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古诗词里话劳动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5-02 09:20

  作者:廉彩红

  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代劳动者的艰辛和快乐,深切体会劳动创造美的人生哲理。

  农耕社会,人们的劳动生产和生活节律与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息息相关。日月轮回,星移斗转,四季循环,春华秋实。先秦时期一首恬淡古朴的民谣《击壤歌》就歌唱了这样古老而动人的场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诗歌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顺应天时、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旷达随性的生活态度。日出后开始劳作,日落后休息,呼吸着自在清新的空气,饮用着清澈甘甜的泉水,多么美好的生活,难怪对帝王的权力也毫不在乎!

  《魏风·十亩之间》字字闲雅,句句和韵,可唱可吟,刻画出一幅清新恬淡、人们相处和睦的采桑图:“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歌表达了采桑姑娘劳作时的愉悦心情,在现代社会吟唱起来也能让人感受到轻松快乐。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而去,到南山躬耕。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自己归隐田园的心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但在《归园田居·其三》又诉苦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每天辛苦劳作,依然是“草盛豆苗稀”,他期望田地不要辜负自己的愿望,能够获得大丰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经典名句,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静谧悠远的画面、恬淡闲适的生活引人向往。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中描绘了一幅冶炼工人月夜冶炼的壮美图画:明月当空,冶炼炉火照耀天地,火星在浓烟中迸射,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浑厚高亢的声音响彻夜空,震荡寒川。豪爽乐观的形象呼之欲出。

  宋代诗人卢炳的《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描写了当时农民勤劳上进的劳动生活:“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风斜细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四月多雨,正好趁着好雨时节忙活农事,农民们穿蓑衣、戴箬帽,来到田头,翻耕好了的千亩水田正等待插秧。难得今年秧苗出得齐整,长得好,令人欣喜。斜风细雨,连日不晴,小麦将熟时天又转冷。男人们都去田里抢收抢种,妇女们送饭来到田头。秧田、麦田,男人、女人,插秧、收麦,各种元素共同组成了一幅丰收在望的图画。

  除了描写劳动人民,古代诗人自己也喜欢劳动。北宋诗人苏辙春天在菜园里种了菜籽,一直等不来春雨,久不出苗,只好汲水浇园。他在《种菜》诗中写道:“久种春蔬旱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种菜逢雨天最是美好,北宋王禹偁在《种菜雨下》中写道:“前日种子下,今朝雨点粗。吟诗深自慰,天似悯穷途。”南宋诗人杨万里梦里都在想着种菜,他的《梦种菜》,前面几句细细描写了种菜的辛苦和愉快,尤其是嗅到菜香时那种自豪感,但很快就被梦叫醒了:“宿酒未销羹糁熟,析酲不用柘为浆。”

  当然,古诗词中少不了的,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无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的两首《悯农》诗家喻户晓,描绘了农民的辛苦和悲惨的命运。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陶者》写尽了烧瓦工人的辛苦:“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烧瓦工人把门前的土都挖光了,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富贵人家手连泥也不碰一下,却可以住在铺满瓦片的高大房屋里,诗人痛斥了封建时代权贵富豪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廉彩红)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