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丽 曾智翔
今年春季档,由惠英红和刘浩存主演的《灿烂的她》“骗”走了不少观众的眼泪。这部亲情题材的剧情片改编自韩国高口碑电影《季春奶奶》——这也是继春节档的《热辣滚烫》之后,内地大银幕在短短一个多月里亮相的第二部翻拍电影。
近年来,翻拍国外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渐成规模的新渠道。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对翻拍进行本土化,达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却仍然是一道难题。
情感片和悬疑片是国内翻拍的热门对象
3月15日,电影《灿烂的她》上映。在宣传中,片方大方地亮出了影片的“身世”——中国版《季春奶奶》。《季春奶奶》是2016年韩国上映的电影,曾在第53届韩国电影大钟奖获3个演员奖的提名,在豆瓣获得了8.5分的高分。截至3月21日16时,《灿烂的她》上映7日票房6855.6万元,且最近连续4天位于单日票房榜前三名——谈不上火爆,但在淡季中的表现尚属不错。影片在豆瓣还没开分,在猫眼的得分为9.5分,超过89.1%的购票观众打出了五星满分。
去年6月,同样由惠英红主演的《我爱你!》也改编自韩国电影,原作的中文译名只比翻拍版少了一个感叹号。两部电影均讲述4位老人相依为命的“夕阳红之爱”,也都因为老戏骨们的精湛演技而出圈。《我爱你!》两位女主角惠英红和叶童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提名。影片总票房为4.27亿元。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热辣滚烫》是更为成功的翻拍案例。影片改编自日本高口碑之作《百元之恋》,票房累计超过34亿元。虽有安藤樱珠玉在前,但贾玲扛住了压力,《热辣滚烫》不但成为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口碑也承受住了超过7000万人次观众的检验,目前猫眼评分9.2分。
改编自西班牙电影《篮球冠军》的《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同样是一部运动题材的励志片,这部去年中秋档上映的作品被认为继承了原作欢笑背后的人文关怀精神,影片收获票房1.75亿元。
除了细腻情感外,以奇情和悬疑为特点的“强情节”影片也是国内翻拍的热门对象。譬如去年6月上映的《消失的她》,翻拍自前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从一个巨大的悬疑故事入手:男人的太太失踪,醒来身边睡着一个陌生女人,自称是他的太太……该片总票房超过35亿元,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13名,是目前票房最高的翻拍片。此前,著名的同类型翻拍片是2019年12月上映的《误杀》,改编自2015年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计》,票房达13.33亿元,也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此外,同样走悬疑路线的还有改编自韩国电影《七天》的《拯救嫌疑人》,后者由张艺谋女儿张末执导,在去年11月上映,总票房5.6亿元;改编自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瞒天过海》,去年12月上映,总票房1.65亿元。
本土化翻拍有门道也要有界限
翻拍片不能照搬原版,这几乎已是影视界的共识。但对于如何更好地本土化改编,各家都有自己的操作手法,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譬如,讲述老年人爱情的《我爱你!》的中国版改编并不大,但因为在演员表演上使对了劲,影片的口碑也不差。相比起来,《灿烂的她》在原版《季春奶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改编,譬如刘浩存的“孙女”角色对比韩版金高银的角色更苦情,整体故事也更惨更虐,结果很多观众反而不买账,批评它“硬煽”,心灵震撼程度反而不及情感更为克制的原版。
贾玲的《热辣滚烫》在本土化方面的收效同样褒贬不一。因为演员贾玲本人的“变身”,甚至有不少观众将《热辣滚烫》理解为一部“减肥片”。但《百元之恋》其实跟减肥毫无关系,其结局甚至也谈不上任何“励志”。不过,考虑到中国版在春节档上映,贾玲这一风格更积极向上的本土化改编显然是合适的。事实上,影片也获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同。
同样得到大量观众掏腰包支持的《消失的她》,则在本土化过程中加入了影片营销所需的话题热度。故事融入“泰国孕妇坠崖案”等社会案件,以及“畸形秀”“噶腰子”等国外都市传说,在“强剧情”之外造就了“强话题”。因此,该片在上映前后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饽饽,打了一波成功的营销战。
去年3月,冯小刚主演的中国版《忠犬八公》,则因一个本土化的细节得到了不少观众的点赞。在该片的日本原版《忠犬八公物语》和美国翻拍版《忠犬八公的故事》里,“八公”都是一条秋田犬。但在中国版中,“八公”成了“八筒”,秋田犬变成了中华田园犬“大黄”,这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也有影片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譬如去年10月上映的《二手杰作》。影片改编自美国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后者讲述的是一对废柴父子的故事。翻拍版把父子俩的故事变得没那么“惨”,但仍然让很多普通观众找不到共鸣。幸好于和伟的演技不输罗宾·威廉姆斯,最后影片仍然拿到了过亿元的票房。
还有的翻拍片被骂得极狠,例如改编自韩国电影《秘密动物园》的《动物园里有什么》。有观众评论:“看过原版,剧情合理,人物动机充足,道具过关,拍摄剪辑也都不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翻拍版完全颠覆了所有有价值的部分,人物所有行为都没有动机,装扮的道具假到不如熊出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薄弱到没有联系……”显然,这部作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没摸到门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翻拍潮”:“适当的翻拍无可厚非,若翻拍之风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现象,就要警惕、限制和规范。”如何让翻拍助力而非损害文艺创作的原创精神,或是业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李丽 曾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