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法国启蒙运动与科学

来源:文汇报2024-02-16 09:11

  作者:李宏图

  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曾经这样说过,从在科学院里为拉瓦锡的试验而欢呼的精英分子,到花12里弗赫乘坐热气球在巴黎雅韦勒磨坊上空旅行半小时的周日闲人,法国人充满热情地追逐着1787年前十年最大的时尚——科学。(《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回顾历史,将科学推广成为时尚,则要归功于18世纪法国那些启蒙思想家。的确,人们在讲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崇尚科学,希冀用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驱散人们的无知、迷信与对宗教的信仰和盲从,并运用科学知识来造福社会,使人获得幸福。

  当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们在用理性的力量探索科学寻求真理时,他们深受牛顿力学的影响。伏尔泰就曾写过《牛顿力学原理》一书,宣传牛顿学说,为牛顿学说辩护。由此出发,他们切断了宗教神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把整个宇宙、自然界及一切生命都看成是受着力学支配的机械体。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反复强调,自然的一切都如机械系统,包括人本身,人的身体就如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它的计秒的齿轮如果停滞不走了,它的计分的齿轮仍能继续转动和走下去。伏尔泰也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秩序、合乎理性的物体,从创世之日起,就一劳永逸地被安排得井然有序。霍尔巴赫在《自然的体系》一书中把整个自然类比为制造产品的工场,通过机械的作用即可产生成品,“让我们不要把只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想象的原因加于自然吧”。

  之前欧洲人总是从上帝的意志与创造中来理解自然,而到了18世纪,自然已经摆脱了与上帝的任何联系,成为一个独立整体。霍尔巴赫这样说过:自然,从它最广泛的意义来讲,就是由不同的物质、不同的配合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运动集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这种超然于神学的自然,不需借助上帝力量的推动来进行运行和演化,也不再像牛顿那样把终极推动力归之于上帝。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自然本身即已包含其运动的动力。霍尔巴赫说道,运动在物质之内是自行产生、自行增长、自行加速,并不需要任何外因的帮助。如果人们问,在物质中,运动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就要回答,那是由它必须无终无始地运动这个同一的道理而来的,因为运动也像物质的广延、重量、形状等等一样,乃是物质的存在、本质及一些原始特性的必然的结果。

  在物体的进化演进过程中,是从无序走向有序,每一种物种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存在的空间,世界或自然也形成了一个因果的联系,成为同一性的系统,具有秩序,蕴含规律。既然自然是有秩序和规律的,那么人们就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18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总之,我们能够认识自然。

  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不仅接受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原理,而且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探讨。伏尔泰出版了《牛顿哲学原理》。狄德罗写过生理学原理的著作。孟德斯鸠的早期沉迷于科学试验,探讨过物理学和生理学问题。作为思想家和音乐家的卢梭对植物学有过系统研究,并采集植物,也和植物学家林奈有过通信,写了《植物学》一书。拉美特利本人是医生。霍尔巴赫更是对很多自然科学领域进行过研究。作为博物学家的布封撰写了《自然史》,并主管了“皇家植物园”。最为典型的则是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拉瓦锡。起先家人希望他学习法律,成为律师,而他则痴迷于自然科学,特别是进行科学实验。后来拉瓦锡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了空气燃烧试验,发展出了现代化学,他自己也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正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根据科学的认识和原理,这些启蒙思想家强调自然的运动、秩序和规律,目的就是要清除迷信与盲从,推动科学大步发展。因为只有在科学的进步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幸福。

  这些启蒙思想家不仅自己热衷于探索科学原理,还以饱满的热情向民众传播推广科学,希冀人们用科学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不再迷信和盲从,而只相信科学真理。例如,拉瓦锡为了证明自己的燃烧理论,特意面向公众进行了公开试验,他首先将一支燃烧的蜡烛放入小瓶,蜡烛很快便熄灭了。然后再将一只小鸟放进一只玻璃瓶,盖上盖子,一会小鸟因为不能呼吸便死了,这便是著名的“拉瓦锡小鸟试验”。1777年创刊的《巴黎日报》在这些启蒙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支持下,开设了“科学专栏”“物理学专栏”“化学专栏”“博物学专栏”“植物学专栏”和“医学专栏”等,为营造巴黎的大众科学做出了贡献。(《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正如时人所说,自从对科学的偏好开始传播以来,公众先后对物理、自然史和化学着迷,不仅关注这些学科的进展,而且也真正地投入研究之中。公众趋之若鹜,参加课程,接受教育,迫不及待地阅读相关书籍,热忱地欢迎一切与人类心智有关的事情。富裕的人们几乎家家都有适合这些有用科学的仪器。当时的梅西耶也说,他发现巴黎人对科学的激情,已经压倒了他们以前对文艺的兴趣。也由于这些启蒙思想家主要居住于巴黎,其科学的活动也都在巴黎进行,因此,也使巴黎成为启蒙思想的中心和科学技术之都。

  这里还需要特别提及的当是丹尼·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为了向大众宣传科学知识,狄德罗接受了出版商的邀请,决定编纂《百科全书》,并将这部书定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他一再表示,要通过这部书去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确立其理性的思考方式,要让它成为一个介绍科学知识、破除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制度的巨型炸弹。为此,他在《百科全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搜集过去时代的一切发现。在不违背这个基本目标的同时,我们认为这几大卷古代知识宝库所贡献的新知识,也是很有价值的。让我们设想:一场革命的种子可能会在地球某些未知的地方生长起来,或在一些文明国度的中心悄悄地萌芽,它将在未来猛然爆发,毁灭城市,瓦解国家,使世界再次陷入愚昧和黑暗。但只要这部著作有一套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一切就可以得到挽救。”

  为了这一目标,狄德罗邀请哲学家和数学家达朗贝尔任副主编,还邀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启蒙思想家如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参加该书的编写。这样,以狄德罗为中心,围绕编写《百科全书》形成了一个“百科全书派”。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正式出版,这部书的出版历经艰辛,不仅狄德罗曾经被捕入狱,而且其书稿也面临被查抄销毁的危险。在第一卷出版后,政府禁止出版第二卷,并且要查收这部书稿。就在这危急时刻,负责书报检查的马尔泽布尔对狄德罗说要将书稿放在他的家中。对此,狄德罗的女儿曾经这样记载:“马尔泽布尔先生说,你把书稿放在我家里,没有人会查抄到那里。事实上,我的父亲把他的半个书房都送到了那位下令查抄的人家中。”正是通过艰辛不懈的努力,到1780年,共计35卷的《百科全书》全部出齐。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狄德罗说:“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么,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正是在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动下,科学和理性成为新的时尚,新的时代精神。犹如罗伯特·达恩顿在书中所说,1784年在用气球飞行所进行的空气静力试验中,人们相信,只要人类理解并掌握自然法则的理性能力,柔弱的凡人亦可接近神袛。(李宏图)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