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2023-12-05 10:16

  作者:胡疆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近年来,乡村文化生活亮点纷呈,“村BA”“村超”“村晚”等活动在广袤乡村开展,火热“出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充沛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

  接地气聚人气,激发乡村文体活动的内生动力

  继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引发社会关注之后,榕江县的足球赛也火了。“赢得起,输得起,共同追求了不起。摔得起,爬得起,踢出快乐了不起!”赛场上挥汗比拼的精气神,赛场边山呼海啸的喝彩声,以及外地观众千里奔赴、线上观众云端助威的热情,让“村赛”比出了国际大赛的气氛。“村BA”“村超”的称呼背后,是满满的自豪感。球场由村里自建,球员是全村老少齐上阵,啦啦队表演的是民族歌舞,奖品是清一色的土特产,就连现场解说都带着亲切的乡音。

  “村BA”“村超”之所以好看好玩受欢迎,关键在于它们尊重了乡村文化的群众性、自发性,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今“村BA”“村超”已经跨出一村一县,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打响“村字号”文体品牌。

  1981年的小年夜,首场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浙江丽水庆元县月山村上演。村里的文艺能人发动乡亲们一起自编自创、自导自演,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以文艺的方式放松身心、辞旧迎新。这一联欢形式从此被保留下来。一晃,“村晚”在丽水已走过40多年历程,从最早的“月山春晚”一枝独秀,到创成乡村春晚示范县6个、乡村春晚体验线路10条,家门口参与“村晚”成为当地的新民俗。“村晚”的形式内容也随着乡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让农民上舞台做主角,让农民亲手打造自己的文娱生活。

  与“村BA”“村超”一样,“村晚”也胜在“土味”“村味”。“土味”的背后,是扎根乡土、接通地脉;“村味”的背后,是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只有激发乡村文体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才能增强乡村文化感召力,增强农民获得感。

  今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其中包括山东临沂沂南县的沉浸式情景小剧、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的乡村文化合作社、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大歌艺术普及等。一系列案例映射出基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群众日渐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许多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新的时代条件赋能下更添活力与魅力。尤其是在乡村,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形式,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村BA”“村超”“村晚”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文体活动,调动起乡村文化主体的参与热情,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

  既传承也创新,焕发乡风乡韵的时代光彩

  乡土凝结着乡情乡愁,也积淀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现在乡村历史遗存、传统节日、民间技艺、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的乡风乡韵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篮球赛,原本是当地传统的“六月六”尝新节的保留项目。这一民间传统节日是农忙过后,为了预祝粮食丰收而举行。节日期间,村民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传统礼仪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乡村篮球比赛作为其中最热闹的一项活动,如今借助旅游推广和网络传播,也有意识地给予当地特色民俗更多展示空间。开赛热场、中场休息、赛后庆祝都少不了别具风情的民俗表演和文艺演出。“村BA”“村超”举办期间,体育赛事与节庆、歌舞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蜡染刺绣等“最炫民族风”得以亮相更大舞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立足本地资源特色进行统筹规划,在历史文脉和地方土壤中深耕文化、发展文化,正带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元创新。篁岭村位于江西上饶婺源县东北部,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受地形限制,村内可用地稀少,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屋顶的木架上,形成独特的“晒秋”景观。经过探索,篁岭村以“晒秋”文化、梯田油菜花海和徽派古建文化为抓手,通过特色“晒秋”摄影展、主题油画展、“晒秋”艺术季、屋顶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展现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IP,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五彩缤纷、四季更替的“晒秋”不仅晒出了丰收的果实,更晒出了欣欣向荣的乡村生活,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符号。

  如今,音乐、美术、戏剧、手工艺、创意设计等艺术领域都把实践的舞台放到乡村,从多元角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艺术实践还为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转化提供契机,助力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新媒介新传播,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协同

  在“村BA”“村超”火爆之前,乡赛、村赛盛行已久,但之所以到近年才轰动全网,成为现象级的传播事件,离不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的推动作用。

  在4G/5G多频段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贵州榕江县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开展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培训,鼓励村民以短小精悍、贴近现实、沾着泥土气息的短视频形式,记录美丽家乡,传播乡村文化。“村BA”“村超”举办期间,村民、游客、观众在现场开直播、晒体验,更是带来指数级传播效应。

  除了榕江,许多地处深山僻壤的乡村,通过新媒介广为人知。在田野里办展览、把村庄变成“没有屋顶的美术馆”的江西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自然村,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焕新传统村落景观的浙江松阳县,围绕农民画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开掘转化的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打造“以山为媒、渐次入画”的写生基地的山西左权县泽城村,都经由新媒体平台传播获得前所未有的能见度。一幅数字时代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

  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成为新农资,一方面带动更多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动创作者、表达者与传播者,形成传播乡土文化、讲好振兴故事、建设数字乡村的热潮;另一方面,便利的媒介也构建了城乡文化互通渠道,增强城乡文化发展的联动共享,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协同。在新媒介的作用下,乡村迎来产业转型、人才流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机遇,汇聚乡村振兴的发展合力。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一批批具有乡土味、文艺范、运动风、网络感的“村+”文化实践,串起的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昂扬风貌。今年7月1日,榕江“村超”现场响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声,引发全场5万名观众大合唱,场面震撼,令人难忘。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会有更多乡村文化实践出彩“出圈”,彰显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绘就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冒犯”为铠甲,更需要以“反思”为武器

  • 《台风》:“台风”之刃,命运之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