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剧为何纷纷“塌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老剧为何纷纷“塌房”

来源:大众日报2024-06-06 11:20

  作者:朱子钰 周芯民

  影视领域正在经历一轮审美变迁,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播出6年、下架4年的《如懿传》,遭到网友大规模吐槽,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原本坚强果敢的女主角如懿,在网友的重新解读下,人设、口碑全面崩塌,窝囊、受气包、双标等质疑声不绝于耳,甚至还诞生了“煮葱烩”“臣妾百口莫辩”“本宫的足美吗”等社交热梗。

  如今,重新研究老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衍生出专门的内容赛道,许多短视频博主热衷于重新解构角色、剧情、服化道,收获了巨大关注,而一些老剧播出多年后口碑也迎来两极分化。与《如懿传》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曾经红得发紫的琼瑶剧,主角被指带坏三观,反派却赢得观众理解。一代人的经典回忆《还珠格格》中,善解人意的令妃形象反转,皇后与容嬷嬷并非恶人。不管是评价标准改变还是观众喜好的不同,老剧再度回到舆论中心,口碑几经转折背后,其实是对影视作品生命力的恒久考验。在这场有关文艺作品出圈的比拼中,口碑崩坏不过是率先出局的信号。

  人设塌房,口碑崩坏开始

  沉寂多年的老剧掀起波澜,来源于前后评价的巨大反差。开播之初,被称为“剧王”的《如懿传》被市场赋予了超高期待,改编自网络作家流潋紫同名小说,豪华演员阵容,自带光环与影响力,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区别于传统的清宫剧,《如懿传》试图打破传统的爽剧套路,没有女主角一路升级打怪,强调的是封建王朝下的爱情挽歌,讲述如懿与皇帝从青梅竹马、恩爱相知到爱情破灭、貌合神离的婚姻历程。当年剧集播完后,豆瓣评分达到了7.5,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古装剧不相上下。

  2023年,B站游戏UP主“没事卡了”在视频中随口说了一句《如懿传》是“爽文古偶加作者双标”,遭到了粉丝的不满与指责。随后该UP主剪辑了多期视频逐帧分析,“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反击,首期观看量高达233.6万。与此同时,一些影视UP主开始大规模重新解读《如懿传》,譬如一位做精神分析的UP主认为,《如懿传》的内在逻辑是推卸一切责任。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论本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但今年,演员本人工作室的投诉和大量视频遭下架,将吐槽该剧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基于认同,不少网友调侃:“第一个吐槽《如懿传》的人真是个天才。”

  记者梳理网友的观点,《如懿传》剧情与人物塑造存在的问题暴露是影响口碑的主要原因。如懿人淡如菊、坚强果敢的人物形象难以服众,缺乏行动力,剧情生硬,逻辑牵强。身在冷宫的如懿,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还坚持戴护甲,感叹在冷宫也要活得体面。“戴护甲看似维护了所谓的体面,却苦了跟着的婢女惢心。自己的体面是建立在所有的脏活累活惢心一人干的基础上。”观众梁娜解读道,女主角这种思考逻辑其实就是自欺欺人。而另一个硬伤是女主角缺乏行动力。面对冤枉和诬陷,她不屑于反击,“淡淡的反应,像根木头一样”,最常挂嘴边的不过是“臣妾百口莫辩”“本宫不知道该说什么”,许多忠于她的下属被害,她只能冷眼旁观。女主角行为体现的是上位者的冷漠与虚伪的善良,凄惨的结局更像是咎由自取。

  对比之下,剧中大反派魏嬿婉却逆袭为“真女主”:从宫女成为皇贵妃,被上级霸凌、当人肉烛台,忍受欺辱五年之久,掌握机会后终于翻身,摆脱了被欺负的命运。她看起来手段毒辣,但把后宫当职场,把皇帝当雇主,靠着个人的努力实现阶级跨越。而如懿对魏嬿婉只有上层阶级与生俱来的蔑视与傲慢,完全不顾小人物的辛酸不易。矮子里面拔将军,魏嬿婉这一角色的成长得到了观众共情,纷纷感叹“人人都看不起你,偏偏你最争气”。

  套路失灵,大众审美变迁

  如今打开各个社交平台,对《如懿传》这种已经播出多年的老剧进行二次解构不在少数。观众一边在剧中寻找蛛丝马迹,一边重新解读故事,获得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由此掀起一大批老剧口碑的反转,看的时候有多投入,如今就有多反感。

