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夏丽柠
看杨本芬在新书《豆子芝麻茶》扉页上的签名,字体娟秀,下笔轻盈流畅,不乏闺秀风度。要知道,60多年前,身为女性的杨本芬能在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确实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因此,她晚年提笔写作,八十岁首度出书,是偶然也是必然。
《豆子芝麻茶》/杨本芬/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从2020年至2022年,杨本芬已连续出版了《秋园》《浮木》《我本芬芳》三部作品,这三本书被称作“看见女性三重奏”。然而,在2023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她拿出了第四本《豆子芝麻茶》,令期待已久的读者着实欢喜了一番。一年一本书,八十多岁的杨奶奶的出版速度,令人心生敬佩。
探究杨本芬笔耕不辍的根源,书写恐怕是她延续思念的一种方式。她的笔下,有父母,有兄弟,有朋友,只要她不停笔,这些人就永远栩栩如生地活在书页翻飞里。只要她还能写,她的生命就充满意义。晚年写作,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像杨本芬以半纪实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需要踏在现实的土地上书写,没有想象的种子的播撒,就不可能种出读者喜欢的作品。读了《豆子芝麻茶》后,我的那些有关写作素材的担心消失了。杨本芬的确还是在写母亲,在写周围的人,在写不远的事,可在阅读中,并未给人以重复啰嗦的感觉,反而行文更为简洁明快,情感更为清澈通透。随着年龄增长与时光流淌,在她记忆深处,有些事情倒是越来越清晰了。
饮豆子芝麻茶,是湖南、江西一带人的习惯。在乡下,若有人来家里做客。主妇得赶紧泡一碗豆子芝麻茶。泡这种茶各地还有不少花样,有放鲜姜末、精盐的,放干桂花的也有。用的茶叶都是本地绿茶。豆子管饱,芝麻管香,绿茶有些微苦。谁说吃饱了,闻香了,生活就没有苦涩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的苦始终是要吃一些的,只不过是藏在饱与香里,就像这碗茶。
杨本芬写的就是茶里的苦。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过去的婚姻”里,写了杨本芬小区里的邻居,拾垃圾的秦老太,同学湘君,还有同事冬莲。三位老太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命运多舛,婚姻不幸。
秦老太是原生家庭出了问题,父亲半卖半嫁地在她十六岁时就给她找婆家,从此她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好不容易第三次嫁了个对她不错的男人,可男人又得了癌症。所以,人生的苦啊,总有人会尝到。湘君是小业主家的小姐,跟青梅竹马的他两情相悦,却想不到他是个不负责的男人。后来湘君有幸与老师相爱,却遭受各种非议,不得不主动要求去乡下生活。冬莲的婚姻有些“现代”,与丈夫离婚了,这个男人却总想离婚不离家,一把年纪,依然在失败的婚姻里兜兜转转走不出来。杨本芬写下这些事情,也许并不想说三位女性的生活多么不易,而说的是人生的不确定性。我们对人生都没有那么大把握,所以要努力活着,强大自我。
下篇“伤心的极限”,读起来很痛,是杨本芬回忆母亲、哥哥生命里最后的那些日子。其实,算时间的话,也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可杨本芬的笔仿佛饱含了泪水,依然让人忍不住陪她落泪。她写母亲泡豆子芝麻茶招待来家里做工的人,写母亲睡前有看书的习惯,这些生活的点滴,向杨本芬传递的都是与人相处,注重自我修养的精神力量。
正如杨本芬在书中写的,哥哥归家,去洗手久久不出来,母亲说,我给他泡的豆子芝麻茶都凉了……哥哥是母亲的依赖,母亲是杨本芬的依赖,幸福的家庭,就是彼此依赖。杨本芬可以用写作,寄托对哥哥与母亲的思念,她的《豆子芝麻茶》,苦中还有点甜呢。(夏丽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