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睿妍
近年来,全国剧情短视频(微短剧)已成为网友消遣时间的“电子榨菜”而深受追捧。据媒体报道,目前微短剧的票房收入即将达到全国院线电影全年的50%,也就是200多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微短剧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现象,也引起了担忧。自去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已下线微短剧25300多部,有效净化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反映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微短剧如何跨越初始阶段的粗放发展而实现2.0版本的升级,就很值得思考。
一部名为《黑莲花上位手册》的微短剧,最近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而被微信平台下架,再度将这一话题带进了人们的视野。由于微短剧往往更加随机、发散和快捷的传播方式,其创作一开始就附带了强烈的流量动机,而直接对准受众的情绪需要就成了捷径,以致“复仇”“豪门恩怨”“虐恋”“手撕渣男”等套路层出不穷,可谓是要多“狗血”有多“狗血”。这类微短剧往往让人直呼过瘾,但大多停留在感官按摩、情绪宣泄的阶段,显然跟主流价值所倡导和需要的价值输出、审美输出有很大的距离。
微信平台下架该微短剧,既是对不良价值观的拒绝,也是对创作者责任的提醒。毕竟,成年人虽未必会被这类微短剧中的价值观所误导,但大多数未成年人还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具体来讲,有的孩子看完这类视频后很容易自我代入,以致遇到问题可能不是选择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以暴制暴,这是其直接后果;在更普泛的意义上,此类微短剧通过夸张、曲解事实来迎合观众口味,还可能模糊价值边界乃至在社会上造成混淆是非观念的不良氛围,更是值得警惕的隐患。
在坚决抵制不良微短剧的同时,有效规范、积极引导形成健康的创作与传播生态是当务之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讲,下架是“后手”,而前置的规范和有效的沟通,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分类规范,对涉及真实性要求的要确保准确度并作适当标注,对艺术范畴的表达要注重内容积极向上。特别值得思考同时也是当前微短剧实现2.0升级应当深入研究的是,为什么许多微短剧一牵涉到投流能力,就把目光聚焦到“复仇”“豪门恩怨”“虐恋”“手撕渣男”等套路当中呢?很重要的原因,我想不单是对应的泛在情绪,还有“坏事传千里”的马太效应;而背后更需注意到,许多积极向上、美好感人的故事没有被充分地研究和分析,以致“菜单”留白、效应不显,而形成微短剧创作思维的正向效应与惯性,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今年8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霸榜的三集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截至目前在抖音平台共收获2756万点赞,网友纷纷在视频评论区表示“在学校刚看过”“老师点名要求看”“太感人了”,好评如潮。今年9月CCTV-6关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度,指出该微短剧立足现实引发强烈共情,小短剧也有大情怀,从“出圈”的背后可以看到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说明微短剧创作的投流能力,未必一定要选择“复仇”“豪门恩怨”“虐恋”“手撕渣男”等套路,而是可以通过挖掘潮流时尚、贴合大众心理来实现。网络直播逐渐兴起之后,一些直播行为关注乡村田园、展示民间技艺、传播文博知识等,得到了网友热捧,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微短剧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一味强调“减压”乃至滑落为传播不良价值的工具。“减压”固然没错,但创作要有社会担当,娱乐并非没有边界,微短剧行业需要在娱乐性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微短剧创作来说,好的“食材”到处都是,关键是要匡正和更新流量观念,摒弃感官与情绪的投机,在更具价值内涵、更有审美旨趣和更能时尚表达的方向上持续挖掘和发力。(胡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