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一个中年人与“物”遭遇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当一个中年人与“物”遭遇

来源:文汇报2024-03-11 10:12

  作者:沈祖新

  王小伟敢于把“回到事物本身”这一现象学的宣言当作序言的题目,其中的勇气与雄心,着实让我一惊。再翻开《日常的深处》,只看目录,也能对王小伟的心境与诉求有所了悟。从日常生活的全景式扫描,到对“空间”的单刀直入达成日常生活的哲学沉思与文化分析,最后以手机与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为锚点,展开更为深入的批判性反思。三个部分紧扣“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日常生活为“物”所充盈,但也为其所围困,在日益增高的围墙之下,生活成为围城的困守而非突围的可能。王小伟的写作,正是以敏锐的反思作为起点开展的一次突围的尝试。

  王小伟的文字中,弥漫着“人到中年”的悲哀与伤感。他对“物”的注意,可能并不是出于哲学学者的职业自觉,而是“中年危机”的情绪外化,在困顿中莫名其妙地“对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表现出深沉的感念”。这种“感念”,让他意识到自己心灵的敏感,也促使他开始某些行动。当他留意到生活中的诸多物件时,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腐蚀。在这颗中年心灵的两端,连接着“旧物件”与“现代生活”的两极。这些“旧物件”曾是“现代生活”的许诺,隐含着对幸福与美好的召唤和期许;但是,当后者来临时,这些诺言又仿佛成为缥缈的空话,因为“现在这些东西早已实现,但我观察到他们并没有觉得生活特别美满”。此间的反差,一方面加剧了“中年危机”的心灵负荷,另一方面也迫使王小伟去深思其中的秘密。

  这些“秘密”,很容易被虚化为“人生的意义”。王小伟没有受此魅惑,明言这种追问意义的行为很容易催生自大的心绪,他更愿意去“刻画人生”。所谓“刻画”,是不再先行地为“人生”或“生命”扣上“意义”的大檐帽,而是去真挚地思考: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活在当下的?这种从“为何”到“如何”的思维转变,让哲学思考转变为对内心的梳理。正是在梳理的过程中,王小伟再一次与“物”遭遇,与自己的“危机”会面,他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写作立足点,即“透过澄清物品在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尝试揭示我们曾经是如何生活的”。

  在“中年危机”的困境中,王小伟渴望在“物”与“生活”的碰撞中,找到“人生”甚至“生活”的原初面目——那些曾被“物”所承诺又被“物”所替代、淹没甚至褫夺的企盼与希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写作内蕴着从现象学到生存论的深化过程,包含着浓郁的主体论色彩,即对于“我”的关注。他的写作穿梭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网络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哲学反思娓娓道来。

  在历时性之维,“物与生活”之间的互动与变迁彰显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食”,王小伟从自己的童年记忆入手,在瘦肉与肥肉的选择中,展开“吃”这一生理行为的生活变迁,从果腹的生存需求到营养的生活追求,“进步”的外表下隐含着有关“家”的危机,因为家庭聚餐作为生活中提供幸福感至关重要的细节,正在被外卖与商场取代,“食物营养主义”更是在无形中消散了“吃”所蕴含的“宇宙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长出来的食物,味道才可能是真诚的”;至于“住”,“家”的温馨正在被购房的阴影所笼罩,演绎着从“养人”到“累人”的现代性历程,蜗牛是将“家园背在身上”,不管走到何处都能就地安眠,而对于人来说,“背在身上”的已经是沉重的购房负累,以至于忘记了“居家是一种治疗”;关于“衣”,王小伟直言衣服已经成为“一块仪式化了的布”,这种“仪式化”衍生出奢侈品,让衣服从蔽体遮羞、保暖装饰变成“心灵的奴役”;最后是“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通勤之苦,无论是安静还是忙碌,都会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王小伟对比了田埂道路与城市道路,让思考延伸至海德格尔的“林中路”,再次申明“人在途中”的“走路”,是“人的根本存在的绝好象征”。

  在对“衣、食、住、行”的历时性勾勒中,传统与现代、过去与当下的对比极为显豁,甚至给人一种感觉:王小伟是否在为逝去的时间招魂呢?若从存在论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便会知晓:王小伟并未在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中去做出选择,而是在面对二者的断裂时痛心疾首,他所渴望的,是平衡与安憩,是人在“宇宙节奏”的律动中,获得身心的舒展与精神的安稳。“物”作为人的外延,它本是工具,是人之外的客体,是生活的助力。但目前的状况是,“物”正在缩短人的延伸,并在主客体的隐秘颠倒中,将人工具化,以至于时间的痕迹都被消磨殆尽,更何谈生命的踪迹。为此,王小伟在共时性的视角中,以手机与微信为锚点,深掘“物”对“生活”的影响与塑造。比如,手机的充电时间不断缩短,这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留给人类喘口气儿的时间已经不到一刻钟”,手机正在成为充满科幻意味的“形而上学快乐机”,贯彻着一种冰冷且坚硬的“集中控制逻辑”;再比如,分享本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在一起”的内在连接,但是在微信的集体化语境中,“每个人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常是微信所带来的社交负担,而不是分享的愉快”。

  王小伟的所感与所思穿梭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交织网络中,兜住了“物”对“生活”的影响与塑造,更流露出自己对“家园”的殷切向往。在论述手机对生活的影响时,他特意对比了壁炉与地暖的生活场景,壁炉代表着人对生活的深刻参与,预示着人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共存,“一家人既取暖,也观火,其乐融融”;在地暖场景中,人们关注的可能只是手机推送的消息以及由此所搭建的“世界”,“手机正在使得人的整个生活世界地暖化”。王小伟所期盼的,是通过“操心与辛劳”营造出的“家园”,它是经由人的切身参与而成立的空间,实现了人与空间的共在,并经由“情”的盈溢而成为安稳身心、疗愈自我的“家园”。

  王小伟并不拒斥“物”,更不会反对“物”对“生活”的丰盈,空泛的“断舍离”让他感到的只是“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大拒绝”。他认为“物”是“完美的时间琥珀”,人与“物”的相处为后者注入了“人间苦乐”,让它成为记忆的载体甚至记忆本身。“物”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维度中存在,人对“物”的思考,也必然镌刻着时间的痕迹,熔铸了“我”的心血。

  在这个层面上,王小伟对“物”的思考升华为哲学的沧桑,因为他由“物”所深化的,是与“我”的生存紧密相关的“自己生命中的真问题”,在和“物”会面时,他都将自身置入其中,并不断扎根,直抵“日常的深处”,通达心灵的深处。(沈祖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