诗自己的小传统。如今,写新诗、写旧诗的队伍都很庞大。在这种状态下,中国诗歌要发展,除了解决传承问题,还要打破固化思维。”龚学敏说,“这个固化即指——一味写旧体诗,只强调传统;一味西化,只强调当代性。要在融合的基础上推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今年“诗歌人间”龚学敏带来了《夜宿青城山》《江雾》等几首诗作。之所以选择这几首同深圳读者分享,龚学敏说:“这几首诗,我认为能够表达现阶段我对自然生态和社会,以及我自己的人生的一种理解。”

  作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自言,“诗歌既是我的职业又是我为之尽心尽力的事业。”而作为一名诗歌创作者,龚学敏说:“诗歌已经给我带来了人生的意义。用诗歌的方式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同时在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时我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宇向:诗歌写作反向塑造了我的生命

  诗人宇向对深圳每年深秋时节举办的这场公益诗歌活动印象深刻。“应珍视主办方提供的这次诗人与诗人、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宇向说。

  谈及本届“诗歌人间”的主题,宇向认为“李白”足够复杂,他的一生不断地冲突并且变化着,这些缘于他写下的那些诗,他的传奇,他过于极致的独特性……给后世留下浩茫的诗意延展空间,且李白在后代诗人心中会有不同的呈现。宇向表示,“我个人来看李白的‘当代存在’,大概会从个体特性上去逆向连接和感受李白的某种天赋诗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能量——敏捷地对特有的内在活动的抓取,以超贴切的文字,又能被普遍感受到;他想象力的不可思议性,感受力的陌生化关联,使其诗产生一种凌驾的特质,在一个精神的高点上笼罩世间的特质。而李白的肉身贴地行走在一片局限的唐朝大地上,一次次突破世间的困境和苦厄,怀着高浓度的心志和抱负,为我们保存了他个体的生命能量和价值。”

  今年“诗歌人间”宇向带来了她的新作。写诗对宇向来说意味着陪伴,“繁复的内心世界需要一个出口,写诗能更大程度上去梳理和秩序化这些,而每一次专注的过程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我获得了赐福。我也说过,诗歌写作反向塑造了我的生命。”宇向说。

  黄礼孩:“诗歌人间”是一座城市的心灵镜像

  “诗歌是人性中的悬疑,如此才会发生深刻的揭示和见解——每首诗歌都应该是悬疑、奇幻片。”知名诗人黄礼孩这样阐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不是报纸或微博,它不是全部事物一五一十的披露,它朝向神秘的领地工作。它在诱惑读者发出疑问,在空虚之处等待意外的蝴蝶飞出。尚未知道的人或事是另一个欲望的空间,被映照在模糊不清的镜像中。思想的光线在消极处穿越,在积极处产生出一些奇异的变化,遥远的事物正随着精神上的修为而渐渐逼近,越来越明晰。”

  “新一届‘诗歌人间’活动,是对过去16年的延续,是诗歌的场域,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发生,更是一座城市的心灵镜像。”谈及本届“诗歌人间”活动,黄礼孩有其充满诗意的解读:诗歌在人间,在人间幽微的心灵故乡,而作为商业城市的深圳,当代诗歌叙述城市发生的一切,并去影响日常的语言,产生的想象力与饮食、与建筑、与艺术、与时尚、与设计都发生着新的链接。

  泉子:向灿烂辉煌的古典诗歌时代致敬

  泉子介绍,最近十年,自己一直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补课。“从四书五经,到朱熹、王阳明,带给我一种越来越强烈与清晰的判断,就是我们这一代诗人,或之后的一代代诗人能不能通过对西方言说方式的借鉴,说出东方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独到而精微的理解,将决定汉语的未来。这并非我作为一个东方人,或汉语写作者的执着,而是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东方智慧对这个喧嚣、分裂、焦虑的时代的意义。就像阴阳相生与阴阳相成所揭示的,即使互为对手,依然可以作为相互成全的一个契机。而恰恰在这里有着一个生生不息的人世。”

  最后,泉子表示:“活动中,我将朗诵的《在三十年后》可能算不上是我的代表作,但也是我很珍视的一首新作,它起于一次对往事回望时心的惊悸,起于这人世之从来的苍茫。”

  尚钧鹏:保持一个诗人良好的成色

  十年前,尚钧鹏曾在随行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诗歌就是诗人的某种状况……感恩诗的存在,感恩寒冷之夜手的僵硬书写,因为诗在遭遇易感时节的时候,也借着幽微的光亮,记下了生命的某段旅程,并在漫漫长夜里保存着依稀的温暖,仿佛怀中唯一的人间记忆。

  今年举办的“诗歌人间”活动致敬李白并围绕“传承与创新”的主题展开。在尚钧鹏看来,李白的存在对于今天而言,就像是一个不可能的幻梦。唯靠诗才,李白不卑不亢活过了整整一生,保持了一个诗人良好的成色。尚钧鹏说:“李白放浪形骸,从不愿意惊扰别人的美梦,却在苦难中为人类讴歌。”

  草树:以一种古典世界观去透视当下

  草树表示,百年新诗的历史进程,以反传统为代价,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少诗人做出赓续传统血脉的努力,只是多在古词古意上下功夫,是形式主义的,没有触及根本。

  草树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对话传统时,可通过词语的召唤和聚集去实现传统的到场,任何通过写作主体对古词古意改造去实现它的当代性,都不符合语言本体论的要求,且其本身就是反语言学的。当然还有词语涌现的现场,如有传统在场,它也理所当然参与到一个“此在”构建当中。至于创新,可能越是有一个开放而深邃的视野,就更有可能真正的有所“看见”。现代城市的日常生活的丰富,在他看来,它的意义远没有得到诗的开掘。如果以一种古典世界观去透视当下,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袁永苹:实现一种复杂的当代诗学

