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翻拍,能一招鲜吃遍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翻拍,能一招鲜吃遍天?

来源:大众日报2024-03-28 10:26

  作者:朱子钰 张琪

  3月16日,翻拍自周星驰经典喜剧的《新九品芝麻官》在院线首映,首日票房仅1300元,差评不断。两个月前,电视剧《花千骨》的电影版上线,被CCTV6评为2024年“开年第一烂”,票房仅500万元。跨年夜凭借剧版东风上线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由“张万森,下雪了”演变出“张万森,别下了”的吐槽词条让人记忆犹新。伴随着“十翻九烂”的调侃,中国影视剧市场的翻拍不减反增,部分创作者将“怀旧牌”一亮再亮,只等观众愿者上钩。

  当情怀和翻拍碰撞,精雕细琢完全可以孕育高质量的好作品,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支撑。翻拍本无罪,但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下,是观众碎成一地的信心。经过长时间“愿者上钩”的洗礼后,观众不得不把“情怀片”和“烂片”挂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加认为要警惕愈演愈烈的“翻拍潮”,原创精神不可丢。

  乐此不疲的“翻拍热”

  “翻拍热”背后既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有观众审美需求提高的刺激、经典再传承的要求。翻拍是指将已经公映/播出的影视作品版权购买后,进行再次拍摄的创作形式。这一创作形式由来已久,跨国翻拍、经典翻拍,影视剧电影翻拍,势如破竹的攻势造就了一股新生力量。

  时代变迁,翻拍的拍摄技法与视觉效果重新诠释经典,能够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文化审美需求。对一个有影响力的故事或角色,不同人会得出不同的解读,创作者希望用不同的形式演绎是正常的创作行为。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在《西游记》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翻拍,为观众呈现了对西游故事和孙悟空角色的另一重理解。虽然有部分获得成功,但更多是翻拍的《鹿鼎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等妆造不妥、剧情僵硬,明显不够用心,让人难免直呼糟蹋经典,也带坏了人们对翻拍的印象。

  为什么类似的翻拍剧源源不断上线?这要从翻拍本身风险低、制作难度低、关注度高的特点说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受住了观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重复它的路径相对而言是更稳妥的选择。从商业角度来说,对经典进行翻拍不仅省下了内容构思的时间,剧情演绎、制作周期也好提前判定。由于原作已经有了广泛的受众基础,翻拍作品从定档之日起就自带讨论流量,省下了大量的宣发费用。趁正式上映之日,口碑还未传出时,就能收割一番票房。如依托剧版翻拍的电影《爱情公寓》,纵使票房持续走低,首映之日凭借“青春回忆杀”也可获得一亿元票房;依托剧版改编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纵使网上吐槽频频,最终票房也突破六亿元。

  在学者孙建业看来,从2015年开始,各大影视公司及互联网平台开始疯狂购买囤积各式IP,即使2018年部分资本从影视市场撤出,但大量积压的库存还是令这些IP播也不是,不播也不是。他认为:“即便是‘强弩之末’,翻拍剧还是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国内电视剧市场上‘发挥余热’,尽管‘十翻九渣’乃至‘十翻九糊’,却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推进和资本狂欢所引发的必然现象。”

  虽然观众质疑批评不断,翻拍影视剧作品还是一部接着一部来,这股颓势在电影赛道上尤为明显,仅2023年,就出现了近10部翻拍电影,且大多数为翻拍海外电影,如豆瓣评分3.7的《超能一家人》翻拍自俄罗斯电影《超能力家庭》,豆瓣评分5.8的《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韩国电影《七天》。

  优秀文本匮乏显露

  由艺恩发布的2022年《中国翻拍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翻拍剧用户热度从40.3下降到26.3,降幅明显,翻拍影视剧遇冷是事实。与之相对的,却是被翻拍的经典作品一红再红。

  作为二十多年前的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讲述了富商家的小姐和武师的女儿同一天出嫁,因避雨误坐对方花轿,最终成全了两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豆瓣评分虽不低,但也未达到8分的高度。2023年9月,翻拍剧《花轿喜事》播出,在网友对选角、道具等细节“吵翻天”的同时,也让《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口碑直线上升,豆瓣评分直达8.6。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借着翻拍的衬托,原版剧情、妆造、角色的可贵立刻凸显,免不了被观众拿来追忆、欣赏。正如《花千骨》电影版上映后,一众网友回忆剧版《花千骨》后纷纷直呼:“当年对霍建华扮演的师尊还是太挑剔”“霍建华对不起,是我对你太大声了”。

  翻拍看似走了捷径,享受着原版之前创造的影响力。但想要站在前人树下乘凉并不容易,如果拍不好,更容易暴露短板。事实证明,大量的翻拍作品不仅没有超越原版的能力,反倒因为内容的陈词滥调被观众诟病,反衬出原版的珍贵。翻拍成了“烂拍”,口碑与表现力皆不如意,一茬又一茬的低水准作品逐渐让观众丧失了信心,翻拍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不管是诠释经典,还是借鉴国外作品,影视圈内频繁翻拍用的都是老文本,暴露出自身创作的匮乏与疲软。遭遇了创作瓶颈就考虑翻拍,长此以往,便助长了创作者的思维惰性,原创意识薄弱,优秀文本减少。在翻拍的光环下,迅速收割原作红利后退场,无异于自我沉沦、自甘堕落。

  成功的翻拍比原创更难

  翻拍单单是把别人的故事借来用吗?其实不然。成功的翻拍比原创更难。孙建业说,原创好比是“平地起高楼”,因为观众对它没有预设的期待,容错率会更高。翻拍时的原作已经是一个雄伟立体的高楼,拿到了它的图纸另盖新楼,看似省了创意开发时间,却要兼顾方方面面,力图盖出与“旧楼”似而不同,又坚固美观且被广泛接受的完美“新楼”。这显然比“平地起高楼”难多了。更不要说电视剧和电影的相互翻拍还要受到巨大的时长差异影响,难度不亚于拿着别墅图纸盖摩天大楼。

  国内翻拍影视剧口碑的连连下滑,与相关资本和创作者对翻拍难度的估计误区不无关系。经典作品的成功有赖于一流的班底支撑,部分翻拍影视剧不过借着故事的壳子,请缺少演技的流量明星撑场面。不追求“耐看”,只要“好看”,不在剧情提炼、人物刻画上下功夫,一味体现服化道效果与演员形象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影视剧翻拍“赔钱赚吆喝”、频频“翻车”是必然。

  优秀的影视剧翻拍无一不具备其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核,不是“照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这么简单。翻拍经典,除了演员、摄影方面要细心把握,还需适应本地文化,在剧情演绎上有所巧思。

  《射雕英雄传》接连翻拍,“83、94、08”三版郭靖、黄蓉各有千秋,至今已成为不同年龄段的青春回忆。若真的不能有极大超越,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也算合格。比如小戏骨版《红楼梦》、2017版《射雕英雄传》,即使不算十分出彩,也因尊重原著、没有魔改收获较好口碑。

  虽然翻拍已成为既定的生产模式,但我们都明白,有原创才会有新的开始。观众期待好的作品,市场也呼唤好的作品。即便是选择翻拍,创作者也要充分考虑时代的要求,将创意作为核心竞争力,讲述符合国人审美的“中国故事”,回应观众对高质量作品的渴求,如此才能在翻拍中找到艺术新天地。(朱子钰 张琪)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