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时间美学的河流里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6-16 08:28

  作者:孟繁华

  2006年8月,我和学界几位朋友应邀到新疆参加“天山文艺评论论坛”。中间有一天闲暇时间,办会的朋友问我是否想到吐鲁番看看?我大喜过望。于是便同两个年轻人一起上路。看了火焰山,坎儿井,特别是看了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眼界大开心情大悦。返回的路上,地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吐鲁番的一切、包括温度都名不虚传,令人叹为观止。同去的就有年轻的回族朋友哈岩凌。她对旅途的劳苦和酷热的天气,竟没有一句怨言。那时我还不知道她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只知道她是一个好青年。

  因有同游之谊,回到乌鲁木齐聊天,才知道小哈也是作家。她给我看了一篇命名为《喀布尔河的黄昏》的散文。我还记得,我夸奖了这篇散文。她写的是“喀布尔河的黄昏”,赞美的是喀布尔河畔黄昏的一幅画卷。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得知,那一定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路面坑坑洼洼,黄土飞扬;几年前马吉村里在喀布尔河边洗车的孩子,一个月只能收入折合人民币二三百块钱;但生活中不止有这些,还有卖鱼老人舍巴哈德家自制的平底船。船身的装饰繁缛绚丽,花案光彩夺目;还有喀布尔河两岸的万家灯火。于是作家感慨道:“我对苦难的理解也变得更为厚重。洞见苦难中的幸福是微光闪烁的,但苦难生活给人的创造力却毋庸置疑。苦难中有着一种存在性的充实,一种生命的充实;这积极的力量,一定会让一个庸俗之徒变为一个沉思的人。”当年读过的散文我还没有忘记,那是因为被深深地感动过。

  许多年过去之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哈岩凌的诗集《时间从不留下倒影》。其实这是一部诗画集。哈岩凌是学美术出身的诗人。她发表过很多黑白装饰画、插图、雕塑等作品,还举办过个人画展。这部诗集中的很多插页,就是哈岩凌手绘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是诗集的组成部分,它以版画的形式从一个方面诠释着她的诗歌。因形式的原因,这些画浓墨重彩或分外凝重,或生气勃勃,当然也有孤独心灵述说的渴望和无言的分享。它们大多取材于异国他乡或中亚腹地,画面有画家未做宣告的生活和心灵履历,但那里的诗意一览无余。

  从诗集可以了解,哈岩凌去过世界很多地方。比如巴基斯坦的拉合尔,锡亚尔科特,印度边境口岸瓦嘎,瓦拉纳西,北非突尼斯的西迪布萨义德,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等。这些游历的经历,不仅从一个方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浪漫和“不安分”,也使诗人创作的取资范围极大地拓展了,使她诗歌的题材有了“国际性”或“世界性”。当然,这个判断不止来自题材,更来自她对现代诗歌观念和技法的理解。

  《时间从不留下倒影》,是哈岩凌诗歌对时间美学的一种感怀和理解。我们知道,“时间”是人类的一个发现。我们最初对时间的认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和日落是时间,“作”和“息”是运动形式。这是对时间最朴素的表达,也是最符合自然形态的一种表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快”变得重要起来。进入现代之后,时间是具体的,是可以感知的,时间就是速度。她诗集的名字是《时间从不留下倒影》,本身是对时间的一种慨叹,那是对过往的凭吊或流连。《总有些日子》《突来的秋》《往事》《瓦拉纳西的正午》《阳光涨满的时刻》一直到《许多日子我曾温存服侍过》《对古勒鲁克乡的记忆》等等,整部诗集几乎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她徜徉、回忆,或心有爱意遍地芬芳,或愁肠百结挥之难去。对时间的敏感,恰恰是对生命的易逝的感知。特别是作为女性诗人,她那独特的心灵感受方式,几乎处处动人心魄。“总有些日子/不属于自己/如一位陌生的旅人/面对熟悉的风景……采摘黄叶的时候/真情易露/友人的微笑和情人的眼泪/使我在平淡的光阴里/富贵一生。”

  这样的诗很容易让人想起舒婷的《神女峰》。不同的是《总有些日子》将友情和爱情并置,使人生更加富有;比如《往事》:“把思念揉成灯捻/在漆黑的墙壁/在潮湿的梦里/忽明忽暗/能找到的/是蛛丝马迹的结束/我看见扬长而去的我/看见曾经丢失的谎言/还有吱吱作响的门外/急促的敲门声。”这类抒发心灵和内宇宙的诗句,是哈岩凌在时间长河中徜徉已久的船桨,她缓慢地划动,却犹如游丝拂面挥之难去。它是最动人的诗歌风景之一;另外一些诗歌,如《拉合尔老街》《锡亚尔科特的夜》《瓦拉纳西的正午》《恒河之夜》《弗拉门戈之夜》《波斯湾的落日》《穆里的清晨》等,虽然是异国风情,但诗人并没有以夸张的方式赞叹外部世界的奇观,而是仍然踱步在个人的内宇宙:“可爱的清晨/森林轰响泉水叮咚/百鸟的弥撒/千回百转/我歌唱自由/让世界向它迎风敞开/也歌唱衰老/让流逝的光阴从容让路。”对时间的达观从容,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穆里清晨永恒的童话里。那里没有生死的界限,只是时光的流逝如亘古天荒。

  周涛先生为哈岩凌的诗集写了序言,他眼中的小哈,“很少说话,声音也很小,一直觉得她是一个早期的朴素的粉丝,看到偶像就行了。”这也是我对小哈的印象,她像一个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人与世无争。或许默默无闻才是她最需要的。她有实现个人意愿的权利,但作为评论家,我愿意向读者诚恳地推荐她的诗。(孟繁华)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春发 潘巨强:当表情包加入影视剧推广阵营之后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