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庸先生百年诞辰——参差烟树五湖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金庸先生百年诞辰——参差烟树五湖东

来源:北京晚报2024-03-16 09:56

  作者:蒋泥

  十多年前,我在东方出版社出过一本金庸先生的评传《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计划修订再版。今年恰逢金庸先生百年纪念,香港《明报月刊》第三期集结了十位学人,推出“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特辑。特辑介绍了金庸小说的版本,大体有六七种之多,而非我们印象里的三个版本,评论家陈墨就回忆了如何协助金庸修改最后一版的情节、内容等。

  近年和读者交流,有两个特别受关注的话题,一个是金庸为何要高龄去剑桥读书,一个是金庸小说里有没有融入自己的影子,有没有他对某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当此际,不妨展开谈谈。

  为争一口气去剑桥读博士

  金庸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读硕士、博士,有几大原因。一是他高中毕业后,同时考取西南联大、四川大学等,最后选了不花钱的中央政治学校。他在校成绩优异,但由于看不惯校内国民党学生“特务”殴打同学,向学校投诉,打抱不平,进而对校方加以指责,结果被学校劝退。所以他正式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年多,没拿到文凭。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1999年他受聘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导。但这个博导是历史学专业的,这有些尴尬,因为金庸先生没有相应的历史学论文或著作,起码历史学界不认可。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就说,据他所知,中国史学界没有人认为金庸是历史学家。宋史专家、浙大教授何忠礼则披露,学校层面通过了金庸博导资格,但历史系没通过。

  反对金庸当博导最激烈的是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戏剧学家董健教授。这位先生我熟识,做学问扎实,为人和善。2000年,南京大学邀请金庸先生讲演,董先生全程参与接待。董先生表示,“我也很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但他只是一个武侠小说家”,金庸却一再强调他是历史学家,南大本想请他讲小说,他坚持要讲历史政治。结果讲演里有一些知识性错误,学生不停地哄笑。因此南大历史系教授认为,金庸先生的水平别说当院长,当副教授都不够。

  这些话在媒体发表后,金庸先生不快、不服。这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学者,在自视甚高的金庸眼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005年,他对记者说:“历史学家和历史工作者是不同的。历史学家要目光很远,需要一个大的历史观,而不是考证哪一点。”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庸觉得自己虽然不懂治学的规范,但他具备卓然的史识,属于历史学家。

  刘知几在《史通》里提出史学家应具“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后来章学诚在此之外又加了一长“史德”。金庸熟读中国史,具有独立的史才、史识,哪怕不见于具体的历史著作,但已融会贯通到他的小说里了。也就是说,金庸先生虽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历史学者,但可作为一个宽泛意义上的“历史学家”。试问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按现代标准,是哲学著作、哲学论文吗,符合哪条学术规范?即便如此,老子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著名史学家饶宗颐等先生,也都对金庸的文史知识推崇备至。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则认为,“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立思考,乃金庸小说成功的一大关键”。著名梵学学者金克木先生在文章里说:“(金庸)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等了……以佛观史的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这是知音之谈。进而,金克木评第一等通俗小说,“谁能抓住读者心理趋向而又不只是迎合于一时,同时还能揪住深层的潜力,那就能从布老虎变成铁狮子”。

  金庸小说无疑是金克木所说的“铁狮子”,他把天文地理、易经八卦、琴棋书画、美食酒茶等和小说有机结合,是打动人心的要素之一。

  然而,这些只是我们的“维护”,学界不认账,金庸也未必看过金克木等人的文章。但他了解到了自身不足,毅然辞去院长和博导教职。

  张纪中导演就曾透露,金庸选择读博,是憋着一口气的,要回击那些嘲笑金庸学问功底不够的批评者——诚然,这种说法逻辑上并不成立,因为人家“嘲笑”的是没有拿学位之前的金庸,一旦补上所谓专业训练上的不足,谁还嘲笑呢?

  这几大原因导致了金庸想继续读学位。不过问题在于,金庸为何要认准剑桥大学?