  其实《如懿传》之前,最先被关注到的是曾火爆一时的琼瑶剧。《还珠格格》被视为90后童年回忆,多年稳居电视剧热播榜。主角团红尘作伴潇洒走天涯的义无反顾,如今被观众吐槽为疯疯癫癫。剧中温柔大方的令妃其实“并不简单”,反而是“童年噩梦”的皇后和容嬷嬷的行为动机更符合常人逻辑。《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何书桓在依萍、如萍两姐妹中犹犹豫豫、反复横跳,曾经的男神沦为“渣男”。搞怪离谱的杜飞则化身人间清醒,成为剧中唯一正常的人。换汤不换药的叙事模式屡试不爽,剧中许多台词观众直呼毁三观,《一帘幽梦》中费云帆指责绿萍:“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爱情。”《新月格格》中一句“我是来加入这个家,不是来拆散这个家”,以黑红姿态成为社交热梗。

  以琼瑶剧等为代表的老剧时过境迁,有剧集内容本身的问题,也存在当时摄制条件的制约,但从观众口碑反转中,或许能窥见大众审美的变化。爱情至上的创作老套路在当代社会失灵,人们不再相信创作者编织的灰姑娘式童话,在观剧时更多了一分理性的思考。

  往深处说,无论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为爱不顾一切”的叙事模式,还是爽文女主逆袭进阶,固化的创作套路折射出腐朽陈旧的创作窠臼。单薄无神的人物、窄化的故事视角、狭小的精神格局,把这样的作品放在文艺历史的长河中观照,自然无处遁形,丑态毕露,口碑崩坏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也是典型的负面案例。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来源于京剧《红鬃烈马》里《武家坡》一折,王宝钏身上有敢于抵制封建婚姻的勇气。但细解剧目的内容,不仅有对贞操的赞美,也有对王宝钏的同情,对薛平贵的责难,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名篇。现实中,为了夺人眼球,影视剧的改编往往局限于“富家千金爱上穷小子”的剧情设定,忽略了经典作品更深层次的故事内核。因此剧中苦守寒窑18年、吃野菜度日的王宝钏被网友嘲笑为“恋爱脑祖师奶”,不值得同情。

  不怕对比,老剧中也有清流

  影视作品是时代生活的真实反映,一批老剧塌房,并不代表全部,也有一批老剧真金不怕火炼。一部真正优秀的电视剧应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也容得下观众的反复解读,常解常新。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大明王朝1566》《亮剑》《士兵突击》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有《甄嬛传》《武林外传》《琅琊榜》等“电子榨菜”,播出多年依旧发挥长尾效应。而底子不够厚的影视作品,即便靠着明星、话题、炒作等因素获得较好的收视率,占据一时的优势,却逃不过多年后被拿出来“鞭尸”的尴尬局面。

  同样是后宫剧,“《甄嬛传》存在一定的挑战颠覆至高权力的意识,剧中九五至尊的雍正皇帝不再高高在上。《芈月传》中,芈月斩杀七公子、义渠王被诛杀等表现权力之争的残酷桥段都带有反思权力的意味。甄嬛、芈月在登上权力巅峰的路上,却一再失却真情,也都有着真切动人的悲剧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在研究中提及《甄嬛传》《芈月传》存在着浪漫舒缓、沉郁顿挫的美学节奏与风格气质。但与之同类型的《延禧攻略》则体现出“宫斗剧”游戏化、追求爽感体验的发展趋向。两者对比之下,《延禧攻略》这一类的“爽剧”相形见绌。

  老剧中的清流是发人深省、充满启迪的,所以它们往往拥有跨越时空的魅力。挖掘社会、时代和情感的文化价值,紧跟时代的文化观念,意义深远,观众对这些作品彰显的精神价值高度认同,无论流行如何更替,都能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获得现实生活的行动图鉴。

  戴清认为,影视创作已经处于全球影像的巨幅参照系中,需要讲好当代现实故事与历史故事。电视剧的创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之际,亟待拓宽表现内容、更新文化观念与创作理念,突破新媒体、新技巧承载陈腐内涵与陈旧观念的创作窠臼。一批老剧的翻车是一种警示,与其迎合市场、迎合流行,不如以创作为本,修炼内功,摆脱套路,超越时代。(朱子钰 周芯民)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度华年》:古偶剧“大女主”叙事的洄游与突破

  • 《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神话新编不能为新而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