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歌剧《原野》:经典复排融入当代审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歌剧《原野》:经典复排融入当代审美

来源:北京日报2024-06-19 10:01

  作者:韩 轩

  曹禺经典剧作《原野》讲述了一个悲剧的复仇故事,留给后人巨大的阐释和挖掘空间,而由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万方改编的同名歌剧,是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近日,中国音乐学院复排的歌剧《原野》在中央歌剧院首演,用音乐完成了对复仇、对人性、对人生困境的塑造。

  在中国音乐史上,作曲家金湘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原野》是首部叩响西方歌剧宫殿大门、在国外上演的中国歌剧。在中国音乐学院复排之前,该剧已有多年未在北京亮相,此次由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并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陈蔚执导的版本,让业界与观众都充满期待。

  金湘的音乐总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洗礼。《原野》彰显了金湘歌剧音乐一贯的纵深性和丰富性,与原著故事的压抑、抗争、苍茫环环相扣。他极为擅长用音乐完成戏剧讲述,不是“话剧+唱”,而是把戏剧冲突呈现在音乐的走向中,声乐、器乐、民俗音乐、戏曲元素都成为表意的要素。

  一般来说,教学机构推出的“学院派”歌剧不易摆脱“重声乐、轻表演”的印迹,演员唱得游刃有余,进入角色时则显得功力不足。中国音乐学院复排时,对这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弥补,邀请有舞台经验的艺术家与该校教师、校友、优秀学生共同完成。虽然个别演员台词功底尚有提高空间,但歌剧的整体呈现令人满意。

  饰演仇虎的男中音歌唱家高鹏,丰满而富有张力地表现了仇虎的性格。面对世仇的凶狠、面对金子的感情都融汇在他的声乐呈现及舞台表演中。

  无论是《原野》的原著,还是金湘的音乐,都营造出抗争与压抑交织的氛围,此版歌剧的舞美高度配合甚至升华了这一主题。沉重的巨石矗立在舞台,还原了“原野”的意象,同时,巨石的石柱又象征命运的手掌,演员在巨大的手指间穿梭表演。巨大的手指可以移动,观众难免提心吊胆:谁也不知道这命运的手掌下一秒会张开,还是会瞬间合上,让活生生的生命化为齑粉。这极具包蕴性的瞬间,时刻调动着观众的情绪,也为音乐的立体呈现加分不少。(韩轩)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 何天平:新笔触下的东方武侠世界,从金庸经典中走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