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象之歌》:“大象”头重脚轻难免倒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大象之歌》:“大象”头重脚轻难免倒地

来源:北京晚报2024-05-27 09:36

  作者:王 润

  一所精神病院,一个失踪的医生,引发了一场如同“猫鼠游戏”般的心理对抗,也揭开了一个男孩复杂的精神世界。改编自荣获法国“莫里哀奖”最佳作品的话剧《大象之歌》中文版近日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该剧通过一场充斥着博弈、试探和诱惑的精神病院医患对话,探讨了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和影响以及自我的价值与意义。主创人员对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以及整个作品制作上的精良用心值得肯定,但剧本的先天不足也让观众看完之后并不满足。

  《大象之歌》的故事发生在加拿大布罗维尔市的一座精神病院里,劳伦斯医生的神秘失踪成为剧情的引子。为了查明真相,格林伯格院长与最后一个见到劳伦斯医生的患者迈克尔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这场看似简单的对话,实则是一场激烈的心理较量,观众从中可以感受到双方之间的紧张氛围和不断升级的冲突。一直照顾迈克尔的护士彼得森时刻关注着这次约见,她一再提醒格林伯格要注意迈克尔的状态。而格林伯格院长与彼得森护士同时也是一对离异的夫妻,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彼此的博弈也在影响着谈话的进行和人物的最终命运。

  这样一个充满戏剧化的故事背景和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设计,再加上格林伯格院长与迈克尔之间你来我往的高密度台词对话,让观众对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迈克尔这个充满复杂性格的角色,既是一个外表自负、实则内心脆弱的少年,又是一个有着深刻童年创伤隐痛的病人,到底他想从这样一场对抗中获得什么?颇有悬念。整个舞台设计也很有创意,通过极简的非现实风格和变幻的灯光效果,试图引领观众进入人物充满回忆与幻想的心理空间,感受他的情感经历和内心变化,从而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共鸣和思考。

  然而这场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并没有构成势均力敌的头脑角力。心理医生出身的院长并未展现出应有的专业素质,反而一直被迈克尔这样一个从一开始就有强烈目的性的年轻患者牵着走。剧中大量对话的铺垫,各种隐喻的使用,“大象”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似乎都留了很多线索,但随着“层层剥笋”,最后只是揭露出迈克尔由于原生家庭问题导致内心爱的缺失,使他因为绝望而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结尾剧情戛然而止,正如一头大象轰然倒地,留下一声巨响,由于人物塑造得不够让人信服,主题挖掘也不够深刻,因此缺少震撼和救赎的力量,让观众感到有些茫然和困惑。这版舞台剧貌似深奥,但头重脚轻,显得有些单薄。(王润)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