  袁永苹的诗歌成熟,开阔,圆融,而又暗嵌着某种即时即刻的悸动和神秘。谈及创作理念,诗人袁永苹表示,自己早期会坚持一种深度诗歌观念,用日常口语写“人所未写”。“现在,我的诗歌观念更加开放复杂,重视抽象与修辞。”近几年,她在研究抽象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加强诗歌中的漩涡效果,实现一种复杂的当代诗学。

  对于本届“诗歌人间”的主题,袁永苹认为,“古典作为一个背景已经‘知识化’了,许多精神已经内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思维和情感了,如何将遥远的古典变为当代,再造它们的生命力,这需要诗人们的匠心。”

  活动中,袁永苹将朗诵自己创作的《一朵花上的灿烂星宿》。她介绍,“这是一首语言弥散的诗,诗的内容和它的修辞一起形成三个小的语言漩涡,形成三个回环的曲调。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隐性的诗歌观念:强调知觉与感性在诗性语言与抽象语言中的保留。”袁永苹说。

  戴潍娜:诗歌承载了我们最古老的抒情和最坚固的人性

  “诗歌带给人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能量。打破陈词滥调,打破思维的惯性和对世界认知的既有框架。”青年诗人、作家戴潍娜这样形容她眼中的诗歌。戴潍娜认为,文学不是按摩,它是把自己整个剥开了,看到最深层的感知,最内部的音色。文学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过去,而后破茧成蝶。

  对于本届“诗歌人间”的活动主题,戴潍娜表示诗歌本就是中国人的信仰。“过去几千年来我们依赖的是‘诗的教育’,在中国这样一个以诗歌为信仰,以诗歌为时尚,以诗歌为生活方式的几千年的诗歌文明中,每个人跟诗歌的关系都是隐秘且绝对亲密的。”

  “可能一个人平时不读诗不写诗,但只要时机来临,这种基因一触即发,诗歌精美绝伦、成熟无比的文学范式就住在中华文明的躯体里。可以说,诗歌承载了我们最古老的抒情和最坚固的人性。”戴潍娜引用俄罗斯谚语:每一行诗里都滴进了一滴血。李白诗里住着的就是李白的魂,当人们用心用情用生命去聆听去吟诵诗歌时,每个人都靠近了李白,李白也再次回到人间。

  甫跃辉:新诗没有必须“如何如何”的规矩

  作家、诗人甫跃辉认为,“新诗百年了,并没像旧体诗词那样形成必须‘如何如何’的规矩。这给了新诗创作极大的空间。”然而,“失去了藩篱,也就失去了屏障。因此,在无限的自由和必然的限制里找到确认自我的方式,这应该是新诗写作者都得面对的。”甫跃辉说。

  对于本届“诗歌人间”的主题,甫跃辉以今年热映的《长安三万里》为例,他说:“在《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一生是通过高适这样一个‘普通人’的眼睛看到的,他看到‘谪仙人’李白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挣扎和幻灭。在中国文学史上,在我们的身边,高适常有,李白不常有。李白以其飞扬跳脱,以其天纵之才,在这个安稳的、务实的、规规矩矩的国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路雅婷:诗的前提是“人”

  路雅婷是一位活跃在北京的诗人,她的诗集《祝你太太好》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人的情感、生活琐碎,到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都展现出她独特的感受力。

  路雅婷分享了自己的诗歌观念:“我以为诗歌观念是别人读完我的诗,得出的一种感受。这个‘观念’,一定是比我更智识、更博览、更深刻的人提炼出来。当他将其观点告诉我,我会特别高兴,我有观念啦!对于这些读者,我深深感激,得益于他们的解读,帮我认识到自己的诗歌中不同层面和意义,让我了解自身的局限和无限。”她也坦言,自己在创作时并没有固定的观念,而是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深化自己的思考。

  对于“诗歌人间”今年的主题,路雅婷首次分享自己对盛唐诗韵的理解和对当代存在的思考。她表示:“这次活动的主题正是诠释了人的精气神的存在和传递,同时诗的前提是‘人’。”她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的情感、理想和追求始终相通。

  吕布布:用诗歌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吕布布生于陕西,现居深圳。她2008年起开始诗歌创作。她坦言,诗歌写作调动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与生活。“每写一首,灵魂就会净化一点,如果一个诗人能坚持十年都在写诗,其生活俨然已经让诗歌改变了。”

  谈及诗歌创作的过程,吕布布分享道:“创作将会始终引领于生活,不是说创作大于生活,或高于生活。诗人看待这个社会、人物、事件的眼光将会因每一次创作带来的艰难和进步,而变得不同。这些经历在磨砺诗人心灵成长的同时,也将诗人和世界、生活的关系变为心灵即一切的关系。”

  对于当代新诗的发展,吕布布认为,新诗对诗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保持语言的活力与永恒,探索新的内容处理方式,同时借鉴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精华,发出当代诗人最独特和最丰富有力量的声音。”

  张尔:观照当下,忠于内心

  张尔是一位充满时代性的当代诗人,他的诗集《乌有栈》《壮游图》(收录于《新诗》专辑)和《句本运动》备受瞩目。

  在张尔的诗歌创作理念中,他认为放任语言、观照当下和忠于内心是至关重要。

  在本届“诗歌人间”上,张尔将朗诵他的作品《布吉河小夜曲》。他也向记者分享了其灵感来源:“有一阵子我住在布吉河畔,经常沿着河与铁路并行的岸线行走,观察人和城市的外在景观与内心体验。”

  谈及今年“诗歌人间”的主题,张尔说,许多当代诗人深深扎下了传统的根基,“对于接受过中国古典诗歌滋养的当代诗歌写作者来说,传统早已植根于体内。”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