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姜 琪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是由青年作家陈非所编纂书写的人物传记。吴天明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这位带着黄土高原气息的导演,拍摄了多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标杆人物。作者陈非着眼于吴天明的导演身份,整理汇集了吴天明生前所有文章,从吴天明幼年时期说起,讲述了其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的人生历程,以及导演对于自身作品所阐发的艺术理念。
《从黄土高坡到电影圣殿:吴天明电影札记》 作者:陈非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时间:2023年12月
传记上部着重讲述吴天明的人生经历。从年少时期为苏联导演杜甫仁科的《海之歌》所打动,到1960年凭借着《海之歌》中长达两页内心独白的台词,如愿被西影演员训练班录取;从第一部导演作品《亲缘》的失败,到《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得国际奖项,吴天明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航标。其后,吴天明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导演的《人生》获得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复又推出现实主义力作《老井》……直至大师绝唱《百鸟朝凤》。
吴天明的电影是他心灵的写照。传记下部汇编了吴天明的讲课录音、日记等,以创作谈等形式呈现了吴天明的创作理念,本书在最后还另附有两篇访谈、《吴天明艺术简历》以及《他们眼中的吴天明》。
在书中,我们能够读到吴天明导演颇为生动的一面。他天性率真、为人真挚,面对逆境坦然而勇敢,以其独有的生命热情,追寻自己深爱的事业。吴天明曾经失去过拍片的机会,在那段时间里,他将女儿吴妍妍的生日录像当成电影来拍。1994年,历经五年海外蹉跎之后,吴天明归国,执导了《变脸》《黑脸》等影视作品。在这期间他曾被诊断为气管炎和右肺感染,仍然抱病坚守拍戏,埋头苦干四年,终于在影坛重新崛起。
吴天明凭借着一颗赤子之心,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被视为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吴天明曾致力将陈凯歌的《孩子王》推到戛纳,然而在首届中国电影展上,《孩子王》的放映布告因不符合会议程序被撕下。彼时已经是西影厂厂长的吴天明,趁着就餐时间,将一张用英文书写的《孩子王》放映布告托举到一位位外宾面前,为《孩子王》争得宣传放映的权利。张艺谋亦称:“天明为人正直坦荡,天下难得。是他帮了我一生的事业。没有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红高粱》!”
对于电影的拍摄,吴天明从来不乏独到的见解。在吴天明看来,影片的主题必须在故事之后,同时应当是复合的多重意识的统一。因此,在电影《人生》的拍摄中,吴天明不讲大道理,而是将镜头尽量保持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不用闪回、少用近景,以留白表达潜在的倾向,并用大量的抒情感染观众。同时,吴天明注意到了高加林、刘巧珍等角色身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力求演员真实细腻的表演,给予观众更多的感情、情绪上的冲击力。在情节的有机发展中,吴天明又着意向观众真实地展现西北的风俗人情。最终,电影《人生》成为了一部引起社会热切反思和讨论的现实主义佳作。
用镜头真实地直面现实与人生的艺术理念一直为吴天明导演所坚持。“真实是基础,是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阶梯。”在吴天明看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因此,他的电影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本真的生活体验,描摹个体的细腻情感,也彰显了对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一个镜头,两个镜头,色彩啊,构图啊,运动啊,节奏啊,全都是手段,背后深一层的东西是什么?是人生,是命运……”
吴天明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必然存在着落差和抗争。他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呼唤着崇高品质和理想人性的复归,希望用电影唤醒人们的信仰:“纯真是不应该被嘲弄的,就像崇高不应该被嘲弄。如果没有了崇高,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像被剔掉了骨头的肉一样,提不起来。”
读罢此书,更能理解“你永远不能忘记,你是一个电影导演,是一名文化工作者”这句朴素话语背后的重量。无论在何种境地,吴天明导演始终没有放弃用光影描摹人生百态,用镜头歌颂人性的光彩与崇高,并以激荡的热情来应和自己奔涌起伏的一生。(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