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东农民画——彩绘江海风韵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如东农民画——彩绘江海风韵

来源:人民日报2024-03-17 08:52

  作者:尹晓宇

  草长莺飞时节,江南已是一片春色。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文化馆的农民画展厅里,乡土渔村的色彩愈发斑斓。那红蓝绿的碰撞间,有江海的丰饶,有丰收的喜悦,还有桑麻间的烟火寻常。

  农民画是如东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濒长江、临黄海的地理环境和南通江海文化的浸润,孕育出如东农民画这朵艺术之花。相传清同治年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传入如东。当地曾经有过“乡乡村村有壁画、家家户户画满墙”的盛景。这些民间绘画深深扎根在如东大地,为农民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如东农民画的蓬勃发展,始自20世纪60年代。那时,画家康平回到家乡如东开展群众美术教育,组织多期业余美术创作培训班和中小学生美术学习班,掀起农民画创作热潮。到90年代,通过向上海金山农民画等学习,以及对如东传统灶头画、床雕画等进行研究,如东农民画的创作面貌一新。县文化馆举办的首期如东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进一步带动了农民画转型,作品不仅多表现当地渔民生活,也一改桃花坞木版年画风格,更具现代美感。创作培训班还没结束就出了成果——1991年1月,如东县11件作品入选第二届江苏省农民画展。由于极富个性的艺术张力和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同年6月,如东县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其后连续五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东农民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其颜色绚丽、风格质朴,多表现当地的生产生活,具有鲜明的江海风韵。即便在一些不是以大海、渔民为主题的日常绘画中,画面也常会出现鱼、文蛤、蓝印花布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元素。“如东农民画构图饱满,赋彩多用红、黄、蓝、紫等大色块,对比强烈。笔法上保留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刀刻味,还根据题材的特点吸纳中国画、油画、水粉画的技法。”如东书画院院长桑俊介绍。

  从十几岁便开始学习农民画创作的徐善凤至今仍住在乡村,虽已年近70岁,但她还保持着每天画画的习惯。摘棉花、捡谷粒……这些亲历过的农村生活都成为她的创作题材,作品透着生趣。她从柜子里取出一沓线稿,背面沾有铅灰,“如东农民画看起来比其他农民画更细腻。这跟绘画方式有关系,它并非直接在宣纸上勾画,而是承袭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首先要画线稿,再将铅灰覆于其背面,最后进行拓印、上色。为追求色彩饱和度,往往要上两到三遍颜色才能达到效果,但又不能太厚,否则容易开裂,因此平涂也是个技术活。”

  如今,现代化港口、建设场景、直播卖货等新农村、新生活的内容,逐渐成为如东农民画的表现主题。像冒孪庆《卖蛤人》,展现渔民喜获丰收、销路不愁的情景;李忠余《我们村里的步行街》以俯瞰视角刻画了乡村生活新貌。透过作品,当地城乡发展成就鼓舞人心。

  “农民画要向前发展,必须在彰显地域特色和表现时代主题上深耕。”在如东县实验中学的南黄海民间绘画工作坊里,美术教师冒孪国拿出近几年创作的农民画,有的表现直播卖海鲜,有的表现农家女的现代生活……环视工作坊,竹编暖瓶套、陶瓷罐、柱头挂着的板鹞风筝上,到处都有农民画的影子,其中不少是学校农民画社团成员的作品。

  近年来,如东县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抓手,打造农民画特色学校,制定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冒孪国每周三下午会给学校农民画社团上课。今年初二的陈奕妤上学期参加了社团,通过课程了解了农民画的起源、发展、绘画特点等。结课时,她创作了一幅以当地勺嘴鹬为主题的农民画,呼吁大家保护鸟类、关爱自然。

  为让更多人了解如东农民画,如东县文化馆设立了农民画展示厅,不但通过常设展览展示数十年来的农民画精品,还为农民画创作者提供策展服务,并不定期举办农民画培训班。

  如今,新生代的迅速成长为如东农民画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6岁的祁立美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目前在如东县文化馆工作。她将专业所学运用到农民画创作中,在如东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会会长蔡虹鼓励下,一改前辈们以小场景创作为主的特点,开始尝试大场景创作,并在一些创作中加入分屏手法。比如,入选国家级展览“2024年新春农民画贺岁展”的《欢天喜地庆新年》,描绘了欢庆新年时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分屏式的构图,使画面人物疏密有致。

  青年农民画创作者张云珠这几年也转向大场景创作。她认为,从过去小角度的细腻描摹到现在大场景的生动刻画,不只是创作方向的转变,更意味着创作内容的丰富。她创作的《早海渔市》,虽然表现的是清晨海边的海鲜市场这类传统题材,但是人物和场景更丰富,层次关系也更为复杂。卖鱼的商贩、带着孩子采购的妇女……作品通过蓝灰色调大场景与亮色人物的对比,凸显安静渔村与热闹早市的和谐统一。

  根植民间沃土,如东农民画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如东县文化馆馆长陈海铭感慨:“近年来,如东农民画不断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被美术机构收藏,还走出国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令人振奋。”创新艺术面貌、开发创意衍生品……如东农民画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尹晓宇)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