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都市与乡野的双重间奏——评格非新作《登春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都市与乡野的双重间奏——评格非新作《登春台》

来源:文汇报2024-01-17 09:04

  作者:俞耕耘

  格非新作《登春台》延续了《月落荒寺》都市书写的抒情诗性,又呈现繁复的城乡现实交互联动。故事以春台路67号——神州联合科技公司——为空间交集,辐射了从公司员工、司机到两任董事长的人生图景,在40余年的轴线里,借原生家庭、夫妻关系,探讨如何理解他人、与己和解等诸多命题。作家以诗性智慧运思哲学观照的潜藏能量,捕获无数惶惑与开解的时刻。人物共同遭遇着现代性的生存疑难:时间与存在的本源,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生而被抛与自救,何以去蔽,达到生命澄明之境。这些存在主义关切的宏大问题,都在寻常微末的琐事里被反复叩问。

  在命运兜转间,作家经营着故事流向。沈辛夷的父母婚姻,建立在欺瞒之上。格非设计了双重悲剧,皆是自酿苦酒。父亲隐瞒病史理亏,注定入赘,隐忍软弱。母亲对英俊的父亲一见倾心,不顾外婆反对,有苦难言,空生怨恨。沈辛夷充当家庭内耗的牺牲,为了给弟弟还债,委身于隐形富豪的情欲之网。陈克明只因女人名字叫“静熹”,就联想她文静淑美,是命定的妻子,婚后发现她实为悍妇。蒋承泽与周振遐这对挚友,由于旅行遭遇台风,客轮在茯西村停靠。多年后,他们招聘了生于茯西村的姚芩,这个女人先后照料二人生活,揭示出情感关系的多种可能性。

  小说线索千头万绪,人物无分主配,每人皆“从头说起”,反倒显出众生相与人世间。“将一件平常之事极力渲染为神奇命运的微妙暗示”,也是格非的创作逻辑。万物互联,因缘际遇,事件圆融相通。神州科技公司实质隐喻技术理性对私人生活的系统性介入和控制。都市生存变得同质,失重且无根。故事通往逃离和挣脱主题:沈辛夷想把家里繁杂事挡在生活之外;周振遐常有出尘隐逸之念,“重新融入自然的心灵平静”。屏蔽他者,背对世界成为一种强烈欲求。

  人物都有各自焦虑与隐痛,无论早逝离异,还是被辗转寄养,都造成疏离障碍。沈辛夷和周振遐对母亲皆有怨念,二人都对外部声音,怀有普鲁斯特式的神经过敏。从心理小说维度看,作家浓厚的精神分析兴趣可见一斑。如童年依恋情结被打断,少女恋父之寄托,创伤经验的压抑转移。精神症候往往投射社会关切,超出了个体命运的偶发性。留守儿童的精神荒原,外出务工造成乡村空心,以及溺爱与缺爱导致情感失衡。如何阐释人生,就变成小说应有之义。朱老师、父亲和桑钦,对沈辛夷有隐在的共通——即作为启蒙者。他们无一例外,不是离开就是故去。格非写了几次告别,却不辞而别,没有仪式。

  桑钦与辛夷是不对等的征服与诱引。格非写出混沌的边缘情感,我称为“恋情的疑似物”,它建立在恩、利、身欲的综合幻觉上。沈辛夷是自然的滑落,自由的被迫。表面看,桑钦与她的情感并无强求,实质却以身份、阅历落差、慷慨借款的施恩,压倒了辛夷的残存体面,她只剩羞惭。男人戴着面具,才能说些真诚的话,如同睡觉也不卸妆的女人,没有素颜。肉身可坦诚相见,精神却无法赤裸,悲哀莫过于此。不明不白,无以名状,周振遐与姚芩的感情亦是如此。犹疑的距离决定故事的魅惑。

  小说尤为关心身份意识和圈层背后的价值认知。桑钦是流动不居的浪荡者,有“游世”姿态,甚至没人知其真名,俨然是庄子无名、无功的符号。周振遐与之呼应,是世界的观察者、局外人。他常有出神状态,以外位的超越姿态沉思生死富贵。“人的生命,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财富积累又赶不上身体溃败的速度。梦境则为“此在”与“故我”提供桥接:童年做过的梦醒在另外时空,出梦无异于转世,虚空被填补了意义。

  优秀作家善于在创作中思辨,好的故事大多通向哲学。父亲在寂照寺谈及“提婆达多”——始终会妨害你的那个人。这个情节暗示了小说之眼:母亲认为姑妈造成其不幸,辛夷以为母亲妨碍自己,周振遐觉得那些邻居是他的病根。事实上,妨害也是导引,它影响人生路径。朱老师坚称现实严峻,拒绝浪漫,应担负并理解不幸。在我看来,这才是现实主义的要义:始终要对所经历之事,充满确证与赋值,没有说辞开脱,唯有自救。

  乡下人到生意人的身份转变带来意识裂变,也造就空间地理的流动重塑。无论是辛夷成长的笤溪村,还是陈克明追述小羊坊村,从冀北到江南,都在时代变局里找寻机遇:旅游民宿、果园养殖、代加工厂,人物经历运势的此消彼长。曾经的破落户、二流子发了家,阔了起来,脑袋不活络的人,眼红心气。苕溪,本是山野之寄寓,胡仔归隐有诗话,米芾在此写诗帖。故事里的苕溪,已成为被消费主义改造的景观。江南腹地的清逸静气,被村人逐利之欲覆盖,一切皆可化为商品服务,都市附庸之物。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执于欲望浮华,与人物重返自然的归心,恰为反讽。

  从结构布局看,小说很像《儒林外史》的连环钩锁,穿引承接,以周振遐为楔引与尾章,形成故事回环。四个章节间,叙事完成传递交替,人物各自描述早年生活史,会有“成长小说套装”的阅读体验。我谓之以“来处与归路”为主题的四重奏。它以人物为章,如列传并置,打破单一主角的叙述中心,形成多声部变奏、对话与和声。历时性的线性故事,被共时性的并置叙述取代。序章奠定了主题、动机与调性。作家就像《十日谈》里的故事主持,自然统摄了诸多人物。

  《登春台》承载格非对人生况味,生活境遇的深沉涵咏。小说的哲学层、意蕴层远远超逸了故事层。正如中国古典舞强调“身韵”二字,作家重视意生境外的蕴藉。抒情风致,田野乡间,废窑花院,古寺深宅,大有梭罗、爱默生自然文学的质感肌理。其用散文笔法写故事,并不依赖戏剧性事件,而是有“过生活”的纪实节奏。这种匀速的原样主义,给小说带来切己体感。甚至,作家写出了某种故事类型学:无数小镇青年在都市与乡村两个世界,拧巴断裂。早年记忆总是闯入当下生活,无法告别,也无力转身。这正是对时间性本身的思索,人物总是过往经验的持存绵延。

  (作者为书评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