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同为老IP,为何“浪姐”无浪“歌手”乘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同为老IP,为何“浪姐”无浪“歌手”乘风?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5-24 10:08

  作者:存 七

  今年5月,《乘风2024》和《歌手2024》——湖南台两个迭代多年的大热音乐竞演类综艺IP相遇了。在席卷内娱的热搜与热度背后,是老IP的一把辛酸泪。

  当一个音乐竞演类综艺走到第五年甚至以上的时候,它的知名度已无需再被证明,但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观众审美疲劳。选人,选无可选;选歌,难上加难。变与不变,面前都是收视的悬崖,一不小心就跌落神坛。即便是求变,节目组能做的也像螺蛳壳里做道场,动弹一下都费劲。

  老IP创新,也有章法也似押宝

  既然是做道场,便往往有一定章法可循。

  首先就是从人上创新——选“新人”。这一步看似简单,但说是生死攸关的决胜点也不为过。很多时候,一份嘉宾名单就能定节目的生死。最后节目端出的菜能不能被路过的观众吃一口,就全看选“新人”的这一哆嗦。

  所谓“新人”,当然不能是全新素人。节目组请嘉宾的“新”是有前提的:需得是有话题的新、有实力的新、有情怀的新,三者至少有一项可取之处。不然,就等着被观众骂“糊穿地心,连像样的人都请不过来”吧。同时,又必须至少有一个能镇得住场面、镇得住观众的嘉宾来做“主菜”,如此次那英之于《歌手2024》。否则也是不能叫人满意的。《乘风2024》今年就没有类似人物坐镇,虽有王琳这样的优秀演员前辈,但仍差一口气。

  再就是从歌上创新。选歌对于音乐竞演类综艺也是一门学问。一方面,节目组要时刻盘算手中的预算,合理分配大热曲目和普通曲目的占比,不让版权费超支。另一方面,也要保证音乐性或观赏性——要么好听或者传唱度高,要么舞美能发挥的空间大。当然也可以选一些奇形怪状的歌,押一个“难听”上热搜。总之,编曲也好舞美也罢,能有一项让观众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就可以。

  又或者,节目组可以直接换个螺蛳壳来做道场。就如《歌手2024》,忽然把过去十来年以录播为主的音综全踢到一边,搞起了直播。这一举让音乐竞演类综艺对标竞技体育,变成了没有预录、不能重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现场的艺术”。湖南台搞音乐竞演类综艺的直播是有成功先例可循的,20年前的《超级女声》等选秀就是如此。能看得出《歌手2024》想要复刻当年盛况的野心。但和当年不同的是:《超级女声》是把压力都给到素人,举全国之力选出几颗新星;这次《歌手2024》是把前辈新人都一并放在全国人民沸腾的舆论油锅里煎。

  如今《乘风2024》来到了三公,《歌手2024》来到了第三期直播——两个节目热度的胜负已没有悬念。它们为什么会迎来现在完全不同的命运?它们未来的故事能怎么讲?

  “浪姐”无浪,从讲姐姐的故事到用姐姐讲故事

  在音乐竞演类综艺这个类别里,“浪姐”是个四不像。它有着和市面上所有同类型节目完全不同的基因:音乐性、嘉宾在唱跳方面的实力,都不是它的首要考量因素,它的底层逻辑是“故事”。

  “浪姐”是带着观众期待的叙事诞生的。它的雏形是豆瓣上的一篇帖子,内容大致是在现在影视行业里,女性到了30岁以后机会骤减,很难被人看到,所以想看一档由30岁以上的姐姐们出演的综艺。这样一篇帖子被网友一点点关注、一点点丰满细节,再被节目组发现、制作。它的诞生,来源于近年来观众的女性意识觉醒,是对30+女性生存现状的体察,也是节目组对当下观众喜好的精准把握。因此,它面世即大火是一定的。

