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乘物”与“游心”:世界绘画史的一体两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乘物”与“游心”:世界绘画史的一体两面

来源:文汇报2023-12-06 08:52

  作者:凌利中 郭亮

  西方绘画之“理性”与中国画之“感性”构成世界绘画史的一体两面。这样两种特质可以“乘物”与“游心”概之。所谓“乘物”,意指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介入绘画的西方绘画,崇尚绘画性。所谓“游心”,意指以诗人的思考方式介入绘画观念的中国画,崇尚文化性。

  在中西方绘画的进程中,尤其15世纪前后,两者经历了相似的历史阶段,虽时空不同,然各自都探索出不同的路径。此次上海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对话:达·芬奇大展”之所以精选米兰盎博罗削图书馆和美术馆、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以及佛罗伦萨博那罗蒂之家收藏的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和18件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同步展出,是希望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西绘画的平等对话与文明互鉴。

  不同观念决定中西方绘画不同表现

  相同的绘画题材,中西方画家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迥异,从元人《长松系马图》和达·芬奇的手稿《马》可见一斑。

  前者绘有三匹骏马,左侧黑马,通体乌黑,仅马蹄白色,如“乌云盖雪”。右下角绘马两匹,白马低头吃草,黑白色马回头转向,似是望向树下主人。三匹马中,黑马后蹄弯曲,右前蹄拾起,作奔跑之势,为“动”,余二马或吃草或瞭望,为“静”,动静之间,趣味横生。后者为达·芬奇为研究之用而作。达·芬奇一生创作了无数马的形象,曾毛遂自荐为米兰公爵斯福尔扎塑青铜骑马像,最终虽未落实,但留下了宝贵的手稿。他的这些手稿基本都是对马的局部形象的研究,包括腿部、身体肌肉,骨骼、线条走向等。赵雍所作之马悠然自得,神韵皆具,相比之下,达·芬奇的马是更为具象,虽较中国的画马神韵不足,但更具科学性,符合解剖结构。

  这种差异,基于中西方绘画的观念有别。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六法”并将“气韵生动”列为之首,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风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则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绘画多依托其“气”,正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精神性的概念,更倾向于人的情感。对艺术家而言,须直抒胸臆,方能将心中所感所想赋予画中,得“天人合一”与“技进乎道”之旨。

  西方画论则与数学相伴而生,从诞生之初就是理性的,如其追求的自然主义的根本即是模仿,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根本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返璞归真,以古希腊哲学家为师,践行“艺术模仿自然”理念,这其中的自然并非真正的自然,而是“理想的自然”。

  达·芬奇一生塑造过无数肖像,如《女子头像》常被认为是他为《岩间圣母》创作的草图,画面中的女性也许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但在塑造中艺术家并不全然地“模仿眼睛所见之物”,而将习作中的理想美的部分与人物相融,使人物既真实,又符合理想美之标准。达·芬奇注重对人体比例的研究,将古希腊、古罗马的黄金分割比例作为衡量美的标准,《维特鲁威人》即为其代表习作之一。为使画中之物令人信服,常常要借用数学、科学的手段:透视法、明暗对比法以及色彩的一些冷暖特性;另外,他还会借用一些工具,比如有文献记载他借助镜子作画以保证绘画的精确性,因为“镜子和画幅以同样的方式表现被光与影包围的物体,两者都同样似乎向平面内伸展很远”。

  郭诩《杂画人物图》中《伏羲画卦》源于上古创世神话,《洞宾醉酒》《吕洞宾三度城南柳》《瑶池会》等分别与宋元全真教兴盛、道教题材杂剧流行有关。画中人物已经被勾勒出了肌肉的轮廓,能够产生力量感,然而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相比,虽然同是宗教题材的绘画,后者更重客观的真实,如人物肌肉、力学结构之表现更为精准,而郭诩的创作手法则更为浪漫主义,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以肌肉之形象表现人物的张力和神似。

