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的阿勒泰》:通往共融之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我的阿勒泰》:通往共融之境

来源:海南日报2024-05-20 10:03

  作者:张意薇

  近日,由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的民族剧《我的阿勒泰》完美收官并引发热议。该剧以“疆二代”李文秀(周依然饰)在乌鲁木齐追梦碰壁后的返乡之旅为引线,描绘了李文秀与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马伊琍饰)在阿勒泰地区和哈萨克族牧民在平凡的生活中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铺展出一幅北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隽永画卷。这部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以精巧的叙事、丰满的人物、细腻的情感赢得了豆瓣8.7的高分。

  散文改编影视剧的新尝试

  将散文改编为影视作品并不多见。散文因其特有的自由形式和个性的情感表达,对影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忠实散文原著的情感精髓与艺术风格,又要巧妙适应影视媒介的叙事逻辑与视觉表现力。《我的阿勒泰》通过精心重构故事框架,实现了散文与影视语言的和谐共生,展现出一场文学与影像交融的成功尝试。

  导演滕丛丛曾提到男主角巴太并非根据原作中出现在舞会中的麦西拉改编的。她两次去阿勒泰采风,结合了一位哈萨克族兽医的真实生活和一个名字也叫“巴太”的司机的特征,创造出剧中“巴太”这一全新形象。兽医经营着马场,而那位司机则以其帅气、可爱和勇敢给导演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特质被巧妙融入巴太的形象和经历中,勾勒出新旧理念交锋中年轻人的内心纠葛与身份探寻。

  用乐观向上消解生活苦难

  《我的阿勒泰》不仅刻画了一系列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且风格幽默、金句频出,不少场景都令人捧腹。

  怀揣文学梦的少女李文秀,由最初在大城市寻梦却四处碰壁的胆怯笨拙,到一步步学习、试错,其间有对固有生活模式的冒犯与造次,因而笑料百出。在“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的指引下,她最终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

  其母张凤侠是一个敢爱敢恨有独立精神的女性,虽然她会因丈夫的逝去而陷入悲伤与回忆,却也可以淡然消解被高晓亮(蒋奇明饰)背叛的心寒。导演滕丛丛回应剧集比原著多加了爱情元素时说:“真正强大的人,不否定身上的任何女性元素。女性身上的多情、浪漫、情绪化,很容易跟别人共情,甚至她的包容、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也是一种强大。”

  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生存困境和情感需求。老牧民苏力坦(阿力木江·吐鲁逊拜克饰)不无悲凉地感叹:“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鹰不能养了,猎不能打了,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然而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大儿媳托肯带孩子改嫁以及小儿子巴太回归马场,放手让下一代迎接新的生活。

  苏力坦的大儿媳托肯(阿丽玛饰)在丈夫死后打算带着两个幼子改嫁,却受到重重阻挠。她虽然会感到难过,但总能凭借更丰富的生活获得自我恢复的力量。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坚韧不拔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展现出一种女性通过抗争主宰自我命运的光辉。

  共通的民族风情画卷

  在李文秀的自述中,她逃离的乌鲁木齐映射出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多元。相比之下,阿勒泰地区的广袤无垠,表面上远离现代文明的框架,实际上却蕴藏着深刻的心灵秩序与约束。这里的人们,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与自然的共存中,遵循着一种本能的、朴素的需求与平衡,这种制约虽然简单,却足以维系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共生。其中,一位游牧民族老奶奶的智慧之语“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啊!”不仅是对张凤侠母女经历风雨也要好好生活的赞许,更是对哈萨克族乃至更广泛游牧文化中乐观精神的颂扬,体现了一种永恒的、乐观的生活哲学。

  剧集还探讨了尊重民俗的重要性,借由巴太向张凤侠求证兄长是否在生前同意托肯带孩子改嫁之事,展现了哈萨克族对真相与诺言的重视。

  《我的阿勒泰》不仅深刻描绘了哈萨克族与汉族的日常生活,还巧妙穿插了蒙古族青年朝戈与托肯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以此为窗口,将蒙古族的生活风貌一并纳入视觉叙事中,展现了民族之间情感共鸣的普遍性。这一巧妙安排,使得剧集成为了一幅多民族共融的生动画卷,促进了观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张意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