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婴戏丹青里,童真破卷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婴戏丹青里,童真破卷来

来源:北京晚报2024-06-02 09:53

  作者:张 鑫

  婴戏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一种特殊的绘画题材,这种作品以儿童为主要描绘对象,展现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儿童节到来,让我们走近这些生动的婴戏图,一同感受古代孩子们趣味盎然的童年。

  清代金廷标《儿童斗草图》

  苏杜齐名 两宋发展

  中国很早就有以儿童为主题的绘画传统。唐宋时期,婴戏图的绘制技巧渐趋成熟;两宋时,婴戏图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宋代之后,婴戏图的题材也非常流行,但是这些作品的艺术高度却难以达到宋代的水平,许多明清时期的婴戏图,也是画家们对宋代作品的模仿。

  为何婴戏图会在宋代大放异彩呢?这其实和当时整体的社会环境有关。婴戏图是风俗画的一种,它的流行,和宋代市民社会发展下,风俗画备受欢迎的艺术环境有关。同时,婴戏图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类型,也寄托了朝廷对人口增长的希望和人们对多子多孙的渴望。

  宋代擅长画婴戏图题材的画家有很多,但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杜孩儿”和苏汉臣。据史料记载,擅画婴戏题材的杜孩儿以其绝活而名噪一时,其作品甚至被画院画家追慕以备宫廷之需。南宋邓椿在《画继》卷六的《人物传写》中记载道:“杜孩儿,京师人。在政和间其笔盛行,而不遭遇,流落辇下。画院众工,必转求之,以应宫禁之须。”另一位画家苏汉臣的名气更大,有人评论苏汉臣的婴戏图“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从中可见苏汉臣所绘人物的生动传神。

  就婴戏图的具体内容来看,传世作品的内容包括了晨课、闹学、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捉蝶、拜佛、斗蟋蟀、斗草、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节庆祭拜、追货郎、钓鱼、戏莲花等众多题材。古代儿童的生活中没有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也是多姿多彩、趣味十足。

  斗草击球 意趣盎然

  在古代,斗草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种娱乐风俗。每逢春夏之际,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男女老少尤其是孩童和女子们都会相约到郊外去斗草。清代画家金廷标的《儿童斗草图》就展现了孩子们在郊外斗草的场景。画面中,缓坡上有太湖石数块,垂柳翠绿,随风舒展,草坡上花草各异,争奇斗艳。十个孩子聚在一起,动作各异。其中,几个孩子正在玩花草游戏,他们以花草相斗,来决定游戏的胜负。孩子们正在玩两种游戏,其一是以比赛采得的花草作对,这是文斗;其二是用叶柄相互拉拽,也叫做“拔根儿”,这是武斗。其他的孩子或蹲在地上用力拔车前草,或在树边低头观察花草,或者正捧着花草从远方走来。

  击球也是古代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宋人的《蕉阴击球图》,这幅画描绘了南宋时期贵族庭院里婴儿击球的有趣场景。画面中,庭院内奇巧的太湖石突兀而立,其后隐现茂盛的芭蕉数丛。石前的少妇和身旁的女子正在专注地观看两个孩子玩槌球游戏。一个孩子手持木拍正欲坐地击球,另一个孩子正在向他急急喊话。画面中四人的目光同时落于孩子所欲击打的球体上。这幅画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构图新颖,显示出画家善于观察人物动作以及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此画巧妙地将玲珑剔透、奇崛挺拔的太湖石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厚重的石头给了整幅画面以稳定感,同时还聚拢了交叠四散的芭蕉叶以及分散的人物,避免了因画面内容繁杂而出现轻浮的局面。同时,太湖石还拉开了前景人物和背景芭蕉叶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宋代苏汉臣《秋庭婴戏图》里的玩具特写

  轮盘宝塔 玩具纷繁

  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是婴戏题材绘画作品的名作。这幅画中展现了孩子们于庭院内玩“推枣磨”游戏的场景。画家绘画孩童的笔法细致入微,从头发、眉目到衣着、饰品都精心刻画,变化丰富。画面中孩子们正在玩的“推枣磨”实际上是把牙签和枣子相结合的一种平衡游戏,游戏时需要取竹片一根、鲜枣三枚,将一颗枣的上半部分果肉削去,露出枣核尖,下方插上几根牙签作为磨台,再取两颗大小相当的枣子插在竹片的两端,完成后需要将其立于枣核尖上保持平衡,用手指推动时形似二人推磨,因此而得名。

  除了“推枣磨”,孩子们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小姐弟的旁边,放着一个圆墩,上面也堆放着好几个小玩具: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棋盒。地上还散落了一对小铙钹。这些小玩具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图中的小佛塔,宋人又称之为“宝塔儿”,一般为陶土烧制。宋代用陶土炼制的玩具很多,如泥娃娃、泥建筑模型,统称“山亭儿”。宋话本《山亭儿》写了一个叫作合哥的小贩,“挑着两个土袋,揣着二三百钱”,到玩具商那里批发了一批山亭儿,“唤做:山亭儿、庵儿、宝塔儿、石桥儿、屏风儿、人物儿”。《武林旧事》称“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儿”。所谓“儿戏之物”,便是儿童玩具。其中“轮盘儿”即《秋庭戏婴图》中的人马转轮。“千千车”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陀螺,《秋庭戏婴图》上的那个玳瑁盘与小陀螺,便是“千千车”。其实,古代孩子们的玩具种类相当丰富,如果欣赏以货郎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更多的玩具种类。

