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卡拉瓦乔的偏离

来源:新民晚报2023-12-31 10:37

《捧果篮的男孩》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作者:邵仄炯

  沪上寒潮刚降,在一个冬日阴雨的上午来到浦东美术馆“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特展的现场。“卡神”的名头确有号召力。他的六件原作陈列在单独一个展厅,光线有意调得比周边展厅暗些,大概为了更好聚焦展品,或是传习了卡神一贯的明暗对比法。

  回望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西艺术史,似乎绘画的发展又迎来了第二次高潮,这是一个让东西方绘画开始自由与觉醒的时代。粗略算来此时东方约处于明代中期,之前唐宋绘画在华丽的辉煌中完成了写真造化的伟绩。自元后,中国画以更为写意的方式向着主观心性与图式趣味方向前行。16、17世纪的东方是董其昌、陈洪绶、徐文长的绘画时代。与此同时,欧洲画坛出现了一批在艺术史上赫赫有名且有贡献的大画家:卡拉瓦乔、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维米尔,他们承续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古典绘画的理想范式,以各自不同的风格赋予写实主义多样性,在有意无意的叛逆与偏离中实现了绘画史的再一次跨越性变革,并成为欧洲绘画的新传统。

  浦东美术馆此次年末大展的主角,正是中西绘画迈向新时代转型中的一位天才画家,他大胆摒弃僵化古典样式的“手法主义”,以独到的眼光重新发现世间的真实,以彻底的“自然主义者”的写实画风震惊公众。他是欧洲绘画黄金时代中最耀眼的画家之一,巴洛克绘画引领者——卡拉瓦乔。

  不同点位的强烈侧光

  在古代中国画作品中对于光影的直接描绘几乎是不存在的。北宋有一位画家乔仲常留下一幅以苏轼文意为主题的作品《后赤壁赋图》,起首一段以淡墨绘出人物在山坡上的影子。这绝无仅有的光影并非类似西画的明暗阴影造型,而完全是为了附和“人影在地”的文字。

  与中国画家剔除光线干扰,以线条造型的绘画传统完全不同,光一直以来是西方画家抓住物象最重要的手段与线索。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色彩呈现出万物的真实与美。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对于光的追求永无止境。在16世纪以前的古典绘画中,捕捉光不仅是为了表现物象的体面质感的真实,更要通过光显示出色彩与形的和谐之美,宗教画面中那神圣祥和的氛围更是要以柔和的光感来营造。正如拉斐尔笔下的《西斯汀圣母》《草地上圣母》,圣母无论在云端或是凡间,那优美的色彩与造型都来自柔和发散的光影,这样的光影似乎征服了所有物象内在的黑暗,于是画面升华出一种理想和高贵的美感。

  卡拉瓦乔的绘画最擅长用光,与前贤不同,他抛弃了柔和的散光带给观众神圣与安详。为了能更直观真实地表现画面中的主题及所有关键的细节,他收拢起散漫的光源,强化色彩的明暗对比,以不同点位的强烈侧光直摄画作中的主题。这种追光灯般的舞台效果的画面是前代画师少有的。正如他的一套组画《马太蒙召》《马太与天使》《马太殉难》中可以发现,画面中重要人物的面容、肢体、器物均以不同角度切入画面的侧光进行投射,画面中次要部分缓缓隐退黑暗之中,由此画面转化出舞台戏剧的视效,画中人物动作,场景细节更为扣人心弦。卡拉瓦乔如果生于20世纪,他或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摄像师。一位评论家这样说道:卡拉瓦乔在这里展示的可以说是一种经过高度加工,有强烈心理因素的戏剧现实。

