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暗之火”能否点亮南雅的世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微暗之火”能否点亮南雅的世界

来源:齐鲁晚报2024-04-30 09:27

  作者:刘宗智

  由姚晓峰执导,童瑶、张新成、叶祖新等主演的情感悬疑剧《微暗之火》日前上线,从目前已播出的剧集内容来看,扑朔迷离的剧情、独特的悬疑质感、深邃的人文关怀都相当“带感”。作为白夜剧场今年的首部剧集,《微暗之火》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这部风格鲜明的悬疑剧,能否续写爆款传奇?

  疑点重重

  《微暗之火》改编自玖月晞所著小说《小南风》,讲述宁静小镇上因一桩离奇杀人案所掀起的惊心故事。女主南雅(童瑶饰)遭受家暴后奋起反抗,意外杀害丈夫徐毅(刘俊孝饰),唯一的目击证人周洛(张新成饰)却有长达一个小时的“消失的时间”,且他的证词又恰好为南雅杀人做了“正当防卫”的庇护。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杀人,又或者凶手其实另有其人,一个个待解之谜慢慢浮现。

  剧情从年轻警察林方路回乡调查“跨年夜杀人案”切入,林方路目睹南雅的遭遇,在理性与同情之间,一步步抽丝剥茧,从不同人口中了解着这个与清水镇格格不入却与众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神秘女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观众也跟随林方路追凶探案的脚步逐渐串联起不同面孔的南雅。村妇口中,她是行为不检点、惯会勾引男人的坏女人;老警察眼中,她漂亮却容易招惹是非;年少时的闺蜜陈玲声称南雅对不起她,提起南雅便心生烦躁。在一心求真的林方路看来,南雅的周遭疑点重重,这给办案带来了不小难度。

  剧集开场,上到老人下到小学生都在讨论南雅,几乎所有人都戴着有色眼镜肆意批评、嫉妒、贬低南雅。正如剧中南雅与周洛所说的,“刀剑伤身,言语诛心,说出去的话哪有那么容易收回,嘴巴长在自己身上,行善作恶都是个人的自由。”南雅似乎怎么做都是错的,“我对你笑,你说我轻浮;我对你友善,你说我放荡;我对你真心,你说我自取其辱。”对受害者的审判无孔不入,让南雅的美丽似乎成为一种“原罪”。绝境之中,南雅发出悲痛自白:“我已经活成这个样子了,地狱不过如此。”

  人文探索

  近两年来,各平台的悬疑剧场爆款频出,悬疑剧成为观众瞩目的热门题材。从《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到《三大队》,几乎部部精品,口碑和收视不断上涨。从剧集气质上看,《微暗之火》与《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更为接近,剧情由1999年年末一座封闭小镇里的杀夫案引出一段注定坎坷的爱情,展现熟人社会里的善和恶,以及案件背后更为复杂的人性。剧集开播前发布的群像海报,透露出这座隐秘小镇上的众生百态。海报中,南雅发梢凌乱,眼中含泪却目光坚定;一旁的周洛戴着耳机,沉静看向南雅,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其他人神情各异,预示着每个人都各怀心思,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这部戏的议题是人和命运的关系,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导演姚晓峰表示,“不同于一般的纯硬核悬疑剧,《微暗之火》在形式、载体、结构上有很多新突破,对人性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展示,同时借助诗歌完成了对人文精神的探索。”《微暗之火》第一集结尾,一本名为《拾诗》的诗歌选编集出场,里面辑录了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菲利普·拉金等诗人的作品,第二集开头出现了帕特里奇娅·瓦尔杜加的诗句“捕猎,在凯旋与落空之间,没有蛊惑或罗网”,配合小镇“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与罪恶和伤害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幽微隐晦的独特悬疑气质。

  社会议题

  除了悬疑元素,《微暗之火》还深入探讨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女性困境和公共议题。即使剧集刚刚进入状态,但清水镇的熟人社会生态下的社会议题已渐次展开,包括年轻警察孤立无援破案难、女主身陷家暴离婚难、思想封闭的小镇无法包容一个“异类”、对正当防卫的争议等。

  随着案件抽丝剥茧般展开,观众能感受到在闭塞而落后的小镇,流言蜚语的传播和毫无根据的肆意指控,对如南雅这样的女性所造成的伤害之深。面对丈夫的惨死、曾经的家暴伤害和众人的指责,南雅步步后退,无法自保。在清水镇的小环境里,几乎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这场语言暴力。甚至如周洛母亲这样对南雅并无恶意的旁观者,也一度对南雅保持着误解。

  作为本案唯一的目击者,周洛对南雅有着不同寻常的看法。周洛是清水镇的高材生,曾以县状元的成绩考入名校,又莫名被劝退。他对于特立独行者存在天然的好奇心与深度理解能力,再加上他对南雅朦胧且汹涌的爱意,让周洛既深陷于这段感情中,同时又貌似掌握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观众得以借助周洛的心路历程,从善意的角度重新梳理关于南雅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微暗之火》由《追风者》原班幕后团队打造,剧集的品质得到保证,从中也可以看到主创同样的创作理念:人物命运是波折的,但故事的底色仍是明亮的。正如该剧导演姚晓峰所说,“《微暗之火》像涓涓细流一样,主要讲的是人性,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历程,希望观众对故事有代入感,直面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关于爱和被爱的故事,一个饱受创伤的女性如何再次建立对爱的信念,一个热忱青年又如何从懵懂到领悟真正的爱情。”目前剧集仍在发轫阶段,重重疑点已经抛出。南雅与丈夫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谣言的幕后推手是谁?周洛和林方路这两股“微暗之火”又将如何点亮南雅的世界……这些引人追剧的“钩子”,等待观众一探究竟。(刘宗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