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民间艺术里的春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2-01 10:05

  作者:殷 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中国古人以谷子一熟为一“年”,谷物的播种与收获周期也成为人们生活的节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岁末,又逢冬去春来,在欢庆丰收年成的同时,也迎来新一轮播种和收获。人们为此敬天祭祖、祈福纳祥、宴饮游娱、辞旧迎新,形成一系列隆重喜庆的民俗活动。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女十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藏)

江苏无锡惠山泥塑《新春乐》龚 琦(中国美术馆藏)

  中华民族的春节不只是节日的狂欢,还包含祭祖、守岁、祈福、团聚等仪式活动及其内涵,从而不断建构每一个个体与逝去的祖先、过去的历史、广阔的自然、无尽流动的时间以及亲人、友朋的联系,不断憧憬和充盈现实生活的愿景和希望,不断表达和实现关于善与美的追求。这一切既是精神的、实践的,也往往是有形可感的,通过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在审美中得到进一步凝聚和升华。

  正如春节的传统里,从小年起,人们就开始“忙年”的种种准备,洒扫除尘,采办年货,发面蒸馍,张贴年画、春联、“福”字、窗花等。天津俗话说,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人要顶毡帽。春节是喜庆,是更新,是对美的追求。到农历新年来临,人们摆“清供”,逛庙会,行花街,耍社火,舞狮舞龙,观灯彩,在生动鲜明的形态、沉浸式的体验中,表达情感,寄托愿望,感受喜庆欢愉,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看,春节既是民俗的,也是艺术的、审美的,并且春节之艺术,是民间、大众、民族集体关于美的创造与体验,它是所有人亲身参与的过程。

  如果对丰富多彩的春节民艺加以划分,大致包括祈福纳祥的艺术、家居装饰的艺术、宴饮交流的艺术和游艺欢娱的艺术,涉及春节文化仪式与意义的艺术化呈现、装饰审美以及游艺体验,也往往相互交织,在表达春节辞旧迎新、趋吉迎祥的意义的同时,装饰空间、装点氛围。

  首先,传统春节里,家家户户张贴门神、年画、“福”字、窗花、门笺、对联等,正是“千门万户瞳瞳日”,喜庆热烈。陕北信天游唱,春节走门串户,“一看窗子二看帘子”。门上的春联、窗上的窗花透着一户人家的精气神。还有门神、年画、“福”字、门笺等,色彩基调大都红红火火,配色往往华丽强烈,形象图案都是老百姓最熟悉的,鲜明甚至夸张,往往有看头、有讲头,文字有力,画中有戏,让人百看不腻。吉瑞的文字、酣畅的书法、威严的神像以及关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家欢乐、福寿康宁等理想生活的图景,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寄托,也成为善与美的社会教化和精神激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民间画作、剪纸不仅在创作中讲究“知人、知物、知时”,表达群众的爱好和追求,还满足了传统家居环境装饰的需要。譬如门神有房宅大门的门神、屋门的门神以及街道街门的门神;年画有门户上的门画、灶台墙壁的灶画、居室墙上的四条屏以及炕围、桌围、窗顶的炕画、桌画、窗画、喜幅等;“福”字也有大门上的“福”字以及水缸、柜子和牛棚马厩门上的“福”字;玲珑剔透的剪纸不仅有窗花,还有顶棚花、灯笼花、供品花等……装饰无所不及,把日子装扮得花团锦簇。

  除了这些用以张贴的艺术与装饰,传统春节里的家居装饰艺术还有“岁朝清供”,就是在室内案头放置供观赏的物品摆设,包括时令水果、花卉盆景、古玩奇石等。所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是年”,或如文学家汪曾祺所述,即使牡丹梅花不易得,养一盆青蒜代替水仙,也要有一点颜色。不论富丽典雅或质朴清新,春节的装饰都是喜庆的、悦目的、充满希望的。

花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藏)

河北三河剪纸《小鸟莲花》赵景安(中国美术馆藏)

  在饮食上,祭祖、贺岁、年夜饭、吃年例等,比平日丰盛的美食,既是对饮食本身的丰富体验,也包含富足美好的寓意,而且往往由食物的形、味之美上升到精神情感之美。比如腊八,集五谷杂粮煮粥食粥并向邻居亲友送粥赠粥于一体,这种惜物爱物并馈赠分享的习俗,超越了一粥一饭的饮食滋味,进入一种文化心灵上的仪式体验。又如山东胶东地区,传统春节自小年起,家家户户开始蒸大枣饽饽、烙喜饼、做寿桃,制作种种寓意吉祥、造型生动的面花,既是节日饮食的一部分,也用作赠礼和供奉,从饮食之美到情感交流,成为一种精神的共鸣。艺术家张仃曾回忆:“记得儿时在家乡过旧历年……当时我最满意的差使,是母亲给调一个胭脂棉花碟,用根筷子,沾着胭脂,向新出笼的馒头上,一个个打红点”,一个个圆圆的红点,点染出新年的气氛,如果无它,“就似乎秃秃荒荒,缺少些什么,不像过年的样子”。这“一点之美”便是生活的一种美的境界。

  春节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游艺欢庆活动。俗话说“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社火”,高台高跷、舞狮舞龙、鼓乐秧歌等民间艺术在社火、花会中汇集,城乡群众自发的表演惟妙惟肖,观看互动的人潮如山似海,欢快的鼓乐激越昂扬,演艺的妆容或面具往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共同组成热闹的节日庆典。此外,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在广大城镇和乡村,商铺与人家往往挂起红红的大灯笼。“灯笼高,灯笼低,灯笼底下秧歌起”,在陕北的乡村,正月十五夜转黄河九曲灯阵;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的篝火歌舞红红火火……灯火与歌舞交织,表达着中华民族真挚素朴的情感。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农耕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春节仪式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依旧隆重盛大,春节的艺术与审美在传承中创新,也依然热烈深沉。如今,千里万里回家过年,春节春运成为一种文化物候;新春的文创和服饰等“国潮”涌动,中国红、吉祥纹、生肖像成为潮流的要素;传统的年节礼俗、歌舞游艺也在破圈突围,成为“国风”特色,在新的代际人群中产生新的共鸣。

  山川远阔,人间星河。春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潜的文化矿脉,积淀传承着生命生活的力量和追求。民间艺术里的春节穿越历史,超越物质,在对美好、善良、幸福的追求中,展现着生活的理想与意义。

  (作者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世界》:小人物写就的谍战传奇

  • 张慧瑜 陈昱坤:泛娱乐化 走出恶性循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