  宋代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沐浴戏水 鱼羊为伴

  唐代画家周昉画有一幅《戏婴图》,画面中作者精心描绘了五个女子和七个儿童,其中有的女子在和儿童嬉戏,有的女子正在为儿童洗浴、穿衣。画面上方,两个女子正在给孩童洗澡和洗头,澡盆中,一个裸身的孩子学着用小手擦洗头颈,而盆后站着的一个顽童正想要逗他玩。画面右半部分,一个女子正在和两个孩子嬉戏,一个孩子坐在地上,伸出双手,想要从女子手中接过东西。另一个孩子则放弃正在玩耍的玩具,匍匐着身子,一手撑地,一手伸出,似乎想要争夺。画中左下部分,两个女子正在给孩子穿衣。三组图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每一组人物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组合各具特色。尤其是孩子们或站或坐,或匍匐于地,或趴在背上,萌态尽显,惹人怜爱。

  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动物也是他们非常亲密的玩伴。在很多婴戏题材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猫、狗、金鱼等动物的身影。在传为苏汉臣的一幅《婴戏图》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观看金鱼的场景。床榻上,三个孩子正凝神看着两个玻璃瓶,瓶中养着几尾小鱼。不要以为宋代没有玻璃瓶,宋人范成大有一首诗写道:“映光鱼隐见。”并自注:“琉璃壶瓶贮水养鱼,以灯映之。”可知宋人已经在用透明的玻璃瓶养鱼,并以灯光装饰,供人观赏。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说,元大都中,有小商贩“以竹拴琉璃小泡,养数小鱼在内,沿街擎卖”。这种用玻璃泡养小鱼的玩具,应该是从宋时南方传至元时北方的。

  猫狗也常常在婴戏图中出现,许多绘画中都可以看见猫狗们可爱的身影,例如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也有的婴戏图比较独特,画面中出现的不是常见的猫狗,而是山羊。元代有一幅《婴戏图》,画中展现了初春时节,一位身着华丽的贵族男孩用梅枝挑着鸟笼,骑着一只白羊,在众多小羊的簇拥中前行的场景。山羊的毛色、形态、动作各不相同,画家对山羊的描绘也非常细致,甚至可以看到山羊的一根根毛发,由此可见画家作画时严谨的程度。身骑白羊的男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鸟笼中的鸟儿,他全神贯注,嘴角微微上扬,可见他对小鸟的喜爱。

  驱傩嬉戏 歌舞狂欢

  宋代的傩戏表演深受儿童的喜爱,每当除夕,乡傩现身之时,儿童总是追逐着观看。苏轼在一首《荆州》诗中写道:“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陆游亦有一首《岁暮》诗说:“太息儿童痴过我,乡傩虽陋亦争看。”在宋代婴戏图中,也很容易找到儿童戴着傩面具玩驱傩游戏的画面,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南宋佚名《荷亭儿戏图》、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的南宋佚名《百子图》,都描绘了儿童戴着傩面具玩耍的图景。其中《百子图》绘出的傩戏场面尤其浩大,活脱脱就是一场儿童狂欢。显然,成为儿童玩物的傩面具,已经彻底褪去了原始宗教道具的神秘属性。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宋画《五瑞图》(传苏汉臣绘),描绘的也是宋朝儿童模仿傩戏的情景。图中五个孩子分别装扮成小鬼(中间涂脸者)、判官(穿红衣者)、药师(挂葫芦者)、雷神(摇拨浪鼓者)和钟馗(黑脸者),四个捉鬼大师,正卖力跳着驱鬼的舞步,希望快快赶走这个凶神恶煞(小鬼)。从画面看,这驱鬼的场面全无半点古傩戏的恐怖与紧张气息,而是显现出一种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可见在宋代时,傩戏已经演变成孩子们嬉玩的游戏。

  还有一种婴戏图专门表现人数众多、场面浩大的婴戏场景,这种画面中通常有数十位甚至上百个孩童,被称作《百子图》。比如,清代画家冷枚的《百子图》描绘了百个孩童于亭台楼阁间相互追逐打闹之场景,每个孩童神态表情、衣着行事无一雷同,或捉迷藏,或挥舞彩旗,或对弈下棋,或放鞭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刻画精致细腻。画中配以荷花绽放、垂柳荫郁、湖水微澜、古木参天之景,将亭台、水榭、楼阁、宫殿、园林等建筑错落其间,令人目不暇接,一派平静祥和、秀丽旖旎之感。全画设色鲜明艳丽,线条流畅平滑,笔墨细致利落,冷枚将孩童们天真烂漫、调皮可爱之处刻画得淋漓尽致,观者仿佛也能透过画面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童趣。

  通过欣赏古代精彩的婴戏画作,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认识了古代品种繁多的儿童玩具,也领略了精彩纷呈的民间风俗。又是一年儿童节到来,或许我们在生理年龄上无法永远停留在儿童的阶段,但每当我们欣赏这些生趣盎然的婴戏画作,都能感受到溢出画面的童真童趣。告别了童年,走向青年、中年和老年,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一阶段,只要我们永远保有一颗童心,再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生动可爱,熠熠生辉。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