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老的记忆里有一条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古老的记忆里有一条龙

来源:解放日报2024-02-11 10:32

  作者:李之柔

  “松生万壑吟,矫矫出丛林。壁上风霜老,池中岁月侵。云从何处起,鱼跃本来心。水畔思怀素,传人念是音。”我的这首题为《龙》的五言律诗,写作思路源自唐代李商隐的七律《牡丹》。在诗中,李商隐没有直说牡丹,而是用了八个典故切题,以美女、帅哥作比喻开篇,又用“垂手”“折腰”表现花朵摇曳的姿态,美其色、赞其香后,才归结到自身,“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前人评论:“此篇生气涌出,自首至尾,毫无用事之迹,而又存细腻熨贴。诗至此,纤悉无遗憾矣。”诚不我欺也。龙年到来之际,我翻检出旧作,略做更改,试图借鉴李商隐的手法,致敬前贤。

  《龙》的起句“万壑吟”出自唐代李白诗句:“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矫矫”见于《龙蛇歌》“有龙矫矫”,神龙飞动,卓然不群。“丛林”一词,如今多指树林,在古代则有寺院的含义。家喻户晓的成语“画龙点睛”就和寺院(丛林)相关。有《历代名画记》为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睛,还说“点睛即飞去”。有人认为他在吹嘘,于是他给两条龙点上眼睛,但见雷电大作,两条龙破壁腾空,而没有画眼睛的龙还在寺院墙上。艺术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在于平素的积累。即便如画龙,张僧繇的“点睛”之能肯定也是来自生活和岁月的浸润。都说“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纵然有了云和雨,“成龙”也还要自身付出不懈的努力。宋代《埤雅·释鱼》有云:“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传说黄河鲤鱼越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而没有越过龙门的,额头上就会留下一道疤痕。从来没有随随便便就可以成龙的啊。

  以龙为题的诗作,《吕氏春秋》《新序》《淮南子》等典籍中引述的先秦《龙蛇歌》,或可视作今存最早。有趣的是,尽管每部书中引用的内容有些许差异,却无一不是与蛇并举。难怪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旁征博引,专辟章节考证“龙蛇”,他认为“蛇与龙二名从来就纠缠不清,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图腾”是音译词,闻一多先生的论述也参考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图腾”史,其先民的图腾标志是光阴积累叠加而成的形象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学界专家认可。

  从今存的古代器物中发现,早期龙的图形十分简单,与蛇类似。如明代《画学集成》中“(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之为物,人所罕见,画家每宗是说而作焉”。虽说龙“人所罕见”,但仍可在古代的文字中见到“一鳞半爪”。《三国志》记载“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年;改摩陂为龙陂”;《后汉书》记载“有八黄龙见于泉陵”;《汉书》记载“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史记》记载“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今人已无法判定,这些是美丽的传说,还是某些幸运的古人的确见过龙?前四史或是史家个人性情意志的体现,其他正史中也有对龙的记录,如《南史》中“城濠中龙腾出,焕烂五色,竦跃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旧唐书》中“贞观中,汾州言青龙见,吐物在空中,有光明如火”等内容,是否可以说明它曾来过?

  无论如何,学术上的辩论质疑,有总比没有好。《说文解字》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则是做了细分,“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其实,许多人并不在意龙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真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反正在数千年来,每一代人记忆深处都留下过龙的印迹。有朋友曾问,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属于我们中国的、塑造得最经典也最普及的形象是什么?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龙,当然是龙!从祖龙传说到现在乡村中的龙王庙,又或从一句“龙的传人”中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我写过四组十二生肖诗,最先完成的四首就是《龙》,因为带有“龙”字的典故、嘉言特别多。平时学学李商隐、闻一多等笔走龙蛇,不亦快哉。龙年已至,习惯上我会写一篇和龙有关的诗文,说几句祝福话,祝老人家龙行虎步、龙马精神,祝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所愿皆成,祝年轻人降龙伏虎、生龙活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龙年吉祥”,诗曰:“羲和六辔振吟声,鞭走乾坤日健行。代谢运流春复夏,在天婉婉更纵横。”(李之柔)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