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话剧《老酒馆》:跨界改编的典范之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话剧《老酒馆》:跨界改编的典范之作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1-25 10:42

  作者:赵建新

  人们经常把小说比作“渐变”的艺术,而把戏剧比作“激变”的艺术,这是因为戏剧的特性要求舞台时空须高度浓缩,创作者要努力把接近故事高潮的危急时刻搬上舞台,以此重构故事、塑造人物。从电视剧到同名话剧,《老酒馆》的改编无疑也要经历这样一番试练。可喜的是,从“渐变”的艺术到“激变”的艺术,《老酒馆》完成了一次戏剧跨界改编的华丽转身。笔者总结其成功之处,归纳有三:一是老戏不老;二是大事不大;三是闲笔不闲。

  先说“老戏不老”。说话剧《老酒馆》是“老戏”,并非指此剧的题材陈旧过时,而是说它坚定秉持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风格和样式。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发展,科技赋能舞台的趋势愈发明显,颠覆和解构传统现实主义的演剧样式也大行其道,这对探索和丰富现代戏剧舞台当然是有必要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很多非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中,舞台形式的“炫”和“酷”难掩其价值观的倒错和美学精神的贫瘠,严肃的戏剧创作往往流于现代舞台技术的炫耀。任何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都不会过时,它们总是按照各自特有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解释世界。现实主义以展现生活的当下性和创作主体的客观性为特点,无数文学艺术大师用这种创作方法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话剧《老酒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舞台上展现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大连街山东老酒馆长达14年的风云变化,在历史跨度上泼墨写意,在细节描摹上工笔刻画,塑造了陈怀海、谷三妹和小棉袄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此剧在文本上虽然采取了“无场次”的结构,以主人公陈怀海的回忆串联起10多年间出现在老酒馆中的各色人等,在时空处理上显得自由灵动,表面上看具有浓重的写意味道,但一旦具体到每一个场次、场面和细节中,却又是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在舞台呈现上,观众久违的大转台把老酒馆的中心场景和酒窖、内室、酒馆外街道等环境融为一体,景随台变、自然流畅。正如该剧导演廖向红所言,“主创团队遵循‘再现’的美学原则,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连老街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老酒馆景物,来呈现关东的地域特征、风情、风貌”。从表演上看,以李铎为代表的演员们把仁义坚韧的陈怀海、侠义直爽的谷三妹、宁为玉碎的方先生、愚忠冥顽的那正红等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呈现出豪放、包容和豁达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象,舒展出一幅厚重绵长、大气恢宏的历史画卷。话剧《老酒馆》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下戏剧舞台上的一次精彩实践,它用老方法创作出了新形象,让现实主义更显历久弥新。

  再说“大事不大”。所谓“大事”,首先是指该剧14年的时间跨度都浓缩到“抗日救国”这一历史叙述中,势必要凸显这一大背景、大历史。抗战是大事,但剧中正面抗战和对敌斗争的场面几乎无涉及;来老酒馆的各色人等,很多都死在了日本人枪口下,如老北风、马旅长和小棉袄等,但明场中正面牺牲的只有方先生一个。剧作家黄维若深谙吸引观众的不是外部事件的刺激,而是事件导致的人物关系之变化这一剧作法的不二法门,把那些看起来惊心动魄的戏剧事件都放到了暗场,强化事件对人物刺激的强烈度。例如,谷三妹炸掉日军仓库这一重大事件,仅用声效和火光在背景适当予以烘托爆炸事件之后回到老酒馆的谷三妹,如何在陈怀海的帮助下躲过日军的搜捕,从而引发两人情感发展才是观众关心的重点。话剧《老酒馆》在文本上用“无场次”的结构把数十个精彩的戏剧场面和瞬间无缝连接,在演出中通过转台切割成不同的表演区域,通过旋转不同角度完成全剧“酒馆内外”整体与局部空间构筑,同时通过舞台旋转创造时间的流逝感,形成陈怀海主观视角中的“老酒馆”意象空间。

  第三是“闲笔不闲”。“闲笔”是就戏剧作品中次要人物或辅助人物的创作而言,一般创作者对他们着墨不多,多采取点缀式的“速写”法,而非浓彩重墨、刻意渲染。一部成功作品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闲笔式”的人物烘托和支撑起来的。话剧《老酒馆》之所以能获得观众的认可,除了成功塑造了陈怀海这个主人公,更重要的是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次要人物也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赵建新)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