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五彩斑斓的黑”黄公望是如何做到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五彩斑斓的黑”黄公望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7-08 09:41

  作者:闫天蒙 羽羽

  很多小伙伴们在合作中遇到过一些奇怪的要求。基于这些经历,有人就写了很多吐槽甲方的梗。比如“五彩斑斓的黑”“五光十色的白”“略带喜悦的悲伤”等等。这些听起来很奇怪的、很无理的要求,却早在六百多年前就被咱们的古人狠狠地“拿捏”住了。这些牛人之中,就包括画家。比如,这张《富春山居图》,就完美契合部分甲方客户心目中的“五彩斑斓的黑”。

  《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闫天蒙 羽羽/供图

  追溯“墨分五彩”

  年轻的小伙伴,尤其美术领域之外的人,可能觉得“五彩斑斓的黑”是一种不存在的调侃之辞。不过,懂绘画,尤其是中国画的人一定会微微一笑:“五彩斑斓的黑”?不就是“墨分五彩”嘛?

  “墨分五彩”来自古人对水墨画的技法的形容。画家在用墨的时候,会以配比、浓淡、干湿等呈现墨色的不同状态。

  “五彩斑斓的黑”或“墨分五彩”也能大致分为五种状态:干、湿、浓、淡、焦,再加上画面的空白,又被称为“六彩”。到了实操中,画家会在五种状态基础上继续妙笔生花,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墨色。

  “墨分五彩”在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诞生跟“文人画”的流行密切相关。

  “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作画时主要使用墨色,只在局部用淡彩或干脆不用彩色,这种绘画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浅绛”,其中又以山水画为主,称为“浅绛山水”。唐代王维被后人推为这类“文人画”的鼻祖。到了宋代,董源、范宽、马远等人的山水画,也被归入此类。不过,这类“文人画”在当时并非主流。

  从唐代到宋代,用色绚丽多彩的“院体画”才是主流绘画风格。《明皇幸蜀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以及火爆出圈的《千里江山图》等等都属于这类。

  然而,到了元朝时期,文化政策为之一变,朝廷不开科举,也不设立专门绘画机构,“院体画”发展基本停滞,文人画却在此时“趁机而上”。

  文人,同样是文化艺术话语权的掌控者,这也大大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此消彼长下,“文人画”的地位很快就超越了“院体画”。

  与院体画家不同,文人画家的作品多为寄兴抒情之作,目的是“聊以自娱”。体现在视觉上,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色彩的运用:前者绚丽多彩,后者墨色淡雅。

  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富春山居图》,就诞生在文人画兴盛的元代。通过它我们一起看看,这“五彩斑斓的黑”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文人山水”高峰

  对于公众来说,《富春山居图》不算是陌生面孔,它在十多年前展出的时候就曾“出圈”,后来还有人拍了相关的电影。不过,说起作品的诞生,你可能想不到:它的作者黄公望在前半生,还没有进入绘画领域。

  年轻时的黄公望曾是一个小官,后来因被陷害入狱,出狱后他出家成为一名全真教道士,过着“云游四海,算卦卖卜”的生活。等到他开始学画,已经年过半百。

  而我们熟悉的大多数古代画家,在他这般年龄时,绘画风格早已“自成一派”,甚至有的天才年纪轻轻就有大作问世。

  所以,对于当时还是一名“门外汉”的黄公望来说,要想完成“墨分五彩”大作,第一个挑战,就是学习绘画基本功。

  于是,黄公望首先以五代南唐时期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的画法为基础,进行学习、模仿。后来,他又深受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的熏陶,逐渐找到了一些水墨画的精髓。从此,黄公望在山水画的领域开始渐入佳境。

  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光靠“学习”前世的技法肯定不够。入门之后,黄公望开始了他的第二步——在“守正”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结构布局上,也就是古人说的“位置经营”。

  五代两宋以来,文人山水画已有不少名作,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竖构图为主,少部分为横构图;墨色为主色,兼施花青等淡彩。跟“院体画”相比,这些画总体来说,尺幅较小,缺少大部头作品。

  这数百年里,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文人画”小幅立轴多,“院体画”大作多长卷多。

  而《富春山居图》的诞生,打破了这一规则:它不仅采用了横轴长卷的布局方式,而且在长度上进行了巨大突破,大约七米的长度,虽然赶不上《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但已经超过大多数传世绘画。放到文人山水画中,它的尺幅更是前无古人。

  “浅绛山水”变革

  接下来,再看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微观层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画技方面。

  宋末元初,赵孟頫成为文人画的倡导者,他在宋朝灭亡之后,希望通过“托古改制”来摒弃过去的“院体画”。

  一种艺术理念、风格要想成气候,不能光靠一个人。进入元代中期,包括黄公望在内的许多画家,都是赵孟頫的继承者。

  赵孟頫的探索属于开创,可以视为“从0到1”,而更大尺度的变革、创新,使命落到了黄公望等元代中晚期画家身上。

  具体到黄公望的实践中,集中体现为他用“浅绛山水”引领了画坛的变革。

  以墨色为主色调的“浅绛山水”可上溯到唐代,但经过了数百年,从元代开始才成为画坛主流的。在元代画家中,黄公望是第一位完全去掉色彩,只用浅绛作画的人,其中的巅峰之作正是《富春山居图》。

  走进画中,我们通过两个方面,感受“浅绛”的画风:

  一是用墨。

  你看画中的这些山体,不管是浓墨还是淡墨,看起来都很干爽,这是画家用干枯的笔调进行勾勒、渲染的结构;再看画中的树木,树干部分几乎看不到“骨”,或者就用两笔勾勒,而树叶则大量使用湿墨,这一手法贯穿整个长卷。

  在局部,画家把墨的浓淡变化发挥到极致。比如画山体,他以淡墨开始,以浓墨收尾,中间则逐渐过渡;画中的远山和沙洲用淡墨,山坡和水纹用浓墨、淡墨和枯墨进行复勾。这样下来,整幅画面显得浓淡相宜,浑然天成。

  二是皴法。

  《富春山居图》主要的皴法当属“披麻皴”和“米点皴”。前者,因为如披散错落的麻丝而得名,它的创始人是五代时期的董源,特别适合表现江南的丘陵地貌;后者用密集的点表现湿润的山体,特别适合表现江南雨后的景观,创始人是北宋的米芾。

  前人绘画,要么以“披麻皴”为主,描绘晴日风景,如董源的《寒林重汀图》;要么以“米点皴”为主,描绘云雾或烟雨风景,如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但是在这幅画里,黄公望都有大量使用。画富春江两岸的山体脉络,他用的是“长披麻皴”;画丛林植被,他用了有变化的“米点皴”。一张《富春山居图》,融合了五代董源和宋代“米家山水”的两大绝技。

  “披麻皴”诞生很早,但董源之后,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直到黄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图》,“披麻皴”才被后世广泛效仿。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将披麻皴法运用到了极致:毛笔中锋一路往下拖曳,并用淡墨和浓墨一层层渲染,创造出了浓淡、干湿等不同质感,也就是达到了所谓“五彩斑斓的黑”的效果。

  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年代,《富春山居图》的整卷只合体公开对外展出了一次,那就是12年前。这张元代绘画诞生后,黄公望先是赠给无用师,传到明代,被火烧成两段,后来几经曲折,分别入藏不同的机构。一段长51厘米的《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另一段,长639厘米的《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闫天蒙 羽羽)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