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展览是别人的,感受是自己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展览是别人的,感受是自己的

来源:解放日报2024-01-04 11:36

  作者:马凌

  我从小就有三个坚定的愿望:看展。看展。看展。这里的展览,全名应当叫“艺术展”,举凡画展、雕塑展、文物展、书法篆刻展、工艺美术展、设计展、装置展、沉浸光影展和3D打印展等,对我来说都行,我不挑剔。

  读汪家明老师的《美术给予我的》深有同感,生在一个艺术匮乏的年代,小时候我连一本连环画都要珍惜着看,后来跻身“看展突击队”就格外顺理成章。而在长江以南乃至全国,还有哪里比上海举办的艺术展览更多、更让人应接不暇?看2023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全市博物馆共设基本陈列396个,另有临时展览433场,数字展览293场,其中艺术展览的浓度一定不低。身在上海,你逛逛梧桐区,说不定路过的门里就藏着一个展览;你在老工业区散步,旧厂房可能已经改造成了时髦的艺术园区;你在书店里站站,某个区域赫然成了艺术空间;就连在看似平常的购物中心买东西,一个弯转错了,也有可能踏进一个光影大展。

  逛展回来后,我经常揉着酸痛的关节自问:展览有什么好?答案如下:展览是精巧的citywalk(城市漫步),是迷你的生活典礼,是视觉的一场飨宴,是注意力的一次神游,是在空间中认识时间,是与文明的一场约会……外子在旁边提示:“说人话。”好吧,那就是:公共展览不收费,即便是收费的特展,其价格也远比许多其他消费便宜。而一个好展览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益处,几乎与读一本好书相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在《艺术与文明》三部曲中一再强调,书籍与艺术一起构成文明的两根支柱,“博雅”本身就是“文”与“艺”的综合。艺术展览融汇了文字说明、实物和图像,让文明变得可观、可感、可居、可游、可传播,善莫大焉。

  近年来,大众的看展风格约略有三种:简朴的是九宫格式看展,为微信朋友圈度身定造,无论展览是否成功,凑出九张图就是成功;稍微复杂一点的是资讯式看展,为小红书量体裁衣,除了一组图还需加一段攻略式文字;最扰人的是主播式看展,自恋并且以展览为背景自恋,被多个展览场馆明令禁止也算大快人心。以上诸类方式都可以归入“打卡式看展”名下,盖章、拍照、发图、买文创产品,是当代的“到此一游”。我想,恺撒曾说“我来、我见、我胜”,那是因为他活在科技不昌明的时代,塞给他一个智能手机,恐怕他要把金句改成“我来、我拍、我胜”。智能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的外挂器官,用来沟通、记录和储存。将展览中自己遇到的精华拍照留图,虽不能保留原作灵韵,好歹不算宝山空回。对于展览场地中挡在我前面全神贯注地拍照的男女老少,我满是同情之理解,无他,我自己也拍照。而对于那些把一幅画网格式拍一遍的先生女士,我虽等得焦躁,却从心底里认可:这才专业!

  杰出的艺术品本来与大众相距甚远,比如大收藏家王季迁在1942年至1944年间的两册《题画杂录》中,采用“在某某处与某某观某某画”的“过眼录”写法,因此把去何处看了何画记录得清清楚楚。算下来,他提到恩师吴湖帆的梅景书屋12次,提到孙伯渊的石湖草堂19次,提到庞元济的虚斋17次,还去过张伯驹家9次、王个簃家7次。显然,这依然是我们在《西园雅集》类画作中所看到的文人小圈子观画的余韵。后来博物馆体制的普及、图像复制技术的便利和互联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艺术作品的观看条件。法国艺术史学家达尼埃尔·阿拉斯在助教时代买了一台奥林巴斯照相机,从此实现“图像自由”,可以将博物馆的藏品“细截”回家细细研究,乐此不疲。他所提倡的以细节为研究对象、以近距离观看为研究条件的艺术史,只有在“拍照截图”这个意义上才可以理解。2023年,我看过的艺术展览不下20场,从“细截”出发研究“细节”,也有不少有趣的发现。

  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合作的文艺复兴大展中,米西诺作品《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前总是聚集着许多观众,这幅只有46厘米×36.5厘米的木板油画,以其精致的画面、精妙的透视法和“欺骗眼睛”的招数让观众惊叹不已。留心观察画面,画中的写字桌侧面钉着一张打开的纸条,这是传统上安排画家签名的地方。但是当你不顾一切地把眼睛凑过去,甚至把你高价买来的博物馆望远镜调了又调,那张纸条上也只会出现模糊的三四行墨迹。拍照回家放大了看才会懂得,这完全是一封“假信”,也完全不是“签名”。事实上,画家米西诺用这张纸条制造了一个视觉陷阱,是与观众开的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上海东一美术馆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合作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大展中,布面蛋彩画《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是尺幅最大的一件,尺寸是207厘米×148厘米,也是聚集了大量观众的一件。其实在艺术史学界,画中这位女性形象到底是谁素有争议。我坚信画中人乃代表了“速度与轻盈”的女战士卡米拉,因为一般画册中画面下端总是印制得不够清晰,但在现场细读和拍照可以看到重要细节:沉重的半人马压塌了脚下的土地,蹄子附近出现一条深沟,而女战士虽然持戟背盾,却轻盈地站在那里,脚下的土地并无异样。这种对照一定有画家的用意,“轻盈”正符合史诗与传说中卡米拉的主要特征。

  正在进行的浦东美术馆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合作的大展“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豪奢地一气展出了6幅卡拉瓦乔原作,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他的早期作品《捧果篮的男孩》。当时刚刚来到罗马的卡拉瓦乔为衣食计,给样式主义画家朱塞佩·切萨里当助手,且只能画一幅画中不太重要的部分,比如花卉和水果等静物。也许是塞翁失马,卡拉瓦乔的静物画造诣因此突飞猛进,时至今日,他的《水果篮》已经成为每一本经典静物画作品选中不可或缺之作,而《捧果篮的男孩》就像是抱起了《水果篮》中的水果篮。更有意思的是,这篮水果经常“穿越”,在卡拉瓦乔的画中频繁露面、串联细节,当如荷兰静物画里的花卉与水果,有“万物虚空”的生命易逝感。我在电脑上将水果篮里叶子上的蛀洞放大再放大,想起卡拉瓦乔的好勇斗狠又才华横溢的悲剧一生,好像突然就更懂他了。

  展览是别人的,感受和手机里的记录是自己的,当个艺术展的“图匪”,并能在细观和探究中找到乐趣,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马凌)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