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钟菡 张熠
“两眼一黑的程度,看见杨丽萍跳科目三了。”12月21日,杨丽萍团队演出结束后,返场跳“科目三”,引发网友热议。
这里的“科目三”并不指驾驶证考试的科目之一,而是源自“广西科目三”这一网络流行梗,一段动感音乐配上摇花手的舞蹈动作,从海底捞开始走红互联网。在抖音上,“科目三舞蹈”这个话题的播放量高达113亿次。
近期,一些影视剧路演、舞台演出中也出现“科目三”的身影,不同艺人、观众对此态度不一。
演员张译在电影《三大队》路演时,明确拒绝观众邀请同跳“科目三”的要求,表示想多听观众对电影的感受。而对杨丽萍团队主动全体跳起“科目三”,有人觉得艺术家未尝不可放下身段亲近网络热梗,也有人直呼,“杨丽萍不跳是我的底线”“底线没了”。
“科目三”成营销新手段
据称,“科目三”最早出现在广西的某场婚礼中。坊间流传“广西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三场考试,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嗍米粉,科目三跳舞”,因此这段舞蹈就被叫做“广西科目三”。
“科目三”今年真正走红与海底捞有关。有顾客发现,部分海底捞门店中,只需要对服务员说“我要科目三”,就会有服务员现场来一段舞蹈,有些服务员因为外表出众、舞蹈能力强而成为视频平台的网红,现场状况堪比追星。
“科目三”走红后,不仅网络博主把跳“科目三”当作吸粉利器,一些影视剧路演、文艺演出也开始借跳“科目三”宣传。
不过,“科目三”并非总能起到积极的互动作用。日前,演员艾伦参加一场喜剧对谈活动时,有观众在互动中要求现场跳一段“科目三”。尽管艾伦配合观众要求勉强完成了舞蹈,但占用互动时间做和主题无关的“整活”,引起不少观众的不满。据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插曲并非提前安排的环节,“对此我们也很无奈”。
电影《三大队》在深圳路演时,有观众谈完观影感受之后,突然扭转话题,说想和主创们一起跳当下正流行的“科目三”,张译则表示拒绝。
对张译的举动,大部分网友持赞同态度。影评人“做电影的连城易脆”希望,“未来无论是观众还是活动主办方都能减少这类的土味营销,确实跟电影严肃的主题非常不搭,虽然能理解为了做一些短视频得整点儿活,但是不能硬整、尬整,作为电影人还是得稍微有点姿态吧。”
不跳是清高,跳是自降身价?
日前,某国外芭蕾舞团在谢幕时也跳了“科目三”,而且在Tikt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台上,标签为“kemusan”的视频浏览量非常可观。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上,外国网友也争相模仿起“科目三”的舞蹈动作。据此,有网友总结道“科目三正走向国际”。
“当年《江南style》都能风靡全球,谁都能哼上几句,‘科目三’走红也就不难理解了。”在“90后”白领米雪看来,短视频的短平快特点,让“科目三”得以迅速传播并扩大影响力,“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刷到科目三,不知不觉间就突然火了。很多人会觉得科目三土气、动作不知所谓,但它的走红,一定契合了当下观众的某种审美情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当杨丽萍舞蹈团队在《平潭映象》的返场环节跳起“科目三”时,尽管动作整齐、专业,但很多观众并不能接受心目中的高雅舞蹈团队跳起被贴上“低俗”标签的网红舞蹈。有人认为,“不要自降身价迎合低俗审美”;也有人表示,“杨丽萍不跳是我最后的底线。”
白领唐欣从小学音乐,喜欢各种门类的艺术,在她看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必“硬融”,各自有各自的流量与观众群体。“包括张译不跳我觉得可以理解,他不愿意把一个分享自己作品的场合变得过于娱乐化,他对这个电影很认真、很在意。希望给艺术家自主选择的机会,不要让他们被流量绑架。”
当然,也有网友对于艺术家跳“科目三”持支持态度,认为“科目三”内容喜庆、雅俗共赏,能够走向国际,“火有火的理由”;对于张译现场拒跳的行为则表示不满,“装什么清高”……
“我觉得没什么,看演员和表演艺术家的个人看法和选择。”在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看来,“演员偶尔为之‘讨好’观众并无问题。何况以‘科目三’舞蹈谢幕不在正式表演范围内,而是余兴节目。而且,艺术家的表达和行动很可能是感性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被网络媒体放大或夸大,超出艺术家的本意。”他记得,多年前美术家吴冠中曾因“笔墨等于零”“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等惊人之语引起轩然大波。其实,这些观点背后有深刻论述和系统思考的文章,但他的文章题目就是这样“博眼球”。“所有艺术家都有表演的欲望,何况是专业的表演艺术家。是艺术家有意如此,希望被关注,还是被误解和断章取义不得而知,但当下网络舆论场最喜欢追逐这样的热点。”
影视演员、舞蹈艺术家跳网红舞蹈是自降身价,还是让艺术雅俗共赏?胡晓军认为,艺术上关于雅与俗的争议一直都在,许多高雅文学艺术最早都来自平民通俗娱乐,宋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固然要反对低俗、庸俗、恶俗,但不可断然否定通俗。寓教于乐讲得过分,就只有教,没有乐了。艺术家亲民的方式就是模仿他们自创的艺术,这些网络舞蹈的走红,也能给艺术家以启发。”(钟菡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