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余秀华:我的文字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余秀华:我的文字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4-05-26 09:50

  作者:张杰  吴德玉

  余秀华,在当下肯定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在纯文学尤其是新诗诗集属于出版小众存在的当下,她的三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累计销量突破了百万册。她的很多诗句在网络平台上被广为传播、解读。2024年春天,历经八年沉淀,余秀华出版了她的第四本诗集《后山开花》。5月19日下午,余秀华来到位于成都成华区的文轩BOOKS书店做了一场主题为“诗里诗外的余秀华”的新诗集分享会。近400位读者来到现场聆听,气氛火热,对余秀华的分享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分享会之外,余秀华接受了包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内的成都媒体的采访,谈到自己的近况、自己对诗歌的看法等。余秀华的反应非常机智、幽默,尽显快人快语的性格。

  “喝酒无助于写诗,我写诗都是清醒时”

  在分享会上,有人提到余秀华应该保护、珍惜好自己生活中的小情绪,这些都可以帮助诗歌写作。对此余秀华说,其实自己的状况是,“这些小情绪过于多,对我自己算是一种内耗。如果为了诗歌就容忍或者放纵这些小情绪内耗自己,这是不值得的,是本末倒置。我一向认为,生命、生活是第一位的,诗歌只是锦上添花。”对于“那这样的写作很难职业化啊?”的问题,余秀华则回应说,“我根本就不是职业作家,干嘛要让自己的写作职业化?生活的第一目的是好好活着,幸福地活着,而不是为了写诗储备素材。”在此前的相关阅读活动分享中,余秀华也分享过同样的观点,“人的生活不是为了写作而准备的,谁会愿意天天挣扎在生命的死亡线上,去成全别人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这是生命的本末倒置。我宁愿平庸,也不愿牺牲生活来换取诗歌。我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诗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

  余秀华没有上过大学,她的文学之路一直备受关注。她透露自己很早就喜欢写作,只是当时觉得写作文字太多,太累,“诗歌比较短,就开始写诗。”有人向她请教写作方法,她告诉对方,兴趣最重要,“只要你想写,去写就是了。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我觉得没有捷径,只要认真学,好好写,坚持写就行了。”有一段时间,余秀华会在直播中透露自己喝酒较多,当被问及喝酒与写诗的关系,她说:“我当时喝酒只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喝酒对我写诗毫无帮助,我写诗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

  有人问她如何看待“恋爱脑”这个词,余秀华说,“其实这个词在网络上被贬义化了。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也有它积极的好的一面,比如说为了爱奋不顾身。虽然我也做不到为爱奋不顾身,但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完全是个贬义词。”

  “能有人喜欢我的诗,说明我们能共情”

  在新作《后山开花》的序言《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中,余秀华谈到成名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从2015年的春天起,我的名字似乎与诗歌产生了物理反应,而其实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诗歌是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部分,能有人喜欢,说明我们能共情,共情离知音相差甚远,也是我刻意避免的。但是,又恰好是这样的共情让我们似乎找到了伙伴,一个人在深夜看星星的时候,还有人在别的地方同时在看,这无疑是一种安慰。”在接受采访中谈到突然走红这个话题,余秀华说,就算不是9年前那次偶然机会“出圈”,“以我这种爱说敢说的性格,在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可能还是会整出不少动静。”

  在当下的出版市场上,余秀华的诗集能成为畅销书,极其罕见。对此,余秀华说这跟自己愿意主动到读者群中推广新书有关系,“我没有清高的架子。我觉得既然让出版社出成书,那就要配合出版方积极去推广,不然你写好放自己抽屉就行了。”

  近段时间因为推广新诗集,余秀华在全国各地奔波做读者分享会,“很累,但是也很有收获。”场下坐满读者的爆满场景,一个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真诚向她表达自己受她诗句的影响,还有人跑上台送花,余秀华说,“这一路上我遇到很多爱我的读者,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时刻。其实我都会觉得:这么多人平白无故喜欢我,我何德何能。”

  在读者提问环节,有个年轻读者深情读了余秀华一首诗。余秀华听了说:“希望你有幸福的爱情。如果没有,也学会懂得珍惜生活。”

  余秀华与儿子关系很好。她曾经说,儿子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在本次采访中,余秀华谈到儿子近况,“他大学毕业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当被问及是否会与儿子谈文学,诗歌或者自己的作品,余秀华说,“我们不会谈这些。我看他在手机上看小说,我也不知道他具体看的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关系很好。”

  “在旋涡里打转,却从没脱离生活本身”

  在新诗集中,第二辑的主题《如果我也在桃花源》,收入的是一批爱情诗。在这些诗中,可以特别看出余秀华的文词风格偏向激烈、饱满。这是否跟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体验相互映照?对此,余秀华说,其实现实爱情生活中撕心裂肺、摧心刺痛的感觉,“文字是表达不充分的。文字表达有一定的限度。有句话说,语言也不能将我对你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我的体会也是这样的。”

  对于近几年生活中遭遇的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余秀华已经释然,在新诗集序言《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中她透露心曲:“前几年,世界的好意朝我扑面而来,我也张开双臂去迎接,去爱。这是我人生的一段不再重复的激情,因为是激情,就多少有些冲动,缺乏思考,特别是对自身的思考,当然有些明显的收获是摆到了台面上的,比如对人性之恶的认识。当我没有办法逃离,就只能选择共存……这几年得到了赞美,也受到了很多侮辱,让我疼得夜不能寐。这是多么冤枉:我与这世界并没有多深刻的联系,凭什么我要承担无中生有的恶意?好在我的生活根基还算牢靠,虽然我不停地在这个旋涡里打转,却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本身。诗歌,无疑加固了这个生活的底座。”

  对于到底什么是好诗,余秀华认为没有非常固定的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好诗的评判标准、审美口味差别很大。我自己喜欢读的诗,或者说我认为好的诗,是那种在语言形式上有特色和内容有思想哲理两个方面都要突出的诗。”她透露自己很喜欢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其实不管写不写诗,读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自己做得也不好,最近读书也不多。”

  “我的文字基本上是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余秀华的诗在海外也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在英国和法国出版了英文版诗歌散文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法文版诗集《站在屋顶上的女人》。2024年4月,余秀华还前往英国纽卡斯尔进行诗歌交流。她在大英图书馆做了诗朗诵,还现场表演由自己诗歌改编的诗歌舞剧作品。这也是余秀华第一次尝试通过肢体语言来演绎诗句中的意境,相关的视频在文化圈被广为转发。

  用舞蹈诠释自己的诗作,让余秀华感到很新鲜也觉得很自然,“其实不同类别的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诗歌与舞蹈即是如此。虽然我身体不方便,但我还是学着跳。不只是身体健全的人或者身体条件很优越的人才可以跳舞。任何人只要愿意跳舞,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既然的条件跳。”

  写诗与生命的状态密切相关。谈到年龄带来的影响,余秀华说,“到了我这年纪,本应该变得沉稳,内心沉静,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但目前我就是做不到。”余秀华说,自己的写作与生活密切相连。她也庆幸自己有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的文字基本上是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张杰  吴德玉)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