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个体史书写中的女性谱系与家族影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个体史书写中的女性谱系与家族影像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07-02 10:39

  作者:郭剑卿

  《韩家往事》记述了天津韩氏家族的百年风云。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最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作者用先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与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来对接大历史叙述,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个体史书写中的女性谱系与家族影像

徐泓

个体史书写中的女性谱系与家族影像

  近年来,在个人史叙述日趋活跃、各种微观史书写渐渐“浮出地表”的潮流之下,许多有识之士如黄仁宇所言“戴上了显微镜的目光”,聚焦家族微观世界,拂去宏大历史叙事的遮蔽,还原血缘亲情视野中的别一种人格人性,满足了读者对有新意的个人史的热切期待。笔者之前写过书评的李零先生的《我的天地国亲师》、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最近读的徐泓女士的《韩家往事》,不仅再次触摸和感受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脉搏与情感记忆,更绵延拓展描绘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科学报国的族群图像。洋洋洒洒近600页的一册家史厚重庞大,涉及清末民初迄今近百年,一家四代近百人的过往种种。作者徐泓女士身兼资深新闻记者的素养和高知家庭的学养,不以名人之后自诩,依托良知和常识最大值接近历史本相人性真相,广泛搜求多方考证,力争可靠可信力避传奇演义,以合乎常理常情的姿态,尊崇先辈而无意拔高。本书多的是钩沉功夫与细节考证,间或情不自禁难掩动情的想象猜度。唯其如此,方显家族后代所持有的别一种温度知性与情智平衡。有时候甚至觉得笔下包含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隐忍,但是隐含在某些沉重的物是人非背后的叹惋沉思依稀可辨。是后人对祖先人性光辉的敬仰崇拜之情?抑或时代动荡下生命凋零的伤恸?为荣耀或受难者树碑立传的热血奔涌?又或者是亲情才情的激荡与共鸣?不一而足却又纠缠不清!真的是一言难尽常读常新。

  读史,更是读人。读《韩家往事》,我的私心更愿关注穿梭其中的家族女性——那些熟悉又亲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几乎是本能的,我不自觉地在韩家女人们身上多有停留,乃至反复摩挲驻足深思。

  家族女性谱系

  首先有必要注意一下该书的结构。全书五章,分别以“南柳巷25号”(韩家两代)、“燕京大学”(韩家第三代)、“清华园甲所”(韩咏华梅贻琦家)、“麻线胡同2号”(韩恂华邝寿堃家、韩权华卫立煌家)、“燕东园40号”(韩德常徐献瑜家)为题,看似无厘头,实则串起韩家人的重要生活场域,进而勾勒出近百年来韩家女性的身影。你会发现,女性的足迹遍布家族生活各个领域,与家族史、日常生活史相关,也与现代中国的女子教育历史密切相关。如果说私家史、微观史多半指向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那么韩家往事中的人物并不普通,韩家女婿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梅贻琦、卫立煌、傅铜、邝寿堃等教育家、实业家、科学家和抗日爱国将领。但是显赫的家世也有寻常人家的烟火生活。微观史也好,个体史也罢,强调来自个体与日常的力量,这恰恰是作者看待豪门巨室的一个重要角度。

  撇开天津八大家之首的韩家发家史,我特别注意作者讲述的家族女性第一人,乃是高祖母卞氏,作为韩家的传统女性,她的形象突破了我们对旧式家庭妇女的刻板印象。这位隐匿于深宅大院的大家族老太太,并非毫无例外的男权受害者,却是南柳巷25号的实际掌门人,“每临大事有静气,不言自威”。她沉稳内秀,养了“一团静气”的韩家五姐妹。她缠小脚不识字,却不妨碍其行事掷地有声。在子女教育上,她鼓励女儿们放天足,读书留洋深造。近代以降,因为国门的打开,韩家的女子们有机会接受完整系统的现代教育,踏上一条现代才女路。现代和传统的糅合成就了韩家女子们各个不同的履历,根本上乃是源于这些女子们自己对“人”的生活的自觉追求与实现。就《韩家往事》而言,一个家族的女性故事,从家庭到社会,从私人空间到公共场域,便能辐射编织一幅幅中国近现代女性的人生命运织锦。

