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破茧成蝶:中国杂技创作在融合创新中蜕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破茧成蝶:中国杂技创作在融合创新中蜕变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5-15 08:57

  作者:陈伟科

  杂技艺术表演具有强烈的娱乐价值和视觉享受,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杂技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惊喜。近年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创作与演出的融合创新,成为一种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也提升了艺术欣赏的层次。一批诸如《战上海》《呼叫4921》《天山雪》《先声》等杂技舞台作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称赞和追捧。人们对杂技演出的喜爱超出预估值。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杂技凭借其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稳占一席之地。

  观念革新启新篇

  新时代中国杂技作品的创作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不论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还是在园区文旅的演出中,乃至世界各地都能见到杂技作品的身影。在创作使命和宗旨上,中国杂技以为人民创作的观念为指引,推动着新时代杂技艺术的发展。以解放战争时期上海战役为历史背景创作而成的杂技剧《战上海》,用杂技艺术传递红色文化,讴歌人民英雄;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聚焦个体成长,集中展示每一位青春奋斗者的缩影。在创作表达上,中国杂技勇担新时代文艺助力强国建设的使命,生动反映时代变迁的脉动,创作出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种题材的杂技剧目,打破了传统刻板的束缚,让创作表达得到了更好发挥。

  以往杂技艺术多以单个节目形式呈现,而如今,杂技艺术不仅能在剧作上独树一帜,还衍生出诸如杂技剧场、杂技融合作品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化。除了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和登上各类大型舞台,新时代的中国杂技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被高度赞誉为开展人民外交的“先行官”。国外民众对杂技的期待值甚至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国际订单”已成为中国杂技对外输出的常态。如中国杂技团的经典之作《俏花旦·集体空竹》,节目自诞生至今,演出足迹已遍布全世界,累计演出万余场,观看该节目的观众超2000万人次。这些创意之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尊重。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杂技舞蹈互融彰显表现力

  杂技与舞蹈同属于肢体语言艺术,两者融合创新的剧目在演出市场受到百姓的欢迎。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一直都是杂技与舞蹈融合创新的典范之作,被业界称之为是“杂技界的革命”。 《天鹅湖》的上演让观众在惊险刺激与优美华丽的双重效果中游走,近距离感受西方芭蕾的优美和杂技带来的感官刺激。剧目采用飞杆、滚环、摇环、摇杆等新的形式,避开了过于传统的技术技巧。剧中重新编排的女子群舞和幽默的男子“四小青蛙”,都在一定程度上让艺术的想象力和艺术造型能力充分发挥。男女主演展现出的肩上芭蕾、手掌芭蕾、头顶芭蕾等,让我们看到了中西艺术结合与跨门类艺术融合的和谐统一。

  在杂技和舞蹈的融合创新落地实践上,需要演员和创作者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对于演员的选拔和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虽然有许多剧目都增添了舞蹈表演的部分,但现状似乎是两者未能很好地结合,更像是两张皮剥离的状态,让人难以分清是杂技还是舞蹈。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是需要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有机融合,下功夫找准两门艺术的契合点,唯有此才能使剧目更具独特魅力。这是创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也是演员在训练阶段需要特别重视的难题。

  技术创新引杂技飞跃

  除了创作观念和跨界融合的创新,现在的杂技演出不再是单一依靠杂技本体呈现,而是借助高科技等多样化的融合形式使得杂技剧目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杂技剧目创作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打造的杂技剧《化·蝶》中,使用了可升降和倾斜的冰屏作为表演平台,在舞台上全方位展示了杂技艺术的独特美学。利用可拓展视觉空间和提升艺术效果的机械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杂技的技术难度,让杂技的技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由甘肃敦煌艺术团创排的杂技剧《九色鹿》,以“新马戏”的编排手法,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充分运用镜面舞台、全息投影、多媒体技术等科技元素成功展现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对敦煌壁画故事一目了然。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仅紧密贴合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更为杂技艺术的创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的视觉效果能够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在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打造的杂技剧《战上海》中,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被主创团队成功呈现。舞台上融合设计的火车轰鸣、汽车疾驰、自行车穿梭等日常环境的视听艺术,不仅增强了剧情紧张感,更直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先辈们的英勇无畏。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成功运用科技之力可以使得杂技剧的情境和氛围相得益彰,丰富杂技表演的动作和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所展现的戏剧场景与情感氛围。

  围绕当前中国杂技艺术的融合创新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杂技艺术人才的培养,并加强学术理论的研究。尽管已有相关人士多次呼吁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专业培训课程等方式来提升杂技研究、表演、创作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但实际效果仍显不足。为实现中国杂技的良好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打破传统行业界限,推动不同领域的知识、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融合,从而孕育出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换言之,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以拓宽杂技艺术融合创新的发展空间。这种合作不仅能提升中国杂技艺术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前进号角。(陈伟科)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