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默杀》:抓住了话题,回避了问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默杀》:抓住了话题,回避了问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7-12 08:59

  作者:卓别林黛

  暑期档热映的《默杀》,英文名为A Place Called Silence。中英对照,可知影片的主旨在于批判——围观群众的“视而不见”,面对霸凌、家暴、性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沉默”,以及背后的自私冷漠。

  《默杀》中的几组事件:霸凌、家暴、阶层对立与性侵,是自带热搜体质的话题与题材。这意味着一方面观众的关注度高;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在处理此类题材时,应当慎之又慎,把握好写实、伦理、社会反思与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平衡,方不辜负这一题材,承担起文艺作品应有的社会责任。《默杀》的努力值得尊重,但它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商榷。

  寿喜烧风格与纪实性的抵牾

  《默杀》的“寿喜烧”风格与纪实性抵牾,形成了美学内耗。《默杀》中的角色、文化、口音、生活习惯、教育体制、气候是多元混杂的,时而乎东西,时而乎南北,构成了“寿喜烧”大杂烩式的“共冶一炉”。众所周知,昆汀·塔伦蒂诺、三池崇史是典型“寿喜烧”风格导演。在昆汀的电影里,旗袍、李小龙、和服、动画、西部片、剑戟片等多种元素可以同时出现在《杀死比尔》系列中,尤其是碧翠丝携长刀乘飞机时,所有观众都不会较真儿影片写实与否——因为基于观众的生活经验,携带长刀登机这种事儿绝无可能。但这一乍看之下无关紧要的细节,决定了观众在潜意识里,将因循着非写实的漫画思维来观照之后的剧情。三池崇史的《寿喜烧西部片》《无限之住人》《生存还是毁灭之逃亡者》《热血高校》等作品都是基于类似的美学思维来创作的。

  同样的,《默杀》中,操东北口音和香港口音的警察、普通话标准的邻里大妈、偏向传统文化的私立学校、荒废古堡、南亚风格的衣着、多人种混居的学生、带有宗教意味的组织、阴雨连绵的天气,乃至李涵的个人信息里,赫然在列的“政治面貌:群众”……诸多过载的元素信息,将电影的文化、地理虚化了——地球上不可能存在能将上述所有元素混合为一的地域。可以说,《默杀》的这种虚化处理,有点类似“寿喜烧”的虚化美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下,自成一格的处理方式是,皆是过火、尽是癫狂,快意恩仇的漫画夸张式路径。因为这一美学体系的整体思维是——“以虚喻实”。比如在昆汀的《无耻混蛋》中,希特勒被无厘头地解构。但在“寿喜烧”的审美默契下,观众能接受这种解构,并理解其反纳粹和铭记历史的核心立意。

  《默杀》则不同,在其设定的“寿喜烧”语境下,内容、题材和解决方式却都是“实”的。《默杀》试图观照观众关心的社会话题,却只能检束在对抽象的“人性冷漠”的反思中,这一立意与当下切实的生活经验是颇为隔膜的。首先,“全员恶人”的角色设定,就不符合生活实情。其次,针对抽象的人性批判,就是不及物的无的之矢。单就人性而论,在民族志研究中,有的民族曾以病殁床榻为耻,以战死沙场为荣;而有的族群将“老婆孩子热炕头”视为幸福。这两种文化属性铸就的人性,抛开历史和人文地理语境岂能通约?人性是带有社会属性的。所谓的人性批判只是渡桥,社会性反思才是着眼点。《默杀》缺少社会性“地基”,因而,其反思也只能是流于表面的空洞。

  虚浮的话题空转

  《默杀》对复仇及情节的因果线索,点染了一些宗教色彩,如林在福砸毁十字架意味的木船,让人想起伯格曼的《处女泉》中父亲在丧女之后,去荒野间砍伐孤木的情节。《默杀》最复杂精彩的一场戏是林在福在门口发传单时,串起的众生群像。前后对照看来,因果轮回,如钟晓晴母亲对林在福的冷漠,最终招来报应不爽。《默杀》间萦绕的因果关系,颇有为箭矢画靶心之意——既然周围人性冷漠,那只能通过因果来报应。影片也因此绕开了制度的、法律的、社会层面的反思及解决方案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是避重就轻的取巧之策。

  当放弃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反思和探讨后,《默杀》就陷入了虚浮的话题空转。如片中被诟病的霸凌渲染,及之后霸凌者的惨死奇观,这些影像的伦理、调度就让人存疑。深作欣二、园子温、昆汀都拍过追杀青春女性的cult(邪典)类型片。这些影片都属“非写实”的漫画风格,带有强烈的猎奇色彩,经常以青春女性的绝地反杀来结局。《默杀》也大致遵循了类似的处理逻辑,先是渲染霸凌场面,然后霸凌者遭处决。

  但仔细考量一下二者的逻辑便可见分别:昆汀等的“追杀-反杀”逻辑是单线条的因果逻辑,复仇的爽感与“追杀”的蓄能是正相关的关系,快感是触电式的“一击即鸣”。《默杀》因循此类叙事,却有一个核心问题无法解决:“霸凌”无论复仇与否,“爽”感都不是首要的,甚至片中心心念念的宗教式的“觉悟”和报应也不是首位的——首要的是被霸凌者的身心健康,是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社会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而这些恰恰是《默杀》回避的。

  别只急着贩卖话题

  《默杀》中,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比较耐人寻味——2006年。此时,带有照相功能的智能手机开始流行。正是在这之后的几年,一些霸凌的短视频陆续在网络上流行。从媒介考古的角度看,这些短视频基本都是霸凌者拍摄,从霸凌者视角出发,以纪实性为主。观看时,观者会有愤怒、震惊、疑惑、悲伤等多种情绪交汇:愤怒、震惊于这些未成年人为何会如此恶,被霸凌者为何如此麻木顺从;疑惑于这一社会问题如何产生;悲伤于被霸凌的孩子的遭遇……而这些连同笼罩着被霸凌的孩子的那种无处不在的“恐惧感”,在《默杀》中都是不充分的。《默杀》中的霸凌镜语,草草收束于李涵的隐忍。接着影片便急不可耐地从“事件”到“事件”地去滚动剧情了,并未能激发、调动观众如上所述的复调情感。

  正如《一代宗师》中叶问所说,功夫,是纤毫之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帧影像争较的是纤毫,表现的是人心。笔者尝有感于一些庶民影像的厚道,如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中,“摩的”司机想侵犯女主人公,有句台词看似可有可无——“我老婆去打工了,咱俩耍一下”。如果没有这句台词,这场戏只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智慧勇敢。但加上这句台词,影片就从偶发性个案超拔了视角,即该“摩的”司机的临时起意,并非单纯出于人性,更是由于现实所致——妻子长期外出打工,夫妻分居,性生活无法满足。事实上,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刘丽就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外出务工人员的“临时夫妻”问题广泛存在,并建议政府加以解决。《江湖儿女》对于违法犯罪并没有急匆匆地贩卖话题和批判,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提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问题,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默杀》在这点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卓别林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影像表达与现实烛照

  • 吕 帆:让星光化为心光,追逐更好的自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