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激荡的热情应和起伏的人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以激荡的热情应和起伏的人生

来源:海南日报2024-01-29 09:30

  作者:姜 琪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是由青年作家陈非所编纂书写的人物传记。吴天明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这位带着黄土高原气息的导演,拍摄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标杆人物。作者陈非着眼于吴天明的导演身份,整理汇集了吴天明生前所有文章,从吴天明幼年时期说起,讲述了其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的人生历程,以及导演对于自身作品所阐发的艺术理念。

以激荡的热情应和起伏的人生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 作者:陈非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时间:2023年12月

  传记上部着重讲述吴天明的人生经历。从年少时期为苏联导演杜甫仁科的《海之歌》所打动,到1960年凭借着《海之歌》中长达两页内心独白的台词,如愿被西影演员训练班录取;从第一部导演作品《亲缘》的失败,到《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得国际奖项,吴天明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航标。其后,吴天明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导演的《人生》获得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复又推出现实主义力作《老井》……直至大师绝唱《百鸟朝凤》。

  吴天明的电影是他心灵的写照。传记下部汇编了吴天明的讲课录音、日记等,以创作谈等形式呈现了吴天明的创作理念,本书在最后还另附有两篇访谈、《吴天明艺术简历》以及《他们眼中的吴天明》。

  在书中,我们能够读到吴天明导演颇为生动的一面。他天性率真、为人真挚,面对逆境坦然而勇敢,以其独有的生命热情,追寻自己深爱的事业。吴天明曾经失去过拍片的机会,在那段时间里,他将女儿吴妍妍的生日录像当成电影来拍。1994年,历经五年海外蹉跎之后,吴天明归国,执导了《变脸》《黑脸》等影视作品。在这期间他曾被诊断为气管炎和右肺感染,仍然抱病坚守拍戏,埋头苦干四年,终于在影坛重新崛起。

  吴天明凭借着一颗赤子之心,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被视为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吴天明曾致力将陈凯歌的《孩子王》推到戛纳,然而在首届中国电影展上,《孩子王》的放映布告因不符合会议程序被撕下。彼时已经是西影厂厂长的吴天明,趁着就餐时间,将一张用英文书写的《孩子王》放映布告托举到一位位外宾面前,为《孩子王》争得宣传放映的权利。张艺谋亦称:“天明为人正直坦荡,天下难得。是他帮了我一生的事业。没有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红高粱》!”

  对于电影的拍摄,吴天明从来不乏独到的见解。在吴天明看来,影片的主题必须在故事之后,同时应当是复合的多重意识的统一。因此,在电影《人生》的拍摄中,吴天明不讲大道理,而是将镜头尽量保持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不用闪回、少用近景,以留白表达潜在的倾向,并用大量的抒情感染观众。同时,吴天明注意到了高加林、刘巧珍等角色身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力求演员真实细腻的表演,给予观众更多的感情、情绪上的冲击力。在情节的有机发展中,吴天明又着意向观众真实地展现西北的风俗人情。最终,电影《人生》成为了一部引起社会热切反思和讨论的现实主义佳作。

  用镜头真实地直面现实与人生的艺术理念一直为吴天明导演所坚持。“真实是基础,是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阶梯。”在吴天明看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因此,他的电影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本真的生活体验,描摹个体的细腻情感,也彰显了对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一个镜头,两个镜头,色彩啊,构图啊,运动啊,节奏啊,全都是手段,背后深一层的东西是什么?是人生,是命运……”

  吴天明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必然存在着落差和抗争。他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呼唤着崇高品质和理想人性的复归,希望用电影唤醒人们的信仰:“纯真是不应该被嘲弄的,就像崇高不应该被嘲弄。如果没有了崇高,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像被剔掉了骨头的肉一样,提不起来。”

  读罢此书,更能理解“你永远不能忘记,你是一个电影导演,是一名文化工作者”这句朴素话语背后的重量。无论在何种境地,吴天明导演始终没有放弃用光影描摹人生百态,用镜头歌颂人性的光彩与崇高,并以激荡的热情来应和自己奔涌起伏的一生。(姜琪)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