  韩家女儿巾帼不让须眉,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中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韩恂华1914年入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是觉悟社外围成员之一,1920年入北京大学第一批女旁听生,同年9月成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年级学生,后留学美国学习营养学,回国后任协和医院营养师。韩权华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24年转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改学音乐,专攻琵琶兼学二胡钢琴,毕业后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教女子师范大学副教授,27岁再度赴美深造,后嫁国民党高级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晚年回国参与国事。韩咏华先是入读中国最早的幼师学校,是清末民初第一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后成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夫人,不以官太太自封,也不自以为是故步自封。尽妻职母职之余,依然自我学习提升。西南联大时期,校长夫人为解决生计参与制卖糕点,60岁独居美国开始找工作,学习护理、照顾盲童、首饰店卖货,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晚年回大陆定居,受到党和国家应有的尊重与优待。高珍作为韩家儿媳,早年毕业于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后虽身为银行家夫人,却能淡泊自珍,是民国时代典型的知识女性。知识于她是修养的外化,举止文雅言语温和,惜花善画,有品有相。

  韩家第二代的女子们,身在现代中,浸润于传统间,在家国舞台上平衡自己的多重角色,相夫教子、人格独立,拥有一种渗透在实际生活中的女性力量。这力量有别于传统的夫唱妇随夫贵妻荣观念,也并非来自现代女性所强调的那种“女权”意识,这又是韩家女性突破刻板印象之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家第三代,有六个女子毕业于燕京大学。韩德常就读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35年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高中师范科主修钢琴,受教于俄侨音乐家,与周小燕同届。她1938年转入燕京大学音乐系,此后致力于创作儿童歌曲,编写音乐教材,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我国儿童音乐作曲家。韩德庄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代担任全国妇联机要室秘书、邓颖超代理秘书。韩俊华女儿李惠年,是石评梅的女师大附中学生,1931年北师大毕业,留任体育系任音乐助教,1936年考取中法基金半官费留学生,赴法留学,致力于欧洲古典声乐现代声乐教育方法研究,1945年以音乐家身份参加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韩升华女儿傅愫斐、傅愫冬、傅愫和,韩恂华长女邝宇宽,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学有专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无论教学、科研、政工都承担起重任。

  从传统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新旧交替时期,家庭是考量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形塑家庭日常风貌的重要角色乃是女性。韩家后代人才济济,与家族女性重视自我追寻和自我实现的自觉密不可分,她们在不断“超越”的高点上塑造更加自足的自我,惠及后代发扬光大。面对历史,作者侧重展现家族女性平凡而非平庸的精神世界。那些侧重家常的记载,呈现的是现代知识女性温良寻常的体面与自尊。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里,从不同方向发现、认识、欣赏女性的智慧。作者力图追踪到女性生命发展的自觉与自由内核,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强大的家族背影遮蔽的女儿/妻子/母亲的模糊面容,一个个无声的影子。

  家族影像史

  叶德辉《书林清话》有言:“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家族史的插图,是图文相携的史书,更多一份人间情味和老照片的趣味。《我的天地国亲师》中李零先生“咱爸咱妈”的全家福照片,《巨流河》中齐邦媛父母亲人照片的神态风度,使人在翻阅浏览时油然而生一种“时光”魅力和景仰之情。毫无疑问,个人史的出版确能因图增色、借图生情。插图追求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增加读者阅读兴趣,这些外在效果倒也不难实现。但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经验之谈,道出了“图”之于“史”的深层用意所在,“在那些可靠的来源的插图里,意外地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的生活的情态”。在这一点上,《韩家往事》格外“惊艳”。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全书插图140幅,凝聚作者搜罗编排的苦心与匠心,也构成一部鲜活的家族影像史,堪称“独家新闻”,弥足珍贵。不妨认为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又一个家族史入口。黑白光影之下的一颦一笑,人物的神情风貌乃至灵魂穿越时空力透纸背,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视觉冲击与人格想象。由此切入,读者随作者的人脸识别指点风流,嘈嘈切切,珠玉落盘,一路观赏聆听,及至走到最后一幅,是1988年,作者父母生前在自家小院盛开的“叶落花挺”前开心合影。余音袅袅,引人驻足沉思甚至眼热。全书“插图”及说明文字几乎可以独立为另一部完备的“图史”,每一幅照片都是一种“言说话语”,一个不可或缺的“史”的元素,是别一种“象形文字”,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思,在读者则是一种美的惊艳,情的陶冶,生的慨叹。

  家族史之外,徐泓凭借其资深新闻记者的视野与格局,笔墨因人生情,涉笔成趣,在满足自己探求欲的同时,也为读者爬梳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细节。诸如六姑父邝家的留学私家史延伸的留学潮回望、20世纪20—30年代高校音乐教育史一斑、20世纪40年代燕园夫人剪影所折射的现代知识女性气质等。书中近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历史的多样和厚重、中国知识女性的人格与风格,言简意赅,跃然纸上,令人敬仰。如李小江所言:“往事,提供的不只是历史证词;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引发的追记和当事人的思考——对此追踪,才能在阅读历史文本的同时看到‘别有洞天’。”

  (作者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