  细腻背后的深刻隐喻

  作为17世纪新写实主义的代表,卡拉瓦乔偏离了古典美的规则,也不屑于“手法主义”的那一套。手法主义存在于文艺复兴盛期与巴洛克时期之间,它与文艺复兴以精确、科学为核心的艺术理念背道而驰,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卡拉瓦乔忠实于眼睛,信仰绝对地写实。据说他以画花篮、花果发迹,是因为这类题材更能展示他高超的写实画技,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接到更多的订单。他的名作《水果篮》被看作是美术史上第一幅完整的静物画,他不仅画鲜美的花果静物,将静物作为独立的创作题材,还在静物中加入不同的美少年,如《被蜥蜴咬的男孩》《鲁特琴手》以及此展中的《捧果篮的男孩》,这些作品画得细腻精美甚至妩媚动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位性格粗暴、寻衅斗殴的画家手笔。

  在《捧果篮的男孩》画中,男孩是画家的朋友,他的眼神忧郁迷离,手中的篮子装满水果与秋叶,画家以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果实水灵鲜美的光泽,那逼真效果让我想起了南宋李嵩的四季《花篮图》。《花篮图》中没有少年,没有强烈的光线,但以同样细腻写实的手法将可闻香可赏色四季花卉绘于绢素上。一切的表达围绕着宁静和谐的自然生命。

  卡拉瓦乔的果篮无疑有更多的隐喻:将光线投射于少年的脸颊、裸露的颈肩以及果篮上,肌肤的柔滑细腻与水果的鲜美光泽发生某种呼应,一片泛黄微垂的败叶,又似乎提醒你时光飞逝,莫要辜负这稍纵即逝的美丽。这幅画展现的貌似是健康和青春,但篮子边枯萎的叶片却透露着短暂和衰退。

  跨越圣与俗的界限

  绘画从来都不只是为满足单纯的审美需求,其中助教化的功用一直推动着绘画的想象与表现。卡拉瓦乔的很多作品主题出自《圣经》的故事,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圣像圣徒、阐述传播教义故事。他常将街头普通民众拉入画面,扮演起圣像的角色,如一幅《圣彼得受钉刑》,画中的人物形象因过于写实而令主教们惊恐。他大胆蔑视“理想美”,只忠诚于眼前的真实,甚至认为世俗的丑陋是可以赞美的。在他的《圣母之死》中,圣徒们被描绘成粗俗的市井之徒,圣母的形象据说是以罗马城中一名妓女的尸体为模特,他的惊人之举最终让甲方拒绝收件。还有一幅《多疑的多马》,是按《约翰福音》中的文字叙述所绘。耶稣说“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画中的三位使徒皆是粗浮年迈的劳动者,似乎毫无高贵与风雅,其中一位正用手指戳进耶稣肋下伤口,这样毫无修饰的真实描绘,让人触目且大感不敬。

  卡拉瓦乔的“自然主义”的写实方式让他跨越了圣与俗的界限,无论什么神圣的主题,在他画中的生动形象与创意快感总是来自隔壁闹事现场的当事人。在看惯庄严风雅圣像的观者眼中,这都是丑陋的。但卡拉瓦乔说“害怕丑陋似乎是个可鄙视的毛病”,也许这就是他的绘画令人惊讶的秘诀所在。

  有趣的是卡拉瓦乔自身的艺术人设也如同他画中的圣徒,并非习惯认知中的博学、风雅、文质彬彬。他易怒、暴躁的个性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四处逃亡,时有绝望无助,但在短短39岁的人生中画出了跨时代的杰作,着实让人震惊。也许天才总能另辟蹊径,他敢于剑走偏锋,偏离被奉为经典的规范,以强烈而细腻的新写实作风,戏剧舞台般的明暗光影对比,让鲜活的人物走入神圣的画面。他的大胆影响了17世纪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在规范与偏离之间续写绘画的历史。

  无论东方与西方绘画有多么不同,我想他们各自的高峰是可以彼此呼应和照耀的。再次回望16、17世纪东方画坛的大师们,他们也在各自面对写真写意、心性造化、雅与俗的规范和偏离之间创造奇迹。无论中西与古今,艺术的魔性始终无法预测,它永远要在变化中创造时代,也永远期待如卡拉瓦乔一样的天才画家。(邵仄炯)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