  依我看,是为了完成他妈妈的遗愿。因为他的表哥、诗人徐志摩读的就是剑桥大学。小时候妈妈常拿表哥做榜样,激励他好好学习,跟他说,你看你表哥多厉害,读的是剑桥大学!不认输的金庸便说自己长大了也要读剑桥大学。他妈妈徐禄是徐志摩堂姑,比徐志摩大一岁。1937年金庸13岁,日本人轰炸他的家乡海宁袁花镇,徐禄在逃难途中染疫去世,而金庸当时远在一百里外的嘉兴中学读书,很快也要随学校一起逃亡了,未能及时知情。这是他切身的巨大隐痛。既然在妈妈面前许过愿,那就要实现。

  金庸为什么能上剑桥呢?2005年初,时任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女士偶然读了《鹿鼎记》的英译本,赞叹不已,随即向教授会推荐,提议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头衔,全票通过。金庸却谢绝好意,请求到剑桥读书,完成博士课程。理查德惊讶说:“查先生,荣誉博士是剑桥最高级的学位,排名一般在教授和院士之上,地位甚至比校长还高……”金庸说,我读博士是因为学问太低,我不为学位。他执意要从硕士读起,剑桥最终同意了他的入学申请。

  2005年,金庸师从唐史专家麦大维教授(David McMullen),攻读博士学位。他拒绝照顾,每天骑自行车去教室听课。经过五年苦读,先后拿到硕博学位,金庸尚不满足,2009年起又到北大深造,师从国学院院长袁行霈先生。袁行霈是常州人,其伯父是溥仪皇帝的老师,而伯父的儿媳正是金庸的堂姐。北大校方专门为他制订计划、确定学制,按计划金庸应于2013年毕业,但由于他年事已高,终未完成学业,故未如期拿到文凭——北大为金庸准备了博士文凭,至今都没能发出去。

  乱世孤儿的理想

  金庸的主要小说都可归入成长小说一类。主人公从小到大,在山野间漂泊,孤身奋斗,或突遭变故,人生剧烈拐弯。这和他本人早期的经历吻合。

  金庸本是富家公子,日本侵华时他是初中生,随学校从嘉兴徒步大迁徙,走到丽水碧湖镇,差不多一千里。后来念高中时,因写文章讽刺训教主任被开除。在校长和同学帮忙下,1940年7月转去几百里外的衢州中学。浙赣会战时学校停课疏散学生,故1942年5月提前予以毕业。金庸时年18岁,决定去战时陪都重庆求学。他走到湘西时已是冬天,盘缠所剩无几,于是借住同学家。因离考期还远,他就在农场干活、复习,次年去重庆考取了中央政治学校。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是国民党“党立的最高学府”,不安分的金庸虽想好好念书,最终没念完。后去湘西生活一年多,直到1946年初夏,才返回故乡海宁。

  乱世孤儿,崇山峻岭里奔波不定——这不就是青少年时期的金庸和他笔下诸多男主角共同的遭际吗?而彼时他肝胆侠义,一次次挑战强权、反抗压迫等不凡之举,亦与小说里“侠客”们的拯世救民一致。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张无忌,这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典范,其经历性情,便带上了金庸的身影。

  至于小说里的女主角,也带有他一度念兹在兹的梦中女郎夏梦女士等人的丽影。当然小说创作,人物往往是多样的复合体。

  金庸的理想人物是民间身份,凭本领救民于水火;而力不从心时,则像杨过那样归隐——学的是范蠡。

  范蠡是金庸最佩服、欣赏的历史人物。《越绝书》上说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无锡的蠡湖一带。那是我的家乡,我对范蠡多有研究,为此写有长篇《大气运》在《小说月报》发表。大体说来,实际生活中的范蠡亦非金庸理想里的样子,早期充满政治算计,算计不成,被逼离开,复以“陶朱公”扬名后世。这和作为报人的查良镛差不多——金庸48岁即宣布“封笔归隐”,其实他改小说改了一辈子。按陈墨的揭示,2004年,他80岁时还在大改自己的作品。

  改完全部小说后,不安分的老人,才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读博之旅。

  这哪里是“封笔”“归隐”呢?分明就像我在《大气运》里所写的,活脱脱的陶朱公再世啊!(蒋泥)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功夫熊猫4》:失意的江湖与失落的“我”

  • 《雪豹》:雪山的精灵与凡间的超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