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机器人之梦》:亲密关系中的“亲密”与“疏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机器人之梦》:亲密关系中的“亲密”与“疏离”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6-24 09:33

  作者:安 超

  近期,端午档新片口碑颇佳、被提名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西班牙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正在热映中。该片由导演巴勃罗·贝格尔自编自导,改编自美国插画作家萨拉·瓦伦的同名绘本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意蕴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全片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而片中明亮的动画色彩、完美的配乐、细腻的故事情节以及传递的真挚情感,使影片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观众默默观影的同时能够直戳观众内心,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机器人之梦》的主角不是人类,而是一只狗和一个机器人,且围绕不分性别的二者展开叙事,既是对这种跨越物种的友谊的展现,也是对于情感、成长、亲密关系以及命运无常的深入探讨,也使得人物关系有了更多可解读的空间。影片讲述了二者之间纯真的情感经历。20世纪80年代,小狗瓦伦独居在美国曼哈顿,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整日宅在家中,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打游戏、一个人睡觉……仿佛当下的“社恐青年”一般,它把孤独当作常态,疏离于人群与社会。直到有一天,瓦伦无意中看到邻居家中情侣间温馨、亲密的画面,那颗孤独的内心终于受到触动,瞬间也渴望拥有同伴、拥有一份真挚的情谊。很快瓦伦通过一则电视广告订购了一个机器人,就这样机器人闯入了瓦伦平淡无奇的生活,为它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自此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生命在生活中相遇,并产生了深厚的羁绊:从相互陪伴、形影不离,到亲密无间、彼此温暖,再到意外分离、遗憾错过,小狗和机器人之间的命运纠葛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影片通过小狗和机器人之间情感关系的生成来映射人类亲密关系的本质。因而,亲密关系正是这部影片的中心主题之一。在亲密关系当中,亲密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一定的亲密度,即彼此的亲密程度,通常伴随着情感的投入、信任的建立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起初,机器人的出现,满足了小狗在情感上的一切需求。小狗和机器人的朝夕相处、默契相伴,使二者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彼此生命中那个最“绚丽”的人。在小狗和机器人相处的过程当中,随着二者情感和身体上的亲近程度,以及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度,它们的关系已经达到了“身心相印”的亲密度,从表面的交流到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的分享,可以说最终达到身心的“高度统一”。然而,二者的亲密度越高,就必然导致二者分离后,即亲密关系“疏离”之后,对二者亲密度的“破坏”程度越高。影片中,一场意外导致两者不得已被迫分开,二者的亲密度瞬间从“最高点”降至“最低点”。这次“意外”的分离使影片剧情跌宕起伏,也成为二者亲密关系的转折点,同时更加突显了人生当中的不可预知和命运无常。

  在小狗和机器人分别之后,影片以“双线叙事”的方式分别讲述了两人努力回到对方身边的经历。小狗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地冲破海滩的管辖帮助机器人,而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最终结局致使小狗伤心、失落、懊悔至极。在等待来年六月海滩开门的时期,曾经二人形影相伴的日子终究又恢复到了小狗从前单调、枯燥的生活状态。而此时的机器人始终困在沙滩动弹不得,整日回忆的都是自己曾经和小狗亲密无间的点点滴滴。它是如此渴望与小狗的再一次重逢。这期间,机器人分别做了三场梦,而梦境正是潜意识的投射。这三场梦分别代表了其被迫分手后,内心心态转变的不同阶段,也恰恰对应了人类在经历了“亲密关系”疏离之后的三种递进的层次关系。在第一场梦里,机器人梦见自己终于挣脱了海滩,兴冲冲地找到小狗的住处、摁响小狗家的门铃,急切地想与小狗见面。这正是背离亲密关系之后的第一个层次,体现了人们在那一刻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我们是不是还有可能复合,重新回到过去……然而,机器人终究是“一厢情愿”,现实很骨感、残酷,它的“第一场美梦”因兔子海盗粗暴地卸掉自己的一条腿而当场破灭。梦醒时分,机器人迷茫且无奈,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也许只是对方或者自己不小心走丢了,只要它们再见面,它们的感情依旧如初。这种既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又对感情的怀疑和对关系的不确定性,深刻地揭示了在亲密关系中关于亲密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很快,在第二场梦里,机器人哼着小曲、大步向前,依旧兴冲冲地奔向小狗的家,然而半路却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同小狗亲密地在一起。机器人瞬间“惊慌失措”,不敢相信小狗的身边已经另有“他人”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伤心、落寞地躲到了垃圾桶的背后,就像被抛弃的“垃圾”一样,默默地躲在角落注视着自己曾经依恋、深爱的伙伴。此时的机器人通过短短几个简单的表情就演绎出从震惊到难以置信再到“恐惧”、心碎的情感变化。心碎于自己满心渴望与小狗再次重逢,而小狗早已“另有新欢”,将自己抛于脑后。看到这一刻,观众仿佛置身于角色之中,共同体验着亲密关系中情感的曲折和复杂性。第二场梦恰恰对应了亲密关系中“疏离”之后的第二个层次,我们始终不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不是真的分开了,再也无法回到当初。紧接着是机器人的第三场梦,它依旧向往美好,梦到自己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所有的雏菊花竟然在最后演变成自己心中的挚爱——小狗,正当它一边享受着这一美好的梦幻时刻,一边又来到小狗家门前,画面却突然一转,小狗所住的那栋楼房猛然重重地压倒在它身上。至此,第三场美梦再一次破灭,现实依旧冰冷,“我”彻底被抛弃了。而这一次也是二者亲密关系“疏离”之后的第三个层次,我们在内心深处必须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终究再也回不去了,美好的经历已成过往。

  三场梦下来,机器人和小狗始终未能见面,无数次地渴望重逢成为幻灭。机器人并不知道,在它多少次于梦中奔向小狗的时刻,小狗也曾多少次发疯似的满世界寻找它。二者都分别经历了从不舍、挣扎,到认清现实,再到与现实和解、与自己和解的情感历程。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叵测以及人生的无奈和遗憾。影片也通过阐释亲密关系的不同形态、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细腻地讲述了人在亲密关系不同层次中的不同心境,让观众能够深入角色内心世界,创造出强烈的现实感和观众代入感。这种沉浸式观影体验,得以使观众更加紧密地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深度融入电影的氛围当中。

  影片结尾,小狗和机器人这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终于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的地方,二者听到了属于它们的“那段音乐”,同时,又隔空跳了一段属于它们的“那一支舞”。在那一刻,二人无比幸福而又快乐,纵然内心深处仍有牵挂,但二者终究还是真诚地“互道一声再见”,自此“相见不如怀念”。虽然二人最终走散、错过,但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各自成长、彼此成全,留下了很多最珍贵的印迹。影片将亲密关系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导演贝格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在创作角色时想到的是曾经在他的生命里出现过,却已不在身边的人。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中的悲剧式的遗憾结局,正是人生的常态,也正是影片的点睛之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