  中西方绘画如鸟之双翼,相似又互补

  从整个世界美术史来看,15世纪的意大利和中国是东西方文明最璀璨之处。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多元文明,儒家和道家的哲学体系在不同时期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汉朝之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绘画的教化功能被不断强调。随着画院建立,“艺术家”作为一种具体的工种出现,宫廷画家的职责就是为皇家创作图像。唐宋时期出现的大部分优秀作品都来自宫廷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歌颂了古代君王的威严,《闸口盘车图》则描绘王权统治下的大好河山,以及官方推动的农业生产技术。

  明朝时期的文人画成就达到高峰,明朝以前,中国画以宫廷画为主要门类,艺术家为帝王服务,南北宋绘画虽已成绩斐然,但整体而言,艺术创作的政治性更强。元明之后,文人画兴起,绘画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变,文人画家不再为皇室效力,其作品更强调道家思想讲究的抒情性。文人画家自给自足,只对自己负责。有像文徵明一般出身名门世家,衣食无忧的艺术家,也有像唐寅、仇英这样没有家族可依靠的画家,他们各有出路,仇英以卖画为生,唐寅则在仕途受挫后游荡江湖,靠朋友接济生活。

  画家状况的多样性是中国人文主义发展的缩影,艺术家开始重视自己的人格与感情,他们创作的目的是抒发自身的情感,以获得超然物外的感受,正如了庐称《秋风纨扇图》真正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之诗境与神韵,可谓一唱三叹,令人回味无穷。

  绘画的娱情功能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在西方被强调,在此之前,西方绘画通常倾向于理性科学,这种理性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处理绘画的方法上,并不意味着西方绘画不具有个人倾向和情绪色彩。14世纪彼得拉克振臂一呼开启了文艺复兴的新纪元,艺术家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开始将理性学科运用于绘画中:透视、色彩、光影等被广泛研究,其终极目的是“真实地描绘自然”。

  在现代科学理论还没有完善的时代,达·芬奇睿智的目光投向对宇宙万物的研究与考察。通过不断积累、推理、演绎、归纳,达·芬奇提出一套绘画体系,同时发明“渐隐法”等绘画方法,使绘画中的场景更为真实,具有一种特殊的空气般质感。达·芬奇的手稿也是达·芬奇经无数次解剖、物理实验得出的结果,这些发明创造虽有时代局限带来的谬误,但从后世复原状况来看,无论他创造的石头切割机还是迫击炮模型,在数学、物理学层面来说整体还是科学的,这得益于其发明过程中的无数次实践,如对桥梁设计颇有心得,即获益于其对水利知识的学习。达·芬奇一生绘制了很多桥梁结构图,并致力落实到现实中。2001年,挪威据达·芬奇手稿建造了一座小桥,专业机构进行的评估显示:这座桥能够支撑自己的重量,并在荷载和风切变力下保持稳定。这也是在近五百年后对达·芬奇智慧的遥相呼应。

  中西方绘画是观念与表现的一体两面,如鸟之双翼,相似又互补。中国画的浪漫主义色彩亦非全然缺乏理性,画家们需先“以古人为师”“进而师造化”,更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陶冶性灵、变化气质”,并以自成一格为上。因此,中国画之“感性”,是基于“理性”之上的如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之结果,一如本展梁楷《白描道君像》、杜堇《仕女图》、仇英《村童闹学》诸作呈现的画家与模特间的写生场景,以及诸多通过镜子凝视与观察自我形象而作的自画像。同时,西方绘画也绝非一味追求“理性的实用”,文艺复兴旨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复兴,也包含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艺术家大量的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画中之情藏匿于花卉、动物、器具等形象之中,形成隐秘的线索,只有在相似的文化情境之中,才能揭开画家寄托于绘画中的情思,系“理性之感性”。

  (作者分别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不够善良的我们》:一种中年叙事的新写法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