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街书楼》:笔下流淌的是淮河水,胸中涌动的是故乡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老街书楼》:笔下流淌的是淮河水,胸中涌动的是故乡情

来源:文艺报2024-04-08 09:48

  作者:黄圣凤

  因为是同乡,也是文友,徐贵祥的作品我几乎都读过。近几年间,徐贵祥笔耕不辍,先后写下了《琴声飞过旷野》《鲜花岭上鲜花开》《英雄山》等作品,无不洋溢着大别山的气息。正如他所说,“笔下流淌的是淮河水,胸中涌动的是故乡情”。从两年前开始,有一个意象不断地出现在他的文字里,那就是“老街书楼”。从最初几千字的散文,包括更早时期的散文《老街沧桑》,到几万字的中篇小说,再到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也包括他的创作谈《我的红楼和红楼一角》等相关文章,老街和书楼的意象已经逐渐面貌清晰。

  以童年经验点燃写作灵感

  《老街书楼》里有很多熟悉的场景,有很多亲切的人物,也有很多与我相通的记忆。我的童年阅读经历,同徐贵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也应该是《老街书楼》的出发地。在我能够读懂文字的年纪,最初的文学滋养就是读对联。在去街上买火柴、买煤油、打酱油的途中,左顾右盼,把街坊邻居红纸黑字的“门对子”念了一遍又一遍。再就是读路边摊上一分钱一本租来的小人书,蹲在墙角也能看半天。小学毕业之前,我看到的唯一一部正儿八经的图书是《闪闪的红星》,已经没头没尾,只在脊背上残存着书的名字。书是我堂哥的,只能在他家看,不准带走。我就躺在一个长条凳上,把那本书翻了又翻。我童年阅读最清晰的片段,便是他家院门外高大乔木上知了的嘶嘶长鸣,还有书页上反反复复出现的潘冬子和胡汉三。

  徐贵祥最早的阅读是糊在墙壁上的报纸。那时的皖西乡村,都是土墙草顶的房子,到年下墙上能糊一层旧报,就是上好的家庭了。报纸横七竖八地躺着,横着看,竖着看,歪着看,扭着看……一双眼睛,几面墙壁,字里行间,千般世事。一个痴迷于文字的孩子,面对着一个大千世界,依然能在密密麻麻的字缝间找到兴奋点,并充分展开想象。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童年的想象会在此后漫长岁月不断点燃灵感。

  这些来自于徐贵祥童年阅读的兴奋点会转化为他笔下的精彩细节,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阅读之光,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在他的叙事文本中风华再现。每一个车轮驶过,都会在地上留下痕迹。童年是一个人心灵感知最纯粹的时节,儿时的阅读,会透过眼睛把内容读到生命里。有道是“小时候记,记一辈子;老时候记,记一会子”。《老街书楼》就是这样一部以儿童阅读和少年求知为基本素材的小说。小说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童年阅读的深刻烙印;二是作者浓重的故乡情怀。

  以故乡情怀造梦文学世界

  徐贵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霍邱姚李镇,一个是霍邱洪集镇(现在都归属六安市叶集区),均文蕴深厚。徐贵祥有两个“红楼”,一个在意念上,一个在现实中,皆抚育他的成长。两处“红楼”虽不在同时同地,但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徐贵祥在《老街书楼》创作谈中说:“我的老街不是一条街,我的书楼也不是一座楼,我感谢我的童年,感谢我的红楼和红楼一角,给了我阳光明媚的创作底色。”徐贵祥在故土生活的18年,大多辗转于洪集和姚李两个小镇之间,像漂移的一条船,行一程,靠一岸。那片土地上有那么多他爱的、也爱他的人。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他的亲人,留存着祖辈的记忆,一直是他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所以,写《老街书楼》,他把很多生活体验直接融入叙事,始终带着满满的暖意。

  《老街书楼》其实是一个梦工厂,是徐贵祥在他的文学世界里重建的“红楼”。现实的红楼早已不在,但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一直在生命里活跃。他把记忆的散沙碎石、只鳞片羽收拢起来,加工再造,重新复原,让“红楼一角”变成公社大院,变成老街,变成理想中的书香小镇,让所有的童年摇曳起来,让停留在遥远的时空冉冉升起,让脑海中定格的“红楼”成为一段活色生香的人生。

  徐贵祥有40多年军龄,以善于处理“正面强攻军事题材”而著称,但《老街书楼》是个例外,它并不聚焦战争,而是将日常生活推上前台。一群孩子所经历的一切,有虚构,有写实,具有更为精准的现实氛围,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

  《老街书楼》的叙事核心是杜二三等一群孩子,偶然得知一批所谓的“四旧”存放在书楼,又得知那批“四旧”原来是一些画册和图书,于是,一段曲折的寻书之旅就此上演。情节在这条主线上徐徐展开,同时穿插少年街头巷战游戏、远程观摩露天电影经历饥寒和风雨、同“工作队”斗智斗勇保护图书等细节。徐贵祥在《老街书楼》里为杜二三们营造了一片阅读和求知的天空。在动乱的年代,却没有荒芜阅读,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那在老街和田野上跋涉的童年,那贪于玩耍并渴盼读书的童年,是文本叙事中最触动人心的部分。

  《老街书楼》里的每一个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作者的影子。比如乔大桥的形象里有旷达与豪迈,张杏的形象里有优秀和磊落,乔二桥的形象里有对于军事方面的兴趣和探究,杜二三的形象里集中地呈现了善良、诚实、野心、旺盛的求知欲以及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老街书楼》里的人物有老有小,孩子们聪明、活泼、真诚、友爱,突出了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品格;成人形象如乔主任、陶伯伯、何校长、启老师们,懂得孩子、爱护孩子,力所能及地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老街书楼》所处的时代,即便有一些清贫和苦难,但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人间之爱。徐贵祥记住的是童年的温暖,记住的是长辈们给予的关怀,记住的是小伙伴的友爱和纯真,记住的是人性的美好,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光明的、温暖的。

  展现日常生活中的人间之爱

  即便在徐贵祥的非战争叙事作品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时期战争游戏对他的影响。皖西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一辈子的人生走向,从小的时候便可窥见端倪。儿时,徐贵祥的母亲经常跟他说,西南方的大山里有很多红军英雄。他经常往那个方向眺望,往往一坐就是半天,一直望到红红的太阳从西方的山头落下去。母亲说的那个方向就是大别山。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那是徐贵祥记忆深处一座更大的红楼,他就是带着对大别山的想象走进军营的。此后,他有过两段战争经历,两次荣立战功,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既然命中注定我当不上英雄,那就让我好好地写写他们吧。”他在第二次到前线参战期间,战斗间隙奋笔疾书,伏在猫耳洞里,要抢在“子弹抵达脑门之前”把宝贵的人生体验写出来。

  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本连环画《飞翔大地》里一匹引颈奔驰的战马,引起少年杜二三极大的兴趣,他试图画下那匹马,实在画不成,就把那张图撕下藏起,以致犯了错而内心煎熬。他把《马背上的青春》字字句句读到心里还不过瘾,竟一笔一画把整部书抄了下来。在《老街书楼》里,那些月光如水的夜晚、十字街的街角、红楼外的树林,张杏家的墙根,“侦察”“偷袭”“伏击”的场面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儿时期的老街,既是徐贵祥的少年军校,也是他的文学摇篮。而那一座小小的书楼,则是此后几十年都悬挂在他创作世界里的“无名高地”。

  (作者系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作家协会主席)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