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为是打怪兽,其实是文艺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以为是打怪兽,其实是文艺范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7-07 09:18

  作者:张 伟

  六年前,寂静无声的电影院中由声响带来的恐惧,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谁能想到,一部小成本的怪兽惊悚电影竟然开启了一个独立的电影宇宙。《寂静之地》以其独特的“靠声音来捕猎”的设定,在众多怪兽电影中杀出重围、独树一帜,不仅以小博大,仅仅利用少量怪兽特效就撑起全片,更是将影院的音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细微的声音在寂静中变成了致命的危险;影院中,观众发出一点点声响都会让旁人紧张万分。这种独特的观影体验,让人长久难忘。

  靠新鲜概念吸引观众的电影,往往面临“再而衰,三而竭”的风险。当新概念变成老梗,还有什么能让观众追看下去?《寂静之地2》就不如前作紧凑流畅,显得可有可无。这一次衍生出的前传电影《寂静之地:入侵日》(后简称《入侵日》)又会带来怎样的观感?看过之后才发现,它所呈现的和观众所期待的,其实大不相同:你以为前传或是表现怪兽大规模入侵的场面,或是像以前一样营造惊悚的氛围,但实际上,它是在讲一个情怀满溢的文艺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一对男女:女主角是绝症患者,早将生死看淡;男主角胆小懦弱,惧怕死亡将至。或许为避免单调,女主角的宠物猫咪戏份颇多,起到调剂和串场的作用。影片开头,女主角在治疗院里延缓所剩不多的生命,在一次进城活动中,遇到外星怪兽的袭击,不仅个人的正常生活被打破,也看到整座城市正陷入万劫不复。艰难求生的过程里,她与男主角相遇,先是讨厌对方无理由的跟随,后终患难与共。

  当城市的大桥被纷纷炸断,坐船逃离成为唯一的生存之路。但与其他居民千方百计赶往港口不同,女主角反向而行,只为找寻过去的甜蜜记忆。她是身患绝症的诗人,不怕死,却惧怕死前没吃到童年最爱的披萨,没找到那些逝去的回忆。男主角恰恰成为助她圆梦的人。最后,她将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自己在找到记忆中的美好之后,从容赴死。

  不同于《寂静之地》前两部聚焦灾后世界的生存百态,《寂静之地:入侵日》所呈现的时间点,是外星怪兽入侵的第一天。正因如此,许多观众以为影片会详细介绍怪兽的由来、入侵的方式以及人类世界所做出的种种反抗。可实际上,这些都是影片一笔带过的内容,外星怪兽突然入侵,随后便占据四方,人类世界似乎没怎么抵抗便很快转入苟且偷生的阶段。影片着力铺排的是,人类生活如何被怪兽入侵所毁灭,以及人类如何在怪兽围猎中艰难求存。于是,三部《寂静之地》的共同之处便显而易见了:这一系列的主角永远是人,而不是兽。

  当然,与前两部正传相比,作为前传的《入侵日》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故事背景从美国乡村转移到了大都市纽约,所呈现的人类场景从“小家庭”变成了“大人群”。不同于密闭空间的有限场景,都市的环境千差万别,给场面的打造带来了更丰富的可能。与此同时,都市的噪音万象又使前作极为风格化的音效设计变得不够突出,缺少了万籁俱寂、屏气凝神的紧张感,“寂静之地”的感受不再那样纯粹。

  其次是怪兽的大量出现。当观众习惯一头怪兽打到底的前作,会发现《入侵日》里,怪兽成群结队,追捕猎物时山摇地动,如万马奔腾。再加上城市场景的丰富多变,怪兽可以在车流中奔跑、在屋顶上奔袭、在地铁中猎杀,表现多元、不拘一格。可惜的是,不同于前作对怪兽捕猎特性细致的铺垫与展示,《入侵日》的怪兽反而似浮光掠影,规模数量有余,特点个性不足。

  再次,前两部《寂静之地》所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血缘把他们联系成一个整体,彼此相濡以沫、牢不可破;而这一次《入侵日》的主角是两个陌生人,他们在关键时刻组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危险,却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男主角选择求生,女主角选择怀念。从女主角的精神世界出发,影片所想要探讨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生存问题,即生存的意义为何?人是有灵魂的个体,还是被怪兽围攻的食物?

  同样是外星怪兽题材电影,不同于《独立日》的庞大灾难展示,也不同于《洛杉矶之战》的城市巷战描摹,《入侵日》没有在动作场面上花费太大的精力,而影片的后半段几乎将怪兽电影变为文艺电影。

  男人为女人朗读她曾经写下的诗作,让她在病入膏肓时细味当年;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两人借着雷声的掩盖,大叫抒发内心的苦闷;曾经女主角常常光顾的披萨店,如今被变为焦土,为了帮她实现心愿,男主角拿来其他店铺的披萨,写上那家店铺的名字;在无人的俱乐部舞台上,男女主角忘情地表演,好像一切都未改变,台下坐满旧日的观众。就这样,在一片狼藉的灾难现场,两人费尽心机,自娱自乐般复现着往日的旧时光,借着记忆中残存的温暖,展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与快乐。在人性光芒的照耀下,他们终于摆脱了猎物的悲惨处境,回归到人的本体,体验到生活的本真。

  故事最后,两个人物的选择,正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模式,即肉体状态的生存与精神世界的生存。男主角在女人的帮助下,成功逃到海中,与猫咪一起登上了载满逃难人群的大船,带着希望,驶向求生的未来;而女主角则在寻找最后一样没有寻回的美好——声音,她的父亲曾经是钢琴演奏家,弹奏的乐声优美动人,如果没有音乐的存在,那么曾经的过往、正常的生活仍旧是空中楼阁。于是,她戴上耳机,在音乐声中找到了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死亡到来前获得了精神世界的愉悦。而后,她拔掉耳机,让音乐传遍大街小巷,让城市在死寂中复活,而自己肉体的存在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

  想看怪兽电影的观众,可能会对《寂静之地:入侵日》感到失望,而它恰恰将这一新鲜感不再的电影系列,重新赋予了新的价值。(张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红色娘子军》: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 纪念王君正导演:再读《天堂回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