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 佳
央视热播的职场剧《城中之城》,是作家滕肖澜第三部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前两部《城里的月光》《心居》都有不错的观众缘。如她所说,“写上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此剧又是一个扎根于上海土壤的故事。这其中有时代,有人性——人性在时代的隆隆车轮中定格与变幻,呈现出一幅丰富多面的图景。
《城中之城》聚焦金融业,讲述了两代金融人面对金融领域的云谲波诡,在底线与利益间抉择的故事。金融故事不好讲,不仅专业性强,而且个中关系纷繁复杂,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漏洞、陷入剧情悬浮的怪圈。这也是该剧首播收视第一、而后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不过,作为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其在人性探索上的醇厚、在现代都市生态的描摹方面独具魅力。
《城中之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时代故事。那么,这个时代该如何书写?观众看到,《城中之城》开始得波澜不惊,节奏不紧不慢,似有它自己的讲述态度,乃至有人说剧中的金融战场面还不如央视刚刚收官的谍战剧《追风者》中的激烈。它像有意与电视剧“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之提法反其道而行,起初并无太多抓人眼球的看点,可当观众真正看进去,才发现越来越“上头”。
诚然,作为一部金融职场剧,《城中之城》有些非典型。它将金融的专业度和复杂性溶解于寻常生活,让“高大上”的东西接地气,将行业运转负载于人物的命运之上,始终围绕着人物来刻画,以生活作为书写的发源地和归属地。它以金融为纽带,牵连起银行、信托、地产、高科技企业乃至普通社区居民、农民等百态,借助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质来透视民生。同时,聚焦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沉浮,着眼于现实和情感,探索人在时代中的种种,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幽微体察。总而言之,它透过金融职场成为关于现代都市的人文解读,观众可从剧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
它的对白很少说上海话,却有上海味——不是剧版《繁花》里那种、有岁月阻隔的上海味,而是当下的,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共存融合的味道;这味道,是过于热心的房东阿姨、也是嘴硬心软的上海丈母娘,是小酒馆里的啤酒烤串、也是家庭餐桌上的毛蟹年糕,是年轻人逼仄的租房、也是青年情侣共同奋斗的购房首付款……市井中的烟火气构成了金融城的底色,也唤起了观众的共鸣。每当镜头掠过小陆家嘴,总不忘在这个“黄金圈”四周高矮斑驳的民房、巷陌上定格片刻,这样的瞬间令人心生温暖。
而在“黄金圈”之内,所发生的事也不全是关于金融的,该剧以现实主义视角书写世情。时而锐利,如主人公陶无忌初入职场的遭遇,不知戳中了多少人:这个家在外地、无根无派的年轻人,虽有才华、有干劲,却几番输给“富二代”,他也只能笑着隐忍,一边奋斗,一边寻找依凭。时而戏谑,人在现实中漂泊,谁都身不由己。如另一位主人公赵辉身上,一边肩负着银行行长重任,一边萦系着亲情、友情、爱情,仿佛擎着天平,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绝不能有一丝偏颇。两边都“真”,却难两全。剧情的现实,可以刺痛观众,而观众的生活不也是一代人的影像?
剧情蕴含着丰富的冲突性。其以两代金融人的际遇解剖冲突的不同层次,展现了行业内部的理想与利益交织的复杂性。以赵辉为代表的“金融高管F4”(来自观众的爱称),在金融“深海”中沉浮20余载,深谙此道,洞察人心,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都是深度的参与者,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也早已无法抽离,他们的面前,没有退路、唯有抉择;以陶无忌、田晓慧为代表的青年从业者初出茅庐,他们懵懂、青涩,满怀理想,想在广阔天地大干一场,却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在各方博弈之中。不仅如此,围绕在两代主角团身边的配角们,也面目生动,各有哀愁喜乐。两代人虽涉足行业的深度不同,却共同构成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参与人情与规则、利益与信仰的较量;不见血光,而剑拔弩张。
所谓城中之“城”,除了金融城,还有一重含义,即由人心筑起的城。饰演赵辉的演员于和伟曾说:“人物是否有魅力,取决于他内心的纠结程度,内心矛盾越激烈,戏越好看。”从这个角度上讲,《城中之城》剧堪称好看。相信他本人在其中饰演赵辉,也必定是过瘾的。因该剧以足够的耐心,给人性铺设了充分的施展空间,展现了人性交锋中缠绕纠结的过程。
以赵辉为例,这个人物的魅力在于亦正亦邪、可正可邪,以致真假难辨。命运给他设置了诸多考验,并在他身边埋下了种种关系,使得他在两种抉择间摇摆、往复。剧中还用两个人物与其映照,即老一代师父戴行长和年轻一代徒弟陶无忌。几个人物理想相同、性格相仿,只是在不同的境遇下做出了不同的抉择,共同展现了命运的多面性。彼此呼应的人物、多元莫测的人性,在时代的金融巨浪中撑起风帆,通过剧烈的碰撞,获得前行的动力,亦蕴藏了更多的可能。人物是戏剧中最重要的,而对人性的深度描摹,正是这部剧的回甘。(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