  但故事性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一个概念先行的综艺无法讲出精彩的故事,那么等着它的只有光鲜外表下的勉强维持,以及最后平淡甚至惨淡的收场。走过四季节目,“浪姐”关于女性的故事已讲不出新的情节,只剩下嘉宾们一季比一季更卖力地表演所谓的女性力量和女性友谊,用干巴巴的口号和肢体接触潦草回应主题。明知文章已写无可写,也只能硬着头皮用华丽的辞藻反复点题,试图用上价值的方式得到一点笔墨分。

  今年“浪姐”的slogan(口号)是“大美中国,热望乘风”。从中能够看出,这档自女性觉醒而诞生的节目,焦点已不是女性本身。“女性”在这个语境中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的载体,女性的故事退居二线。求变没有对错,毕竟当一个故事讲无可讲,转变方向似乎是必然。但这样一档曾经态度鲜明、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最终还是变得平庸,实在让人惋惜。

  选人方面,浪姐以一年几十人的速度消耗着内娱女星的存量。哪个国家的娱乐行业有这么多有点名气又有点实力的明星,能源源不断地供“浪姐”这样一个体量的节目以每年一届的速度运转呢?

  选曲方面,浪姐做得一直不算出色。每一季的选曲几乎都伴随着质疑声,尤其是公演,很少有能出圈的曲目和舞台。有些曲目过于冷门,传唱度不高,观众热情也就相应不高;而且过于短暂的排练时间和部分姐姐的非专业出身两个因素叠加,让舞台质量始终不尽如人意。所以就算最新一季选了如《东风破》《青花瓷》这样耳熟能详的曲目,仍然没能打造一个出圈的舞台。

  在故事内核发生动摇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之下,“浪姐”将要去向哪里,实在难猜。

  《歌手》乘风,观众苦华语乐坛久矣

  而随后《歌手2024》一出,湖南台再一次证明自己就是中国音乐综艺制作的天花板。初次见到本季嘉宾名单时,很多人都是唱衰的态度。如果把节目的嘉宾阵容比作木桶,乍一看这个桶只有一条板还长点——那英。

  这样一个“四面漏风”的阵容,如果是录播,《歌手2024》可以说是必扑无疑;如果阵容豪华,即便直播也不一定能火。偏得是现在“这口破锅配上烂盖”,才能达到今日的效果。不知这是否也在节目组的策划之中?不管如何,一生爱看热闹的中国人,这次决定来看看《歌手2024》的“笑话”,看节目组打算怎么拿着这一手牌 “破罐破摔”的。结果这一看,看出了比春节联欢晚会还热闹的全民狂欢。

  一开始,那英“五旬老太守国门”之类的段子火爆全网,背后是网友对华语乐坛不留情面的讽刺:苦华语乐坛久矣。一边是新生代歌手青黄不接,唱功过硬、创作实力顶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极为稀有。另一边是仗着国内的人口优势,从业者稍微有点成绩就能活得不错,因而不思进取,多年来关起门来左手和右手玩,完全没有锐气。那英就在这样一个节点,因她的民族、姓氏,以及在节目里的“独苗”身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接下来,那点不满和娱乐性的调侃被更激烈的情绪吞噬,还有某些歌手一声声的“请战”。

  情绪在获取舆论热度和支持上确实屡试不爽,可情绪容易失控,这是大家都需要保持警觉的。情绪一旦到达某种烈度,话语权和解释权就完全不由个人了。网友说“请出列”是开玩笑,是希望华语乐坛争口气。《歌手2024》这里实在没有什么需要保卫的,有的只是需要被外国“鲶鱼”激发活力的华语音乐,和需要被更多人看到的优秀歌手。

  当这一波声浪退去,关于《歌手》的讨论是否会回归音乐本身?这个重获新生的老IP又是否会像有人预测的那样,凭一己之力改变当下音乐综艺的制作模式?这一切都有待日后验证。(存七)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