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散文改编成网剧,《我的阿勒泰》打了个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散文改编成网剧,《我的阿勒泰》打了个样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4-05-12 09:08

  作者:韩浩月

  8集网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近日在中央广电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得到观众好评,目前豆瓣评分为8.6分。

  《我的阿勒泰》的落地播出,天然带有天时地利人和般的优势条件。李娟原著使剧作具有了IP效应,首部散文集影视化后效果如何让人好奇,再加上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登陆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及在央视播出,这些因素都促使它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到达观众视线之内。

  8集的制作,也是《我的阿勒泰》的特色,在动辄四五十集电视剧仍是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把“不走寻常路”走向了恰到好处的一面。一方面,较短的篇幅可以让剧作情节与人物关系的搭建变得简单易操作;另一方面,制作成本可控,使得在创作上的探路性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更容易收获鲜花和掌声。

  在海外,8集左右的电视剧会被归类于迷你剧行列,这次的《我的阿勒泰》更是被认为风格贴近“小清新英剧”。其成功在散文影视化改编上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会给中国迷你剧的发展带来启发。同时,在创作与制作方面给现有的电视剧生产格局,可能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会让更多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作者与机构,投入到这个细分领域中来。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散文,其散文特征体现在画面的优美、节奏的松弛,但与此同时,也拥有了小说与诗歌的要素,情节与戏剧冲突的出现、人物关系的完整建立,让它有了小说的结构,也有了电视剧的骨架。而富有韵味的台词,包括让人惊艳的意境,这些都容易让人联想到诗意的存在与蔓延。一部网剧,可以容纳这么多文艺形式的共存,无疑会让观众感到新鲜。

  《我的阿勒泰》带来的审美体验,也是新鲜的、陌生的,作品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冲击感。以往影视作品里的新疆题材,一样可以看到美景、风物,一样可以感受到朴素、壮美,但为什么《我的阿勒泰》可以做到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因为剧作完全接壤了当代都市审美,抑或说,它基本符合活跃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新疆的大部分想象,把散落于社交媒体上有关美丽新疆的诸多碎片,良好地串了起来,使人有机会用都市的、小资的、当下的眼光来感受新疆。阿勒泰的偏僻、宁静,甚至那份孤独与寂寞,恰好也具有治愈效果,无形中可以抚慰诸多向往的心灵。

  毫无疑问,《我的阿勒泰》是以民族风情、文化、生活为底蕴创作出来的,但独特之处是,它把一些宏大、宏观的意识,以草原、湖泊、雪山等样式,作为不可或缺的背景展现了出来,而镜头聚焦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具有当下感的个体,他们的话语方式,乃至于价值观表达,在民族的基础上,接壤了大众化,也接壤了流行。观众通过剧作所看见的或感受到的坦然、大气、幽默、深情等等,都碰撞或迸发出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活力。

  当然,认真读过李娟原著的读者,很容易发现散文集和剧作的不同,有一些属于原著作者标签式的符号,比如内心的一些挣扎、情绪的多样化等等,没有被网剧表现出来。这是纯文学作品和剧作的差别所在,散文可以极致地个人化,而剧作有必要因面向大众观众而作出角度修改与表达倾斜,在决定被改编成网剧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原著只能提供基石作用和气质参考,在观赏度方面,要让位于导演、编剧、演员等等。对此,原著读者和剧作观众,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包容的态度。好的改编,会是一次双赢,而《我的阿勒泰》证实了这种双赢的可能性。 (韩浩月)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