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庆余年2》,倏忽五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庆余年2》,倏忽五年

来源:齐鲁晚报2024-05-26 09:42

  作者:张 莹

  从《庆余年》到《庆余年2》,用了五年时间。

  五年时间能发生很多事,别的不说,剧中角色的成长,足以撑起大家对一部爆款的好奇。其实,需要保鲜的演员们,才是最大的考验。范闲的扮演者张若昀,一如既往地帅气,当年他凭借此剧人气飙升;范若若的扮演者宋轶,颜值在线,五年没什么变化,不然《庆余年2》增加了一众美女实力派,怎能抗住?郭麒麟五年前在《庆余年》中因范思辙一角出圈,他松弛的表演赢得一众好评,五年过去了,角色的贴合度仍然极高。

  《庆余年》有多火?《庆余年2》的站内预约人数超1800万,剧迷们空前高涨的期待值可见一斑。

  这部作品改编自网文大神猫腻的同名小说,他的小说《朱雀记》《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大道朝天》等都很受欢迎。在网文作家里,猫腻是独特的存在,其作品既是爽文,又带有“文青”风格。《庆余年》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爽”的外壳之下,表达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8年的《香蜜沉沉烬如霜》、2019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几乎每年一部女频大爆款。《庆余年》的出现,打破了同质化藩篱,填补了市场空缺,“男频”古装剧满足了当时观众的差异化审美需求。据了解,《庆余年》的粉丝,女观众占了六成以上。男性世界的权谋、忠诚、才华、幽默在剧中得到全面体现,显而易见女观众并不排斥这样的内容。

  比如范闲参加夜宴被指抄诗后,又在醉意下将李白、苏轼、白居易等多位大家的名诗名句一一背出,这场戏就是小说中的经典场面,也是剧版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的片段之一。

  比如融入了更多的喜剧色彩,无厘头喜剧场景让人捧腹。王启年爱财和搞笑糅合在一起,请范闲吃碗面都小气到只有面汤没有肉,这样的场景让观众乐和;范闲的弟弟范思辙,最大爱好就是挣钱,当看到《红楼》卖得异常火爆时,张口就算出一笔卖书的钱,甚至连利息都分毫不差心算出来。

  比如赋予人物更鲜明的记忆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滕梓荆这一人物的改写。小说中的这个角色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于范闲而言更像是一个忠仆;到了剧中,他的形象被拔高为一个英雄侠客,是愿意为范闲献出生命的正义之士,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而他的死也成为范闲成长的重要转折点。

  五年后再看《庆余年2》。喜欢第二部的观众继续“入坑”,幽默元素继续。王倦的对话写作,不拘泥于古装剧的正式,而是充满机智与戏谑,不少台词通过双关语、俏皮话或是故意曲解情境来制造笑点。“贱嗖嗖”的语言让情节有趣,观众也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趣味互动和智慧交锋。爱财如命的范思辙,为了查账本把所有歌伎都赶走,“这么多账本陪着我,能寂寞吗”。相声演员出身的郭麒麟依然碎嘴幽默,将范思辙贪财、碎嘴、仗义、善良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剧中的搞笑担当。

  偶尔搞笑的不仅仅是王启年和范思辙。在最新的剧情中,庆帝为了达成某个目的,亲自动手制作炸药。然而,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发生了小规模的爆炸,导致其脸部被烟熏至黑色。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给剧情增添了紧张感,也带来了一些幽默元素。

  在喜剧的内容之外,朝堂博弈部分相比第一季也丰富了不少。如林相遭到弹劾,明明背后是庆帝所为。林相去辞官前,庆帝还要装出一副不舍的样子。这些尔虞我诈和真真假假,对范闲来说都是人生新的功课和学习。《庆余年第一季》征服观众的是“爽”。范闲一直“作死”,却死不了,因为他有6个靠山,师父费介、养父范建、干爹陈萍萍、奶爸五竹、岳父林若甫、亲爹庆帝,男主一路过关斩将,扶摇直上。第二部中“爽”的元素变弱。编剧王倦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后面的故事里,支持他的一些大佬,好多都会成为他的敌人”。这种反爽剧的逻辑,会打碎观众的审美疲劳,增加男频剧的厚重感。

  倏忽五年,希望《庆余年2》不负观众喜爱和厚望。(张 莹)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