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素人种地节目究竟好看在哪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素人种地节目究竟好看在哪

来源:齐鲁晚报2024-03-21 09:35

  作者:刘宗智

  劳作纪实互动综艺节目《种地吧》第二季近日回归,在播出平台站内预约观看人数近90万,节目话题性也不弱,揽获全网热搜885个。一档素人种地的节目,为什么到了第二季依然让观众如此期待?

  缓慢稳健的节奏

  190天的时间里,十个年轻人踏踏实实在142亩的土地上,用八块农田、一条河道、三个鱼塘、两栋旧房子和一个仓库,组成一个常规农场,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真实运营农场……《种地吧》最大程度上与真实的乡村生活保持一致,把劳作的全过程原汁原味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一种缓慢而稳健的节奏持续“出圈”,十个曾经在娱乐圈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也登上了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如果回到一年前,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组合能够创造出爆款综艺。十个少年在几乎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插秧、施肥、收割,养鸡养羊甚至接生,曾经娱乐圈的光鲜偶像预备队,变成了田间地头蓬头垢面的农活达人,出圈反而水到渠成。

  第二季基本延续了《种地吧》第一季的内容核心,真实记录十位年轻人在杭州市三墩镇后陡门经营农业公司,从播种、灌溉到收获的全过程,是国内首档记录真实农耕生活的慢综艺节目。相较于第一季,本季种植面积、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不仅种植冬小麦、生菜,还将播种油菜、开垦龙虾田,开展蔬果衍生产品研发等,打造大型综合化的“勤天农场”。此外,成员们也继续学习、实践各种农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劳动专业度和科技应用度,深入发展无土栽培和大棚养殖,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

  这样一档安静老实不“作妖”的“养成系”农耕纪实综艺节目,已经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长态势。开播便走出长视频平台,持续激发观众与节目的共创粘性,在每一条与《种地吧2》相关的内容下,几乎都有“禾伙人”真情实感的小作文,“农耕”题材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新鲜热点。

  除了题材,这种“养成”甚至也包含对观众观看习惯的培养。从第一季的黑马选手,到第二季回归即爆款,主创团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用超过五十期的内容培养了观众在长视频“追综”的习惯。即使已经每周双更、单期节目时长超过100分钟,不少观众仍在弹幕中调侃:“进度条你应该学着自己长大。”为了满足“禾伙人”的需求,节目组在建立官方账号延续正片的同时,还建立了个人抖音账号,每日打卡式日更种地VLOG,在宣传节目的同时,节目内嘉宾也因此收获了热度,打造个人和节目IP。不仅如此,在直播维度,包含日常打卡直播、少年农夫市集直播、特别节日沉浸式慢直播,这些新型产品形态带动了农产品直播带货。在“追综”的过程中,“禾伙人”将情感持续投入其中,在屏幕外与种地少年共同成长,从而与节目之间形成了超强的粘性。

  认真做好一件事

  在节目导演杨长岭看来,《种地吧》的创意缘起于一篇“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的文章分析,“年轻人离土地越来越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有过多年综艺节目制作经验的杨长岭身处娱乐圈中,敏锐地感受到娱乐圈中年轻人在追逐演艺事业时的浮躁和盲目,他觉得“世界很大,但年轻人应该要有更多可能性”。于是,“回归土地”就成为了《种地吧》的内容核心。

  在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制作逻辑回归现实主义,综艺节目不仅需要提供单纯的解压、欢乐等情绪价值,还需要关照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和内在需求,为用户提供正向情绪价值。节目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主张。将“认真做一件事”与“种地”紧密相连,深入发掘其宝贵意义。回想《种地吧》第一季,十个勤天成员们用近200天的辛勤耕耘,将142亩土地变得生机勃勃。他们不仅完成了进村收水稻、冰雪天通沟排水、搬运有机肥和玫瑰等艰巨任务,更在劳作中展现了团结与拼搏的精神,成为了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家人”。

  而在第二季节目开篇,种地少年们商定水稻收割日,“十个勤天”成员们纷纷驾驶着收割机游刃有余地进行水稻收割,有了先进的农机设备和去年的收割经验,少年们的效率也直翻好几倍。李耕耘率先完成第一仓粮,随后王一珩押运第一车前往粮仓烘干,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倒伏水稻的收割也没能难住成员们,“机器驯服者”何浩楠主动上阵精准拿下,车技大获农机师傅肯定。去年开局就把十个勤天困住的收水稻考验,今年仅用了一天就完成,处处体现出成员们的成长。土地如常,记忆翻新,少年们虽然把“靠天吃饭”挂在嘴边,但关键时刻总能体现出“事在人为”的重要性,让观众看到他们为土地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刘宗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