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 珂
俄罗斯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与现实主义美术传统,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艺术真实地反映了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征。2024年,《渴望》与《谢肉节》作为俄罗斯当代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典型,由其作者俄罗斯著名艺术教育家、人民艺术家瓦列里·列德涅夫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谢肉节(布面油彩) 瓦列里·列德涅夫
20世纪70年代至今,瓦列里·列德涅夫的架上绘画大部分以宏伟历史以及家庭生活为主题。他所创作的人物栩栩如生,不同人物的形象以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精气神,体现了人性本质的光辉。与其他俄罗斯老一辈传统油画家一样,战争题材是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造成的苦难以及悲剧后果,不断引发人们的回忆与思考,这个时期俄罗斯油画家们的美术创作产生了两类主要创作方向:一是对胜利的讴歌,二是对往事的怀念。瓦列里·列德涅夫早期的绘画作品中,更注重人物的写实性、客观性,从绘画技法中可以看出画家受到此时期流行的苏联严肃主义与装饰主义的影响,纪念碑式构图营造了庄严的氛围。画家父亲在战场上牺牲的童年悲伤记忆影响着他的一生,被称为《渴望》的作品创作于1975年,具有悲伤情感化的作品以个人痛苦记忆为出发点,蕴含着激情与悲壮,是画家对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悲惨境遇的直接表现,有力地控诉了纳粹的罪恶,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画家运用暗调色彩,降低整个画面的纯度,营造了阴暗潮湿的氛围,给人以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画家对集中营的妇女儿童们伤感惊愕与失落的眼神进行了细致刻画,右上角牌子上的俄文翻译为“严禁翻越铁丝网,否则将被处决”,冰冷无情的文字使人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无助。这幅作品的原素材取自于一幅真实的黑白摄影照片,作者在创作中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重新构图,并用战火替代了原背景,刻意模糊了现实空间,增强了画面的悲剧性以及象征性。
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本性是艺术的永恒本质,画家一生的创作没有脱离现实主义,但尝试在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上进行创新。“浪漫的现实主义”是画家多年来探索形成的新风格,其创作手法吸收了印象主义的特色,捕捉不同色调的美,用笔随性,但又不忽视物象的造型写实,注重用光线和色彩抒发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列里·列德涅夫在创作中尝试超越物体的表象,追求事物的本质,逐步摆脱僵化的造型和色彩,在作品中增加了一种幽雅和神奇的氛围。创作的源泉遍布于画家的生活中,其巧用精妙的色彩语言与交织变幻的光影来寄托和表达的真挚的个人情感,使其每件作品都具备了炽热的乐观主义温度与澎湃的生命力。《谢肉节》是画家于2000年所作的以俄罗斯传统节日为题材的作品。“谢肉节”又称“送冬节”,是一个从俄罗斯多神教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俄罗斯传统节日。后来由于俄罗斯民众开始信奉东正教,该节日与基督教四旬斋之前的狂欢节发生了联系。“谢肉节”源于东正教。在东正教为期40天的大斋期里,人们禁止吃肉和娱乐。因而,在斋期开始前一周,人们纵情欢乐,家家户户抓紧吃荤,以此弥补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谢肉节”因此而得名。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为期7天的“谢肉节”每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们用稻草和布条捆扎象征冬天的玩偶,并将它们放在家里。入夜时分,人们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第二天是娱乐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们到岳母家吃面饼的日子。接下来的一天是醉酒日,节日在这一天会达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请岳母吃面饼的日子。小姑子聚会日在第六天,人们从这天开始焚烧用干草制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天是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摒弃前嫌,重归于好。这天,人们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焚烧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彻底告别寒冷的冬天,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画家将这一周的活动都巧妙地融入了画面中,巧用暖色调烘托节日欢乐、温馨的气氛。画面前部身着民族服装的大人儿童载歌载舞,暖阳下雪中的教堂显得格外神圣。画面最前端的喜鹊象征着春天的来临。画家认识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存,描绘得既洒脱又不造作,形神兼备、赏心悦目。与《渴望》不同的是,画家在作品中简化了人物表情,用大块面色彩涂抹,笔触恰到好处地贴合形体游走,宽细各异,不腻不燥,干脆利落,看似随心散漫、粗犷无忌的笔法,却隐含着充满秩序、规律性的技巧。人物的五官用简单几笔勾勒,却将这些人物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其多年来形成的深厚功力。画家用镉黄、玫瑰红、赭石以及相邻色辅加群青、紫罗兰等进行调和点缀,合理控制色相并提高纯度,巧妙地搭配互补色,使画面产生强烈醒目的视觉效果。虽然是冬日,但使人感到温暖柔和。为了使画面更通透,他在颜料厚薄、覆盖面与留白上还进行了深入探究。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造,《渴望》与《谢肉节》这两幅作品代表的是瓦列里·列德涅夫教授不同时期的创作成果,亦是其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代表作品。前者别具一格、沉稳大气,后者拥有丰富的色彩和阳光的价值观,都映射了作者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与充满韧性的灵魂写照。如今,84岁的瓦列里·列德涅夫仍矢志不渝地进行着艺术创作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为年轻一代画家树立了榜样。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员、三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