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朝灭亡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明朝灭亡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来源:北京晚报2024-06-08 10:15

  作者:王淼

  一般明史学者大都以为,万历中后期乃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而明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则与“万历三大征”有关——所谓万历三大征,是指明神宗万历年间,明帝国先后在西北、西南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亦即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虽然这三次军事行动均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却也因此耗干了帝国的鲜血,并暴露出帝国种种致命的弱点。自此之后,大明帝国便逐渐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泥淖之中而无法自拔,国力开始呈断崖式下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

  文史作家赵恺的新著《万历四大征》,是一部讲述万历年间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和内外联系的著作。与同类著作有所不同,赵恺将发生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与传统意义上的万历三大征结合在一起进行解读,串联起足以改变明朝命运的四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前三次虽然均取得了胜利,却埋下了失败的伏笔;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则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明朝再也无法走出军事失败的阴影。而与这四次军事行动相关联的,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明廷内部的人事纠葛:彼时的大明帝国不仅面临着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巨大挑战,同时还要应对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体制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其实正是万历四大征,真正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万历皇帝登基伊始,恰逢世界各国的白银纷纷流向中国的“银泵”时期,巨大的贸易顺差,让明朝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另外,再加上张居正的锐意改革,使得万历初年的大明帝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张居正去世不久,他便因得罪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而遭到清算,由他主导的改革大业戛然而止,万历皇帝开始怠政,明廷的执政能力越来越差,边军的素质每况愈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宁夏之役。事实上,以副总兵之职致仕的哱拜之所以敢于扯起反旗,实是与宁夏官僚的腐败与无能分不开的。尽管哱拜的叛乱仅仅持续了八个月的时间,便被明廷紧急征调的各路明军剿灭,但这次叛乱却给宁夏地区的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引发西北边防的恶化,对帝国的恶劣影响不容低估。

  万历援朝之役,乃是传统的万历三大征之中影响最大、耗资最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列岛,随即以朝鲜拒绝协助日本进攻明朝为由入侵朝鲜,明廷则先后两次派兵援助朝鲜,与日军形成了长期的对峙与拉锯战。丰臣秀吉之所以入侵朝鲜,自然是丰臣集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朝鲜的战败,则是其政治体制的落后和战略误判的结果。而明军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并不是单纯的战力碾压,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双方相距甚大的综合国力,以持久战的方式消耗掉日方的后勤储备和士气,从而占据上风,迫使日军退出朝鲜。当然,明帝国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仅军费一项就耗费近千万两白银,此战结束后,辽东明军元气大伤,为努尔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传统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播州之役,是为明军打败播州土司杨应龙的一场战争。对于明廷来说,土司制度原是稳定南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手段,尽管它的确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司世袭性所造成的割据势力也越来越大,土司之间争夺领地,乃至互相攻击,亦成为土司统治的寻常故事。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既反映出土司与明廷的互不信任,亦折射出明代中后期土司制度的弊病与危机。虽然明廷最终以强力削平了这场叛乱,并施之以汉化的“改土归流”措施,但土司制度本身却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而且播州之役为普通民众带来的赋税负担,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致帝国各地接连爆发了多起流民起义。

  被赵恺纳入万历四大征的萨尔浒之役,是发生于明朝与后金之间的一场战略大决战,也是万历年间的最后一场战争。万历年间的辽东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建州女真的崛起史与辽东明军的衰落史,而建州女真崛起的原因,既与努尔哈赤等人的奋力拼搏相关,也与明廷对待建州女真的政策失误相关。单就萨尔浒之役而言,尚未开战,明军的种种弊端即已暴露无遗,主帅的私心,各路将领之间的龃龉,乃至党争、内斗、掣肘、腐败……明军的惨败似乎从伊始已经注定。萨尔浒之役乃是明亡清兴至关重要的一战,此战之后,辽东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明军每况愈下,且再也难以挽回自身的颓势。

  探讨一个王朝的成败与得失,军事上的胜负无疑是最鲜明的标志。针对于万历一朝,传统的三大征既象征着大明帝国的荣耀,也意味着这种荣耀即将成为历史,而萨尔浒之役的惨败,则坐实了这个历史。围绕着万历朝军事上的胜负,赵恺既详细地梳理了四大征发生的来龙去脉,亦发掘出隐藏在军事胜负背后的各色人等的众生相。正是通过对各种原始史料的对比与分析,他才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处于国运衰落期的大明王朝,就算能够侥幸打赢一两次战役,也终将在生机勃勃的对手面前输掉整个国家。”(王淼)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