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屏大屏能否“破壁”融合传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小屏大屏能否“破壁”融合传播?

来源:解放日报2024-01-17 09:05

  作者:钟菡 张熠

  日前,电视剧《繁花》在上海影城放映结局,举行收官典礼,大银幕更呈现出该剧用电影手法拍摄的质感,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此前网剧《平原上的摩西》也曾在艺术影院举办过放映活动。

  相比电视剧,将短视频搬上大银幕就没那么顺利。最近,利用快手短视频剪辑成的竖屏电影《烟火人间》上映,有人觉得它反映出短视频时代的创作特点,也有人觉得这些短视频并不适合影院,“别说从大银幕上看,电脑上看都不合适。”

  小屏与大屏之间是否存在不可破的“次元壁”,未来能否融合发展?

  电影院追剧不现实

  “《繁花》有那么多细节,在影院看应该更震撼。”《繁花》收官后热度不减,不少观众觉得该片置景、服装、灯光质感堪比电影,适合通过大屏欣赏和传播。此前,不少网剧都曾在影院试水放映交流活动,比如网剧《三体》曾在北京的一家杜比影院放映了大结局,并举办线下交流活动,有观众称赞“大银幕上看‘古筝行动’更爽”。网剧《平原上的摩西》曾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放映,6集内容从12时放到19时43分,中间有半小时休息时间。

  在不少观众看来,如今电影和电视剧的边界除了时长,在其他方面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狂飙》《漫长的季节》《繁花》等不少精品剧集都有很强的电影感。不过,像电影不等于就是电影。“《繁花》的电影感主要体现在布光和视觉效果上,其结构还是电视剧,”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来,《繁花》原著体量已经决定它难以改编成电影,更适合电视剧呈现。“电视剧借鉴电影手法一点都不新鲜,比如《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等剧都用了很多电影的构图。随着数字拍摄技术普遍提升,在影院放映电视剧,技术上不是问题,但要解决的是艺术问题。”他介绍,电影、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电影注重动作场面、叙事集中,通常不超过10个主要人物,电视剧体量大,人物、支线众多,依靠演员对白推动剧情发展,以中近景、正反打的视觉语言为主。

  设想一部以电视剧方式拍摄的电影出现在影院里,观众可能会觉得絮絮叨叨、镜头单调。由于电影、电视剧编剧结构不同,很难直接将几十集的电视剧剪辑成两小时的电影。影迷蒙克不想在影院追剧,他认为,如果在影院看完一集45分钟的《繁花》,每场放2集,需要看15场,过于耗时耗力。对于在大银幕上看电视剧,“80后”林双也表示“不花这冤枉钱”,各大视频App的会员费已不算便宜,所以没有太大必要为了相同的内容重新买电影票,“除非电影版本有全新的剧情线或内容。”

  “作品要表达什么,该采取何种艺术形式,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作者应该事先就想清楚。在影院做电视剧放映活动只能是偶尔为之的个案,不能成为普遍现象。”对这类边界模糊的作品,石川对其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如果觉得在影院放映才能保留最完整的信息,就应该拍成电影,用一种表达手法同时适应影院、电视、手机的平台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受众群体也是不同的。”

  如今,不少剧集IP都采取原班人马重新拍摄电影版的方式来弥补遗憾。前天,《家有儿女》宣布将原班人马拍摄电影版,距离剧版播出已经过去20年。石川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还流行过影视剧套拍,一个IP、一套人马同时拍电影、电视剧两个版本,但鲜有成功案例。当时有不少评论认为,“一鸡两吃”相比在大小屏交相辉映,更多是造成“双胞胎”打架,败坏观众胃口。如今已经少有这样的拍摄方式。

  短视频向大屏找“电影感”

  尽管鲜有将剧集剪辑成电影的案例,但已有人成功将短视频“拼”成电影。竖屏纪录片《烟火人间》1月13日登陆大银幕,影片创作过程历时一年,从快手平台5万多条素材中挑选出800多段普通人创作的影像,以衣、食、住、行、家五个篇章串联成一部81分钟的电影,有509位“共同主演”。导演孙虹介绍,从手机到大银幕,除了补足竖屏到横屏的画面缺失信息,主创进行了声音、音乐、影像画质提升、调色等电影后期的技术处理,使之达到影院放映标准。

  网络流传着电视剧、电影、短视频之间的鄙视链,正如观众形容,《烟火人间》是用“鄙视链底端的短视频挑战顶端的纪录片”。在孙虹看来,竖屏并不是影片创作团队的主动选择,而是技术时代下的被动选择。相比票房,她更看重有多少人经历了一场从手机到银幕的全新尝试和体验,这也关系着电影能否起到“破壁”的学术意义,“把短视频变成电影,是想让这些属于老百姓、属于劳动者的影像被人们记住。”

  石川认为,所谓“鄙视链”其实是观众对不同艺术形态工业化程度的直观感受,在几种形态里,电影是有100多年历史的高成熟度工业,投入也是最大的,电视剧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短视频则是近十年的事情。他认为,短视频走向电影院,就像几年前的综艺大电影一样,都是时代热潮的产物。在他看来,小屏和大屏之间并不存在传播上的壁垒,如果不是《阿凡达》这种以视觉奇观为特点的电影,大都可以在小屏上观看,小屏内容也不妨碍以电影剪辑的形式登上银幕。当下国外出现新的“屏幕研究”(Screen Studies)领域,不再按照传统电影、电视、手机的媒体分类,而是用“屏幕”将这些不同内容涵盖在一块,让研究视野更为开阔。(钟菡 张熠)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