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故乡慢慢明亮》:“下沉”的故乡书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故乡慢慢明亮》:“下沉”的故乡书写

来源:文学报2024-02-09 06:34

  作者:丛治辰

  故乡南太行乡村堪称杨献平最重要的写作资源。2014年出版的《生死故乡》就集中表达了他深情回望故乡而生发的诸多反思,其中所呈现的厚重、结实而意蕴深远的抒情力量,令人印象深刻。时隔多年,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再次向南太行乡村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致敬,文集先以四篇散文拉开回忆的序幕,而后对故乡的方言、风物、时序进行百科全书式的书写,再以无常的笔触勾勒出故乡人物的命运,最后通过一次返乡之旅,将故乡从回忆拉进现实,更生纷纭的感慨。无论古典文章还是现代散文,以故乡为题的创作蔚为大观,能够像杨献平这样深沉、深邃与深远者却凤毛麟角。《故乡慢慢明亮》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我以为与其“下沉”的写作姿态有关。

  我所谓“下沉”,首先是下沉到民间,下沉到最平凡,甚至最基层的人们中去。杨献平以工笔画般的耐心细致描叙南太行山区的自然风貌与农耕文化,但他又绝不孤立地写景状物,在他的笔下,每一寸土地上,每一株植物旁,每一个季节里,总是游走着人的身影。人,才是他最关切的对象。《难以描述的命运》中,大姨一家宿命般的悲剧,当然不能不让人喟叹;而在《乡村青年朱有成》里,杨献平多少暗示了那悲剧的一部分原因——何以一个心怀希望,日子正在越过越好的青年,会突然横遭那样的倾轧?《在民间》里,杨献平对张建囍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激烈情绪,又让我们认识到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复杂的乡间伦理,是怎样纠缠在一起,成为乡村当中难以索解的困局。杨献平始终将自己作为故乡的一分子来书写故乡,因此他观察与讲述的视角不仅是平视的,还是环视的,是身在其中的。在同情与哀怜这土地上的人们时,他也是在同情与哀怜自己,更是在反思与重塑自己。于是,杨献平正是在这样“下沉”到故乡、往事与自我的旅程中,真正获得了“人民性”。

  对于散文而言,语言是根本也是基础,但能把这基础做好的散文家其实也并不多见。《故乡慢慢明亮》在写作技术的层面,却是着意“下沉”到了语言。杨献平对于语言问题有着极为自觉的关注与思考,在这部文集中,占据篇幅最大的,便是《南太行方言释义发微》。那不是杨献平在为读者阐释南太行的方言,实际上是通过文学创作去重新发明南太行的方言。“膈谅”这样的词,在现实生活中想必有极为普遍的应用场景,但杨献平偏偏以生死两隔解词,凸显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亲情联系与无可挽回的愧疚悔恨;而在解释“毁烂”的时候,杨献平又把它放回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去把玩其意义的变化乃至于颠倒,提醒我们语言并非死物,而必须在活生生的具体生活中加以理解,方能激活词的潜能,擦亮词的本来面目。或许也正因为此,杨献平解方言,同样是在具体的人和事里解,语言的背后是人物,是故事,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是千百年来无数个日子累积形成的稳定的农耕文化和地方民俗。

  据此我们或许可以谈谈杨献平“下沉”式散文写作的第三个层面,那就是下沉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当中。杨献平此书的写法本身,就有向古典文学传统致敬的意味。《南太行方言释义发微》这样的篇章,明显有笔记体小说的影子;《那些存在,那些消失》围绕情欲的主题,将乡间琐事汇集于此,亦有同样的笔墨之趣。但杨献平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承袭旧制,而有出色的现代变形,《幼年的河北与山西》尽管也有笔记体痕迹,但是以寡妇的命运贯穿始终,作为暗线,又用老舅这一人物作为明线,双线并行,却似交汇而不交汇,形成一种微妙的同频共振的音乐感来。笔记体小说在传统文类里即面目暧昧,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是严肃文章与厚重史传的剩余,又是戏曲说部之滥觞,杨献平上接这一传统,又得以顺理成章地让他的写作游荡在散文与小说之间,造成一种新颖的文体效果。

  但文字本身或许确乎终是雕虫之技,杨献平的散文与传统真正一脉相承又有所发扬的地方,更在于他笔下那种浓郁的无常的命运感。从“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便对时间和命运,山河与自我,有着极为悲观又能转为豁达的深切感受,这让中国文章有一种悲壮慷慨的气象,足以于一种宏大的悲剧性抒情中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与人生。杨献平散文迷人之处也正在于此。杨献平是在这个层面写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散文,而他选择南太行故乡这一具体的“地方”来传情达意,或许再一次提醒我们:作为有着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古国,那些日渐空旷的故乡,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博物馆。

  (《故乡慢慢明亮》杨献平/著,工人出版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