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邹佳茹
《水浒传》是一部古今奇书,它主要是在民间说话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白话文学史上具有非凡意义。梁启超将其与《红楼梦》并称为“近代一二巨制”;胡适称其为近世的“活文学”,在他所列的七部“不朽”之古小说中,《水浒传》位于第一。
《〈水浒传〉通识》(以下称《通识》)以文史纂籀的深厚功力,立足于丰富前瞻的研究成果,兼顾学术性、通俗性和趣味性,聚焦七大关键而具体的问题,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形成、阐发和影响展开了全面、多元、客观的通释,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展现了水浒历史和文化,揭示出这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与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书写了108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故事。《通识》指出,忠义精神是这部小说的核心思想。《水浒传》有多种书名,如《忠义传》《忠义水浒传》《水浒忠义志传》《梁山传》《第五才子书》等,其中,“忠义”二字直接揭示小说的主旨,成为流行的题名。目前的主要通行本“容与堂本”和“袁无涯本”,都是《忠义水浒传》的评点本。
《通识》首先梳理了“忠义说”的一贯脉络。在水浒故事流传之初,“忠义”就是其核心精神,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认为“义勇不相戾”,钱锺书称他为“后世李贽等对《忠义水浒传》的看法开了先路”;至《大宋宣和遗事》中,“忠义”的主题得到了明确,宋江所窥之天书便赫然写着“广行忠义,殄灭奸邪”;而李贽评宋江,亦颂其“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则忠义之烈也”。
《通识》接着深入阐释了小说中忠义的丰富内涵,剖呈其中蕴含的现代精神价值和宣化意义。袁无涯在《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中谈道:“忠义者,事君处友之善物也。不忠不义,其人虽生已朽,而其言虽美弗传。此一百八人者,忠义之聚于山林者也。”水浒好汉的忠义在于替天行道,它建构于儒家的伦理道德之上,同时又融合吸收了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因而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接受。《通识》充分肯定了小说中的侠义、智慧和赤诚,认为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属于超越历史的人类的普遍美德,寄托着人们对国家、民族、家庭、朋友的共同热爱。
此外,《通识》还以点呈面,剖视李贽、金圣叹等名家的评点,客观看待“忠义”与“诲盗”之争,颇具启发和鉴今之功。
《水浒传》在小说思想、艺术手法、传播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经典价值,《通识》取精用宏,深入浅出,将目光集中在焦点问题上,对《水浒传》的历史原型和形成、《水浒传》里的忠义精神、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水浒传》的价值、回声释疑、作者及版本解疑、影响和传播等七个专题进行了精深博通的研究与评介。
《通识》重视厘辨基本学术问题。如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云,通过史料推断出罗贯中首先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进行综合“编次”,至施耐庵则在这种本子上加以提高完善,最后写定。而关于《水浒传》的版本,《通识》首先介绍了繁、简两个版本系统,在16种简本中,重点介绍了《京本忠义传》《水浒志传评林》《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九种繁本中,重点介绍了容与堂本、袁无涯刊本、金圣叹批改本,并就繁、简本孰先孰后的学界论争作出了梳理,揭示出古代小说在文人推动和书商经营两条轨道上的发展生态。
陈独秀曾评:“《水浒传》的长处,乃是描写个性十分深刻,这正是文学上重要的。”《通识》在《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一章,选取了小说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和事迹,逐篇阐析了智取生辰纲之前后、林冲上梁山之过程、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原委、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之狂禅“真”性,生动体现了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力的语言,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小说杰出的艺术描写成就。
《通识》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其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市民意识、以江湖游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这一论断不仅辨明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性质,同时也彰显了其现代意义。
除学术性之外,《通识》的通俗性与可读性也非常强,图文并茂是其一大特点。59幅随文插图,以历史性、国际化的开阔视野,直观、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海内外丰富多彩的水浒文化。
书中插图的题材主要是水浒人物图像和故事片段。明代叶昼认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正因如此,基于小说形成的这些图画才能栩栩如生。《通识》广搜博采,所辑插图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各版刊本的故事插图,如袁无涯本、容与堂本、评林本、二刻英雄谱本、刘兴我本、钟伯敬评本、金圣叹评本;二是历代画家的艺术创作,如明代杜堇、陈洪绶,清代张琳、陆谦、孙石的画作,近世陈缘督、卜孝怀所绘连环画等;三是水浒题材的其他文物与艺术品,如康熙五彩《水浒》人物图盘,武松打虎的年画、宣德青花梅瓶,绘有萧让和陶宗旺形象的崇祯青花筒瓶等,可见水浒题材从古到今的流行和生活化程度是很高的。
第四类插图是《水浒传》在海外传播中形成的创作,体现了这部小说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早在17世纪,《水浒传》已由中国商人传入日本,不仅译本迭出,后来还出现了改编热和研究热。其中,曲亭马琴翻译、葛饰北斋的绘本小说《新编水浒画传》长时间风靡江户,此后,葛饰北斋又出版了《忠义水浒传画本》,水浒英雄的形象非常符合日本浮世绘的题材与风格。《通识》刊选了北斋所画的部分梁山好汉,其人物动作夸张,线条刻画刚劲,特色鲜明,颇具冲击力。日本江户时代的另一位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素喜武者绘,水浒故事亦为其带去了灵感,其所绘的《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物图》吸收了罗汉像的手法,构图与设色十分大胆,图案花纹繁复绚丽,人物形象威风凛凛,掀起了更高的浪潮。《水浒传》在欧洲的传播最早始于法国,而第一本英文全译本则是1933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其中的插图笔法精简,色彩明朗,使得人物性格跃然于纸上,如《通识》刊选的李逵金刚怒目,双手持斧,周身赤焰,勇悍之气势扑面而来。
从宋元至今,除了话本、小说,梁山好汉的故事还衍生出水浒戏、水浒棋、水浒酒、水浒美食、水浒影视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水浒文化随着艺术创作和传播手段的发展不断迭代出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学的强大生命力,也持续引领着当代社会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反思和探索。(邹佳茹)